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结果是他们刚开始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这一现象并不长久,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断的探索。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呢?为此,我将近二十年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要注重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有理数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总结本章的重点知识,重要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中不断创新,寻求活力,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为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为此,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数学语言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
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能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教师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应与无聊的耍贫嘴区分开,不能人为的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更不能滥用幽默去讽刺、挖苦学生,这样就起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要讲究一个“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以及获得知识的愉悦。而这个“度”,恰恰是我们教师们要努力学习把握的。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制作,从而寻找到11种展开图,进一步发展到长方体的展开图。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4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这些知识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又如:“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二种方法,有的则数十种,他们体验到了满足感。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
(三)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
初一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智力操作和实验操作的有机结合。如例题“求证: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想:“想什么叫邻补角、两直线互相垂直的判定”。动手:“画出邻补角、作出它们的角分线,量下两角分线的夹角”,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怎样证明,抽学生讲评,整个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的认识,取得了乐观效果。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再次,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看书的习惯。课前一定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全方位的用起来。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3)培养爱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4)培养及时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互相学习,体会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继而泛化到人对世界的认识,同时影响人的活动方式。
首先,要注重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有理数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总结本章的重点知识,重要环节,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中不断创新,寻求活力,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为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为此,我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数学语言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
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能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教师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应与无聊的耍贫嘴区分开,不能人为的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更不能滥用幽默去讽刺、挖苦学生,这样就起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要讲究一个“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以及获得知识的愉悦。而这个“度”,恰恰是我们教师们要努力学习把握的。
(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制作,从而寻找到11种展开图,进一步发展到长方体的展开图。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4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这些知识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又如:“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二种方法,有的则数十种,他们体验到了满足感。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
(三)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
初一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智力操作和实验操作的有机结合。如例题“求证: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想:“想什么叫邻补角、两直线互相垂直的判定”。动手:“画出邻补角、作出它们的角分线,量下两角分线的夹角”,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怎样证明,抽学生讲评,整个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的认识,取得了乐观效果。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再次,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看书的习惯。课前一定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全方位的用起来。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3)培养爱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4)培养及时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互相学习,体会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继而泛化到人对世界的认识,同时影响人的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