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类招生背景下,经管专业低年级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认知专业特点、促进学生理性选择专业的任务。结合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基础性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企业竞争模拟实验模块的教学建设,分析了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学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大类招生 跨专业 企业竞争模拟 综合实践
大类招生是指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兴趣及个体特征与所学专业不相适应的矛盾,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同时,实施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利于高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按需培养人才。但在实际的大类招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学生理性选择专业的不利因素,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减少这些不利因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低年级课程教学面临的任务。
针对于此,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面向大类招生的一年级学生开设了基础性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企业管理综合实践》,企业竞争模拟实验是《企业管理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实验模块,经过五年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学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专业认知程度低影响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专业选择。学生选择专业与学生的学习经历、学校的专业选择政策、学生对专业选择的预期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影响因素有关,当学生有选择某专业的意向时,对于专业的了解越充分,前景估算就会越确切。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课程教学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多方面了解各专业情况,加深专业认知度,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影响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制约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参与程度,还涉及其学术和课外活动。低年级课程教学除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外,还负有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活动、参加学术研究的责任。
3.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共同追求。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思考、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大学低年级实验课程教学也负有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的责任。
4.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大学一年级是学生脱离家庭生活、转变中学到大学学习身份,熟悉、适应大学学习环境的阶段。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抗挫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适应专业选择和专业课学习要求,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课程基本情况
企业竞争模拟实验是面向我校管理学院经管专业大类招生学生第二学期开设的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企业管理综合实践》的重要实验模块之一,它基于bizsim(企业竞争模拟)系统,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管理类实验课程。在此实验模块的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和体验企业运营过程、在模拟企业竞争环境下进行各种企业经营决策等实验活动。
从2013年管理学院开设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企业管理综合实践》至今,每年有400余名大一学生参加企业竞争模拟实验模块的学习,大量学生经此学习后继续参加企业竞争模拟课外培训和研究,进而参加院校、区域及全国组织的企业竞争模拟竞赛。
该课程使用的软件能够支持多个班次通过网络在同一时期进行模拟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设置竞争环境或修改模拟情景,也可设置多种复杂度的竞争情景。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自行组成企业团队,在bizsim(企业竞争模拟)系统中经过“新手训练营、人机对战”学习相关企业运行知识,了解竞争环境对企业运行的影响,作出初步经营决策;通过多个团队的竞争对抗,体验企业经营过程,了解和认知各经管专业知识在企业运行过程的运用。
三、大类招生背景下《企业竞争模拟》课程建设的有益尝试
1.围绕大类招生下人才培养目标,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为达到大类招生下人才培养对一年级实验课程的要求,在企业竞争模拟实验中尝试了 “实践在先、理论教育在后,学生总结在先、教师引导在后”的教学理念。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通过任务目标设定—自我学习训练—人机对抗练习—团队竞争模拟等系列环节,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实验,每一实验环节都经过认知、思考、讨论、决策、反馈、总结等步骤完成,教师是学生问题的解惑者和课堂的管理者。實践证明,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体验了企业运营过程,认识了企业管理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提高了专业认知程度;课程教学注重通过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理性渴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达到了课程设置的目的。
2.适应大类招生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遵循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相匹配的原则,企业竞争模拟课程以任务为驱动、竞争为导向,采用了体验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团队学习等教学方法。学生为在企业模拟竞争中取得合格成绩,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训练、研讨、求教、运用、创新、再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程度高,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3.实验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联动,引导学生创新历练。课程建设中,把企业竞争模拟课程模块融入了“以赛代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链条中,引导、鼓励学生在“实验课程——开放实验——院校竞赛选拔——区域或全国竞赛”过程中历练;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合格率提升,并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
4.利用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在环境建设上,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实验环境和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全天候获取教学资源的条件;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学堂、微信群等工具开展学习交流和课程指导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效能。
四、结语
基础性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有利于提升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对引导学生认知专业特点、理性选择专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使基础性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等建设方面不断探索。
参考资料:
[1]段莹莹.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实证分析及专业分流的思考[J]. 北京教育(高教),2010,(10):75-76.
[2]吴东立,谢凤杰.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效果评价——以沈阳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16,(01):53-57.
[3]李晨,何延岩. 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行为分析[J]. 高教探索,2015,(01):106-111.
[4]戴克林.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7):32-35.
[5]陈冰. 论《企业竞争模拟》课程的改进方案[J]. 财会月刊,2011,(03):110-112.
