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花盆式的环境中发展的。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与沸腾的现实生活脱节,加之教学内容、方法陈旧落后,从书本到作文本,进行闭锁式小循环。可以说,作文教学中的“花盆效应”削弱了作文教学中的课堂生态个体、群体的创造性、求异思维能力、生存能力,泯灭了实践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导致学生作文的肤浅、狭隘、僵化、封闭。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真、写实呢?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写实”作文之本。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因此,作文来自生活。只有来自生活,作文才是真实感人的。
因此引导学生写“写实”作文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和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写作教学必须“寻源取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这是克服作文空话假话的关键。观察生活是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师要诱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多观察周边的景、物、人、事,把听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写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如全面观察法、定时定点观察法等,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在平凡中见非凡,在平淡中显新奇。一旦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非但不会害怕作文,而且会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
2.带领学生参与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场面,内心才会有触动,才能抒发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可以让学生把随意性很强的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撷缀入“生活拾贝”采真集中,成为第一手大容量的写实作文素材,可以组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探究式的专题式活动,如社会小调查、为家长写广告语等,赋予写实作文很有价值的素材;也可以经常开展以发明、创造、想象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为写实作文提供素材并赋予创意。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体验,是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和体味得来的生活经验。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蕴藏着一个取之不竭的习作题材的宝库。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对自己新观察到的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分辨出美与丑,善恶与真伪,自然就会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创造生活。
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真情
“写实”作文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使之活跃起来并转化为生动、形象,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我们是这样思考和操作的:
1.营造“写实”作文教学氛围
改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解放学生的嘴巴、头脑,激发其说真话、抒真情的热情和兴趣。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进行资源的整合,让智慧在相互交流中碰撞,不断丰富、平衡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储备、知识储备和情感积淀,营造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习作成为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的方式,让他们爱写,想写,敢写。
2.命题中求真务实
作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作文离开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必须先做学生的知心人,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熟悉什么,哪些材料是他们能写的,爱写的,从而命出学生愿意写又有所写的题目来。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平时出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解、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因此我们命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3.构建“写实”作文教学范式
作文课难上,教师、学生都不愿上作文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知识型静态作文教学”中,即使学生作文理论烂熟于胸,提笔却仍然写不出文章,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经历过观察活动和情感活动,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改革作文教学,构建“写实”作文教学范式尤为重要。
我们坚持读写一体,常常利用语文教学中的“空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如利用插图观察说,抓住情节复述,放飞想象续写等,同时结合阅读课内、课外的优秀读物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现场体验式、开放式、阅读感悟式三种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共性都是“求真”,与社会、与生活相通,很好地处理了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将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表达紧密结合了起来。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从作文中表达真实情感,作文、做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三、引导学生阅读积累,感悟真情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离开了丰富的语言就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丰富的语言,他们的作文往往因为语言的贫乏而使自己表达的情感失去了光泽。只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感悟文章真情,才能为“写实”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
向学生推荐的书目充满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其爱不释手,产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内化欲,以实现高效自主的语言积累。我们选用了《美文赏读》、《语文拓展阅读》等书,利用活动课及午间指导学生阅读、交流、积累,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儿。
2.借鉴他人文章之精华,引导学生自主摹仿
“摹仿就是学习,摹仿是孩子的天性,摹仿是孩子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摹仿可以使孩子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这是著名语文专家朱作仁教授对作文摹仿的论述。所以我们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书,读好书,“和高尚的人谈话”,“品生活之味”,学习他人对生活的领会、表达,以此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帮助学生从阅读中借鉴他人观察事物、选取材料及表达技巧上的成功经验,学习他人的思考方法,从而不断充实胸中的积蓄,从而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
“写实”作文教学,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习作环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提供了习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学做真人的思想品质,使整个习作过程形成开放的、动态的过程,让学生思维驰骋,让习作在指尖飞扬。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写实”作文之本。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因此,作文来自生活。只有来自生活,作文才是真实感人的。
因此引导学生写“写实”作文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和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写作教学必须“寻源取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这是克服作文空话假话的关键。观察生活是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师要诱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多观察周边的景、物、人、事,把听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写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如全面观察法、定时定点观察法等,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在平凡中见非凡,在平淡中显新奇。一旦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非但不会害怕作文,而且会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
2.带领学生参与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场面,内心才会有触动,才能抒发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可以让学生把随意性很强的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撷缀入“生活拾贝”采真集中,成为第一手大容量的写实作文素材,可以组织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探究式的专题式活动,如社会小调查、为家长写广告语等,赋予写实作文很有价值的素材;也可以经常开展以发明、创造、想象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为写实作文提供素材并赋予创意。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体验,是由自己亲身经历、感受和体味得来的生活经验。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蕴藏着一个取之不竭的习作题材的宝库。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对自己新观察到的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分辨出美与丑,善恶与真伪,自然就会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创造生活。
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真情
“写实”作文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使之活跃起来并转化为生动、形象,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我们是这样思考和操作的:
1.营造“写实”作文教学氛围
改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解放学生的嘴巴、头脑,激发其说真话、抒真情的热情和兴趣。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进行资源的整合,让智慧在相互交流中碰撞,不断丰富、平衡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储备、知识储备和情感积淀,营造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习作成为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的方式,让他们爱写,想写,敢写。
2.命题中求真务实
作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作文离开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必须先做学生的知心人,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熟悉什么,哪些材料是他们能写的,爱写的,从而命出学生愿意写又有所写的题目来。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平时出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解、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因此我们命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3.构建“写实”作文教学范式
作文课难上,教师、学生都不愿上作文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知识型静态作文教学”中,即使学生作文理论烂熟于胸,提笔却仍然写不出文章,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经历过观察活动和情感活动,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改革作文教学,构建“写实”作文教学范式尤为重要。
我们坚持读写一体,常常利用语文教学中的“空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如利用插图观察说,抓住情节复述,放飞想象续写等,同时结合阅读课内、课外的优秀读物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现场体验式、开放式、阅读感悟式三种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共性都是“求真”,与社会、与生活相通,很好地处理了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将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表达紧密结合了起来。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从作文中表达真实情感,作文、做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三、引导学生阅读积累,感悟真情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离开了丰富的语言就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丰富的语言,他们的作文往往因为语言的贫乏而使自己表达的情感失去了光泽。只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感悟文章真情,才能为“写实”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
向学生推荐的书目充满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其爱不释手,产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内化欲,以实现高效自主的语言积累。我们选用了《美文赏读》、《语文拓展阅读》等书,利用活动课及午间指导学生阅读、交流、积累,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儿。
2.借鉴他人文章之精华,引导学生自主摹仿
“摹仿就是学习,摹仿是孩子的天性,摹仿是孩子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摹仿可以使孩子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这是著名语文专家朱作仁教授对作文摹仿的论述。所以我们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书,读好书,“和高尚的人谈话”,“品生活之味”,学习他人对生活的领会、表达,以此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帮助学生从阅读中借鉴他人观察事物、选取材料及表达技巧上的成功经验,学习他人的思考方法,从而不断充实胸中的积蓄,从而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
“写实”作文教学,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习作环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提供了习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学做真人的思想品质,使整个习作过程形成开放的、动态的过程,让学生思维驰骋,让习作在指尖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