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布尔乔亚:孤身与共处

来源 :艺术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览时间
  2012年10月27日-2013年3月24日
  展览地点
  北京林冠艺术中心
  路易斯·布尔乔亚,这位坚毅又倔强的老太太,直到70岁才获得艺术界的肯定。在将近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创造性,以及饱满、深刻,并略带尖锐的情感。她的作品所用材料极为丰富,既有坚硬光滑的青铜、铝等金属,又有柔软细致的布艺,创作形式也极富变化。但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说,不同材质的创新和运用最终都是为了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情感永远是艺术创作的首要,也是唯一的源泉和动力。
  布尔乔亚的艺术创作是对记忆的一种表现,而这种记忆大多是童年的灰色经历。布尔乔亚认为,艺术创作就是一个发泄的过程,是一种泄愤,但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取乐,而非其他。早年从事平面绘画的她,越来越感觉到绘画表现这种泄愤的局限性,因此转而投向立体感和空间感更强的雕塑创作。布尔乔亚热衷于表现躯体,但这些躯体都是片段的,不完整的,甚至怪诞的。艺术家的一条手臂、悬空的三个相互交织的女性头部塑像、突出表现女性生理特征的躯干截段,以及悬空吊置的扭曲、拧接在一起的两个人体,所有这些片段的、扭曲的形体都是艺术家对痛苦的记忆和扭曲的人性的直接表现,而使布尔乔亚所说的“侵略性”表达如此尖锐而饱满的则是植根于童年时期的灰色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伴随艺术家一生的反叛意识和愤怒情感。
  除了广为人知的象征其母亲形象的黑色大蜘蛛,在不同材质和形式的表现躯体的作品中,布尔乔亚的布艺创作是个性色彩较为鲜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布尔乔亚认为,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是痛苦的颜色。因此,她的布艺创作中很多都是用红色布料缝制而成,并且所用布料都是艺术家或其父母曾经使用过或接触过的,带有童年的记忆和成长的痕迹。在这类创作中,艺术家往往突出表现女性的生理特征,硕大的乳房和臀部是女性特有的标志和魅力,而艺术家却在这样的女性躯体中将头部表现成男性生殖器的形象,这种怪诞的组合隐喻着男性的暴力和侵略性。在另一件吊置的粉红色布艺女性躯体中,柔软而微微弯曲下沉的躯体,空洞的眼睛和张大的嘴部,表现出惊恐和痛苦。布尔乔亚还多次以布艺和绘画的形式表现女性分娩的痛苦,艺术家的每一次创作都像是经历一次分娩,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也是一次泄愤的过程。布尔乔亚说,创作的过程是泄愤,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取乐。换句话说,创作的完成即是分娩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新生,意味着快乐。
其他文献
艺术时代=ARTTIME  李景湖=李  ARTTIME:你现在每天做作品的时间多吗?还是有别的工作?  李:基本没想,也没做。今年9月份开始在村里的劳动服务站、综治维稳办工作。  ARTTIME:日常都做些什么?  李:对辖区内发生的冲突事件进行调解,主要是调解工厂跟工人间的劳资纠纷。  ARTTIME:怎么听着有点黑社会那感觉。  李:呵呵,我们的靠山是政府。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我们尽量要求被调
期刊
ARTTIM E:谈谈“绿云”项目。  HeHe:这其中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绿色”,一个是“绿色事件”,绿色代表生命、自然、生长的意思。“绿云”项目就是我们的绿色事件之一,在工业时代,那些烟囱里冒出的烟雾是繁荣的象征,而在今天,这就是污染最“著名”的标志。所以,对于那些住在发电厂周边的人来说,他们根本得不到任何出于道德上的关怀,反而只会得到一大堆解释。在附近居民的眼中,这些烟雾可能有毒,但是对于H
期刊
2012年11月,艺术家何迟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村中心十字临街的面积约5平方米的“我们说要有空间于是就有了空间”的白色墙壁上,写上“我可以强奸你”六个红字,把该空间命名为“强奸室”,对外开放。
期刊
一切文化史都可以溯源到文化的物质属性上。在视觉文化的研究理论中,玻璃具有可视的神秘主义的特性:在批判商品二重性的左翼政治经济学领域,它又首当其冲地维护了“商品拜物教”里商品的膜拜价值。至为重要的是,它的意义来自于媒介势力,由玻璃制造到照相机、摄影机的发明及其开创的图像与影像的时代,改变了人的认知结构,动摇了传统的经验论、认识论与真理观。可以说,映射在后现代理论中的诸多视觉文化现象,都能在玻璃这个前
期刊
看到尤伦斯的“ON丨OFF”(开丨关)这个主题后,无意中想起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里的一幕:方唐镜律师在公堂上的黄线边蹦来蹦去地说:“怎么样啊?我又跳出来了,又站回去了,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我又跳出来了,怎么样?打我啊?”之后被周星驰和吴孟达暴扁。这个镜头对应了展览介绍中的“75后的中国艺术家已经成长起来,在当下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全球文化中,切换和游走于坐标两极”。当然,这样的联想是不准确
期刊
展览日期  2012年9月8日~2012年10月12日  展览地点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耿建翌消失在公共视野中好多年,这与他作品的质量无关,可能正如他所说,有些事情的“点”不太对,他错过了当代艺术及市场最热闹的那几年,扎堆的展览及购买数据中很难找到他的名字。此次的大型回顾展,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多少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出发和亮相,毕竟,他曾是85新潮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相较于他过去的
期刊
新年伊始,我们顺势开设新的栏目。我们每期将邀请一位艺术家来为我们创作杂志封面,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这个封面的创作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一个封面,而是以项目创作的方式展开。就像一个机构给艺术家提供一个立体的展示空间一样,我们提供一个平面空间。而艺术家如何利用作品和观念去填充、把握和设计这个空间,给读者带来惊喜和思考,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这期我们邀请了艺术家谢南星,他在麦勒画廊的个展《第二顿鞭子》正在展
期刊
展览时间  2012年11月17日~2013年1月3日  展览地点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在10月7日“未来的节日”的讨论会上,理论家格罗伊斯用一个很游戏的观点去回应一个关于到底还要不要艺术机构的问题:先要有机构,才能反对它;先要有美术馆,才能反对它;反对,反对得精彩,以便最后被美术馆收藏;故意躲猫猫,不让它来规训,以便最终更显赫地回到它里面,像杜尚和博伊斯的东西那样,回去,且复仇般堂皇地。在场
期刊
他们  人员组成:赖圣予、杨晓刚  成立时间:2001年  工作方式:共同创作  重要事件  1、2004年,在北京长征空间举办个展“所以是他们及这就是他们”。  2、2008年,在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举办“THEY个展”。  3、2011年,在北京别处空间举办个展“前世今生”。  自我叙述  之所以叫“他们”是为了抛弃虚假和泛滥的自我标榜的“自我和个性”,取名“他们”正是抛弃“自我”,在一种“
期刊
我想讨论一下我们对于在60、70年代艺术的了解和看法。当时艺术源于观念艺术的实践。我的重点将放在这些艺术对于现今有何影响,而不是观念艺术的历史或个人作品。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观念主义带来相当大的改变。观念艺术之后,在于我们再也看不到做为成品或个别展品展览的艺术,甚至是现成品的艺术。但这不意味着观念艺术或后观念艺术已经变得“非物质”。观念艺术家们已转移他们的重点,区别于以往静态、个别的物体,转向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