作者简介:陈晨(1962—)女,北京。学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教学研究。
关键词:大类招生 跨专业 企业竞争模拟 综合实践
大类招生是指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兴趣及个体特征与所学专业不相适应的矛盾,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同时,实施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利于高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按需培养人才。但在实际的大类招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学生理性选择专业的不利因素,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减少这些不利因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低年级课程教学面临的任务。
针对于此,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面向大类招生的一年级学生开设了基础性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企业管理综合实践》,企业竞争模拟实验是《企业管理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实验模块,经过五年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学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专业认知程度低影响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专业选择。学生选择专业与学生的学习经历、学校的专业选择政策、学生对专业选择的预期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影响因素有关,当学生有选择某专业的意向时,对于专业的了解越充分,前景估算就会越确切。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课程教学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多方面了解各专业情况,加深专业认知度,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影响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制约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参与程度,还涉及其学术和课外活动。低年级课程教学除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外,还负有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活动、参加学术研究的责任。
3.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共同追求。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思考、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大学低年级实验课程教学也负有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的责任。
4.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大学一年级是学生脱离家庭生活、转变中学到大学学习身份,熟悉、适应大学学习环境的阶段。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抗挫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适应专业选择和专业课学习要求,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课程基本情况
企业竞争模拟实验是面向我校管理学院经管专业大类招生学生第二学期开设的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企业管理综合实践》的重要实验模块之一,它基于bizsim(企业竞争模拟)系统,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管理类实验课程。在此实验模块的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和体验企业运营过程、在模拟企业竞争环境下进行各种企业经营决策等实验活动。
从2013年管理学院开设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企业管理综合实践》至今,每年有400余名大一学生参加企业竞争模拟实验模块的学习,大量学生经此学习后继续参加企业竞争模拟课外培训和研究,进而参加院校、区域及全国组织的企业竞争模拟竞赛。
该课程使用的软件能够支持多个班次通过网络在同一时期进行模拟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设置竞争环境或修改模拟情景,也可设置多种复杂度的竞争情景。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自行组成企业团队,在bizsim(企业竞争模拟)系统中经过“新手训练营、人机对战”学习相关企业运行知识,了解竞争环境对企业运行的影响,作出初步经营决策;通过多个团队的竞争对抗,体验企业经营过程,了解和认知各经管专业知识在企业运行过程的运用。
三、大类招生背景下《企业竞争模拟》课程建设的有益尝试
1.围绕大类招生下人才培养目标,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为达到大类招生下人才培养对一年级实验课程的要求,在企业竞争模拟实验中尝试了 “实践在先、理论教育在后,学生总结在先、教师引导在后”的教学理念。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通过任务目标设定—自我学习训练—人机对抗练习—团队竞争模拟等系列环节,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实验,每一实验环节都经过认知、思考、讨论、决策、反馈、总结等步骤完成,教师是学生问题的解惑者和课堂的管理者。實践证明,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体验了企业运营过程,认识了企业管理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提高了专业认知程度;课程教学注重通过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理性渴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达到了课程设置的目的。
2.适应大类招生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遵循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相匹配的原则,企业竞争模拟课程以任务为驱动、竞争为导向,采用了体验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团队学习等教学方法。学生为在企业模拟竞争中取得合格成绩,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训练、研讨、求教、运用、创新、再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程度高,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3.实验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联动,引导学生创新历练。课程建设中,把企业竞争模拟课程模块融入了“以赛代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链条中,引导、鼓励学生在“实验课程——开放实验——院校竞赛选拔——区域或全国竞赛”过程中历练;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合格率提升,并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
4.利用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在环境建设上,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实验环境和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全天候获取教学资源的条件;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学堂、微信群等工具开展学习交流和课程指导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效能。
四、结语
基础性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有利于提升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对引导学生认知专业特点、理性选择专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使基础性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等建设方面不断探索。
参考资料:
[1]段莹莹.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实证分析及专业分流的思考[J]. 北京教育(高教),2010,(10):75-76.
[2]吴东立,谢凤杰.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效果评价——以沈阳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16,(01):53-57.
[3]李晨,何延岩. 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行为分析[J]. 高教探索,2015,(01):106-111.
[4]戴克林.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7):32-35.
[5]陈冰. 论《企业竞争模拟》课程的改进方案[J]. 财会月刊,2011,(03):110-112.
作者简介:陈晨(1962—)女,北京。学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