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来说,大部分汽车企业都会选择在车展期间展示自家的新产品,大多不会提前,而且往往会作出密不透风的保密工作,以防竞争对手有针对性的效仿或是反制。而像采埃孚这样,不但提早,而且敢于带着媒体深入技术中心、生产工厂等平常难得一见的技术保密重地参观、并且提前亮相高科技电驱动智能样车的企业当真凤毛麟角。不知道的还以为将每年年中的德国全球总部技术日提前到了上海车展之前呢。说到底还是有底气,那么底气何来?
领导层的底气
不少媒体,包括我自己都认为,采埃孚的野心很大,这些年“买买买”的行为貌似一直与采埃孚如影随形。如果说2008年收购Cherry公司并改名采埃孚电子让不少深爱机械键盘的人认识采埃孚,那么2014年斥资135亿美元现金收购TRW天合汽车控股则让采埃孚跻身业界规模前三,更别提刚刚3月份以每股136.50美元收购威伯科的惊人举动了,要知道合并之后,采埃孚将与威伯科联手将成为一家领先的全球性商用车技术集成系统供应商,销售总额预估将达到400亿欧元。这些举措其实跟领导层的大局观和前瞻布局密不可分。本次媒体日的另外一个主题便是与管理层的面对面交流。刚刚在年初履新的采埃孚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乘用车底盘技术事业部及售后事业部、亚太区和印度的区域业务及该地区乘用车大客户管理的柯皓哲博士(Dr.Holger Klein)以及采埃孚中国区总裁汪润怡女士首次公开亮相。柯皓哲博士(Dr.Holger Klein)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为‘在中国,为中国’。我们将会为客户提供在本地生产的系统化产品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研发服务到即时生产JIS),以支持他们在中国的发展。未来,我们会将本土化生产比例提升至100%。”为此,采埃孚正不断加大在创新以及研发方面的投入,加速本土化研发团队的建设。


本土化的底气
植根中国是不少国际外资企业一直喊的口号,它们早就看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已经毋容置疑地渐入佳境,走上供需两旺的快车道。但是真正能做到本土化的全球企业并不多,特别是各类以技术为主的零部件供应商,心思过于缜密。担心口碑被产品质量拉低,或是价格利润无法保证等等,固有的思维与外界的质疑,总会不自觉地带出各种节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身不自信。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1980年签署首份销售合同、1994年开始在廊坊成立首家工厂进行本土化生产、2004年于上海漕河泾设立首个技术公司实现本土化研发、2019年集团董事会成员常驻上海,截止至2018年的数据统计,15000名员工遍布全国24个主要城市的40家工厂和2个工程技术中心,关键一点是,集团全部9个事业部均在中国落地运营。按照规划2019年9月张家港的转向系统工厂也将会针对转向系统部件进行量产。40年之间,采埃孚通过分布走的规划,以越来越短的时间间隔,推进着本土化发展历程。更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继多年前将6挡自动变速器(6HP)系列产品国产化,并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后,采埃孚再次将8挡自动变速器(8HP)的国产化实现落地,此次走进采埃孚在中国打造的全新的8HP生产线参观发现,产线上大部分生产设备均为中国本土采购,国内外技术专家共同调试,力求用最短时间,朝100%本土化的目标更进一步。作为采埃孚近年最经典的乘用车变速器产品,8挡自动变速器(8HP)可以大幅降低传动系统的能耗损失,这将满足中国汽车市场产品轻量化、小型化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国产8HP预计将于2019年第三季度在上海采埃孚变速器有限公司(ZFTS)实现量产。为多个在华生产的合资品牌以及自主品牌供货。而新一代8挡变速器将于2022年发布,其功率和扭矩容量将提高14%,同时将进一步协助车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按照规划,未来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将作为采埃孚一项关键技术,其全新的8挡混合动力变速器将成为重要的战略产品。从这些明晰的数据与案例来看,采埃孚长期投资本土化所提供的底气不是凭空而来的。仅2018年采埃孚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62亿欧元,约占集团全球17%的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