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学所肩负的重任。作为教師我们不仅要传授相应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而且还肩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各种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相应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问题逐步多起来,让学生带着这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去阅读探究,由于教材大多数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接受掌握,不需教师讲解,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
对此,我常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即学生主动“学”之后教师再“教”,布置课外作业时候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注重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去阅读、去体验、通过自学获得知识,体会自学的喜悦之情,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发挥。比如,在学习“说说我们的学校”这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然后由学生根据学校现在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把问题归纳整理后,让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去完成。
二、积极主动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时间逐步养成的,对于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因为它具有稳定性,好习惯同样如此。然而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主动学习的习惯它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交流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好,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1.培养课前预习,主动质疑,是营造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顺利地达成学习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初读教材时,按提示自学,深入理解出现的问题;在预习中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书本知识进行怀疑。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作好铺垫。通过课前预习能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的现象。让学生自己设置问题,小组间或者同桌间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具有关键作用。学生主动阅读学习的目的是让他们独立去思考、发现、感悟。而在独立主动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相互交流,对于学生在相关内容的理解上,知识结构的构建上具有关键作用,让他们明白主动阅读、主动交流不是个人的事。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同时教师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在相应问题上给以适当的启示与点拨。读中感悟,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真正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作用。
3.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学习的能力
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设置相应的以教材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能极大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这一内容时,可提前一周,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调查父母辛苦表现在哪些方面?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回报父母的恩情?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在上课时展示成果,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4.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主动提问,首先得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在思想上自由,让学生自己有发现,能主动提出问题,不管谁提出什么样问题,都不要挖苦、耻笑别人;不管问题多么不着边,也不能对别人的人格进行污辱,平等和民主要求教师不仅应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于离奇的问题也应予以合理地肯定和尊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提倡好问,还要引导全体学生正确对待其他同学的提问要让主动问的学生有“安全感”,“成就感”。这样,能使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再由“敢问”到“善问”,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发问,大胆质疑,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精神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该科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才能积极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动脑,积极思考,要求教师要设计灵活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循着突破问题的思路,逐步克服困难的干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结论,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其求知欲。
2.学会提问,调动思维活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教会他们提问,具体需要做到: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怀疑,提出独到见解、展开讨论。然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启发他们去思考。
3.善于联想,拓宽思路
同一问题,可以让学生从正反两面联想,使大脑思维神经元之间的联想疏通、拓宽。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安排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多端联想,思考出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发的问题越多越好。教学中,长久设计这类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在自由联想中得到顺利发展。
总之,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能力落到实处,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适合现代教育发展,同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好处。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各种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相应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问题逐步多起来,让学生带着这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去阅读探究,由于教材大多数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接受掌握,不需教师讲解,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
对此,我常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即学生主动“学”之后教师再“教”,布置课外作业时候向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注重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去阅读、去体验、通过自学获得知识,体会自学的喜悦之情,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发挥。比如,在学习“说说我们的学校”这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然后由学生根据学校现在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把问题归纳整理后,让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去完成。
二、积极主动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时间逐步养成的,对于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因为它具有稳定性,好习惯同样如此。然而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主动学习的习惯它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交流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好,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1.培养课前预习,主动质疑,是营造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顺利地达成学习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初读教材时,按提示自学,深入理解出现的问题;在预习中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书本知识进行怀疑。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作好铺垫。通过课前预习能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的现象。让学生自己设置问题,小组间或者同桌间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具有关键作用。学生主动阅读学习的目的是让他们独立去思考、发现、感悟。而在独立主动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相互交流,对于学生在相关内容的理解上,知识结构的构建上具有关键作用,让他们明白主动阅读、主动交流不是个人的事。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同时教师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在相应问题上给以适当的启示与点拨。读中感悟,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真正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作用。
3.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学习的能力
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设置相应的以教材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能极大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这一内容时,可提前一周,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调查父母辛苦表现在哪些方面?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回报父母的恩情?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在上课时展示成果,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4.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主动提问,首先得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在思想上自由,让学生自己有发现,能主动提出问题,不管谁提出什么样问题,都不要挖苦、耻笑别人;不管问题多么不着边,也不能对别人的人格进行污辱,平等和民主要求教师不仅应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于离奇的问题也应予以合理地肯定和尊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提倡好问,还要引导全体学生正确对待其他同学的提问要让主动问的学生有“安全感”,“成就感”。这样,能使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再由“敢问”到“善问”,从而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发问,大胆质疑,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精神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该科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才能积极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动脑,积极思考,要求教师要设计灵活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循着突破问题的思路,逐步克服困难的干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结论,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其求知欲。
2.学会提问,调动思维活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教会他们提问,具体需要做到: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怀疑,提出独到见解、展开讨论。然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启发他们去思考。
3.善于联想,拓宽思路
同一问题,可以让学生从正反两面联想,使大脑思维神经元之间的联想疏通、拓宽。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安排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多端联想,思考出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发的问题越多越好。教学中,长久设计这类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在自由联想中得到顺利发展。
总之,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能力落到实处,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适合现代教育发展,同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