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教学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优势在于使不同阶段的学生获得针对性提升。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几点应用与课后思考进行探讨,进而促进分层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及思考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相对弱的学生来讲,若教师没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初中数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还要求其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措施尤为必要,运用分层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一、分析学生情况,将学生分层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平时数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具有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和极好的学习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给予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的质量分层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在分层时要告诉学生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开教学,并非区别对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乘法公式”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都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前提下,对A类学生进行一些难度较高的算式强化知识点,将平方差公式灵活运用。如:9x2-4如何简便求解,(-x 2y)(-x-2y)的平方差公式是?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正反运用能够帮助A类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B类学生教师则利用都是正数的算式对学习进行强化,如:(y 2)(y-2)-(y-1)(y 5)的值为多少,学生通过自主计算求出结果,并与教师的答案进行对照。对于C类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a b)(a-b)=a2-b2、(a b)2=a2 2ab b2等公式的牢记,以及对公式产生的过程进行仔细分析,完全平方式就是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公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用,循序渐进。
二、基于教材内容,将知识分层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是以课本为教学依据,围绕课本展开。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应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分层,采取由簡到难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基于学生的分层,再对知识进行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相应目标,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1]
在“实数”的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将知识进行由简到难的传授。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掌握算数平方根、被开方数等基础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实数。如,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算数平方根、立方根、
三、观察学习情况,将作业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有所差距,教师在课后应观察学生的课上掌握情况。针对不学生的不同掌握情况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对于掌握较少的学生,要进行督促,使其赶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避免学生养成懒散的学习习惯。[2]
在学习完“一次函数”时,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采用分层布置方法进行教学。例如,课后作业一:购买一些铅笔,单价为0.2元一支,总价y随着铅笔x的变化而变化,写出自变量、变量的函数方程式。并在后边标注此道题是全班学生都需要做答并且上交的。课后作业二:画出y=-1.5x 2,y2=4x的图像,并标注此类题目班级前10名必须上交,之后的学生选做,但是提交会有相关奖励。第三类是:3(x 5) (2x 7)2≥13(x-2)(x 2),三类作业难度逐渐提升,对不同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培养学生完成作业时,要鼓励学生养成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教师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批改,使学生拥有端正的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的运用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进行题目讲解,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不同学生的共同进步,就要充分运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初中数学学习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更好地关注个体差异,组织分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仍需要广大师生不断努力才可以完成。
参考文献:
[1]叶卫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6(5).
[2]张明忠.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8(1).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及思考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相对弱的学生来讲,若教师没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初中数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还要求其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措施尤为必要,运用分层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一、分析学生情况,将学生分层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平时数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具有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和极好的学习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给予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的质量分层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在分层时要告诉学生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开教学,并非区别对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乘法公式”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都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前提下,对A类学生进行一些难度较高的算式强化知识点,将平方差公式灵活运用。如:9x2-4如何简便求解,(-x 2y)(-x-2y)的平方差公式是?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正反运用能够帮助A类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B类学生教师则利用都是正数的算式对学习进行强化,如:(y 2)(y-2)-(y-1)(y 5)的值为多少,学生通过自主计算求出结果,并与教师的答案进行对照。对于C类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a b)(a-b)=a2-b2、(a b)2=a2 2ab b2等公式的牢记,以及对公式产生的过程进行仔细分析,完全平方式就是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公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用,循序渐进。
二、基于教材内容,将知识分层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是以课本为教学依据,围绕课本展开。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应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分层,采取由簡到难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基于学生的分层,再对知识进行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相应目标,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1]
在“实数”的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将知识进行由简到难的传授。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掌握算数平方根、被开方数等基础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实数。如,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算数平方根、立方根、
三、观察学习情况,将作业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有所差距,教师在课后应观察学生的课上掌握情况。针对不学生的不同掌握情况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对于掌握较少的学生,要进行督促,使其赶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避免学生养成懒散的学习习惯。[2]
在学习完“一次函数”时,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采用分层布置方法进行教学。例如,课后作业一:购买一些铅笔,单价为0.2元一支,总价y随着铅笔x的变化而变化,写出自变量、变量的函数方程式。并在后边标注此道题是全班学生都需要做答并且上交的。课后作业二:画出y=-1.5x 2,y2=4x的图像,并标注此类题目班级前10名必须上交,之后的学生选做,但是提交会有相关奖励。第三类是:3(x 5) (2x 7)2≥13(x-2)(x 2),三类作业难度逐渐提升,对不同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在培养学生完成作业时,要鼓励学生养成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教师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批改,使学生拥有端正的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的运用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进行题目讲解,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不同学生的共同进步,就要充分运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初中数学学习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更好地关注个体差异,组织分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仍需要广大师生不断努力才可以完成。
参考文献:
[1]叶卫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6(5).
[2]张明忠.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