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
人员组成:赖圣予、杨晓刚
成立时间:2001年
工作方式:共同创作
重要事件
1、2004年,在北京长征空间举办个展“所以是他们及这就是他们”。
2、2008年,在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举办“THEY个展”。
3、2011年,在北京别处空间举办个展“前世今生”。
自我叙述
之所以叫“他们”是为了抛弃虚假和泛滥的自我标榜的“自我和个性”,取名“他们”正是抛弃“自我”,在一种“新集体主义”的合作之下去寻找“他们的个性”。
N12
人员组成:王光乐、仇晓飞、宋琨、梁远苇、胡晓媛、温凌、马延红、王颉、徐华翎、申亮、郝强、杨静、景禹潮(第一届后退出)
成立年代:2003年
工作方式:各自创作、集体参展
重要事件
1、2003年举办N12第一回展
2、2004年举办N12第二回展
3、2005年举办N12第三回展
4、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我们从中央美院毕业的12个人,在为生存奔波之余,尝试着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自己。2003年发现绘画是我们的共同手段,决定一起做一个展览。大家聚会、交流,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彼此保持应有的距离与独立性。展览的计划促使我们各自的工作更加平实有效。绘画的12次方,12个人参展,提供12种绘画样式。没有统一的主题,但发现绘画有N次方可能。
雄黄社
人员组成:何迟、吴海、郭海强
成立时间:2007年
工作方式:共同创作、共同策划
重要事件
1、2009年11月,在北京京郊奶子房一堆荒弃的房子里,策划给成员自己参观的展览《骄傲》。
2、2010年5月,发起有50多位艺术家参加的、地点由每位(或每组)艺术家自己选择、在地球上很多不同的地方同时开幕到永远的群展《天涯》。
3、2011年,雄黄社发起在“他者的地点、他者的时间、他者的展览”上发生、并且可能由“他者发现宣传”的、有20位(组)艺术家参加的展览《春秋》。
自我叙述
雄黄社除了策划展览外,还是独立的创作团体。作品表达了强烈的政治立场、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现实关切。雄黄社作为一个策划群体和创作群体的混杂身份,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带来了新的模式和可能性。
乌托邦小组
人员组成:邓大非、何海
成立时间:2008年
工作方式:共同完成计划
重要事件
1、2008年1月,在上海展开“家庭美术馆”实验策划展巡展第一站“抹去·占有”
2、2009年7月到9月,在英国亨特利进行为期三个月驻地艺术创作计划。
3、2010年9月,策划“2010年798艺术节主题展——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4、2012年9月,北京伊比利亚艺术中心举办“跋涉:乌托邦地理学”个展。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以团队的形式实施系列的艺术项目。乌托邦游走于本土与国际之间,在带有一定文化研究性质的方法基础之上,从事独立的艺术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强调以艺术事件介入社会的偶发特质,并出版相关的理论书籍。
双飞艺术中心
人员组成:崔绍翰、黄丽芽、李明、李富春、林科、孙慧源、杨俊岭、王亮、张乐华。
成立时间:2008年
工作方式:共同表演、成员进行个人创作
重要事件
1、2009年9月,参加“不问路在何方”展览。
2、2010年9月,参加北京、上海两地“2010大声展”。
3、2011年11月,参加“瑞居艺术计划”。
4、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
展览。
5、2012年12月,上海举办“谁不知道双飞——像个展览名字”个展。
6、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双飞创作的有些想法/方案是属于双飞的,用在个人创作中未必能将作品做充分。个人气质并没有在个人作品中体现出来,而是能在双飞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双飞集体创作可以规避个人的缺点(比如思维的局限性)。我们就是大众的一部分,也是低俗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喜欢幽默,也许幽默后自带嘲讽。来源也就是我们自身,我们来自这一层面,但风格也仅是我们这一阶段的一部分。与生俱来正在发扬光大中,一般都在饭桌、牌桌上发展,自身挖掘、提取、混合社会现象和流行文化。
组织
人员组成:照骏园、陶轶、徐喆、李牧
成立时间:2009年
工作方式:共同策划完成小组内项目
重要事件
1、2009年8月,参加上海“环城声音项目”。
2、2011年6月,参加北京箭厂胡同“此地无声”公共空间声音项目。
3、2012年7月,为上海外滩美术馆展览《分享,但不公平》创作设计三课时儿童工作坊“我们一起做乐器”。
4、2012年8月,在上海视界艺术中心1空间以“木”为出发点进行项目“木工展示”。
5、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自我叙述
“组织”是我们艺术家身份的生活调节器,使我们避免陷入通常艺术家的狭隘与偏见中,也好比是我们一个向朋友展示自己的“客厅”。
实验工作坊
人员组成:陈建军、曹明浩、陈胄
成立时间:2009年
工作方式:共同策划完成项目计划
重要事件
1、2009-2011年,在成都与长春完成“实验工作坊”项目1-4期。
2、2012年6月,参加成都“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
3、2012年8月,参加重庆器·Haus空间“昆山再造”计划。
4、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主要目标是一种以“贴地的”社会现实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清理及在建构艺术与在地历史之间关系的组织。致力方向为信息交流、组织合作、技术实现;参与策划主题性活动或独立研究的艺术介入项目,并设置对话平台和视觉平台;动态联结其他领域人士,积极开创异质的空间,持续推演美学边界的可能性策略。
青年实验艺术小组
人员组成:方列丰、陈明强、卢明、张丽丹、叶甫纳、姚然
成立时间:2010年
工作方式:各自创作、作办展
重要事件
1、2010年5月,在北京环铁举办“WE!我们”个展。
2、2011年4月,在北京798I美大楼举办“我们”第二回展。
3、2012年7月,在北京盛世天空举办“向后看——青年实验艺术小组第三回展”。
自我叙述
我们更希望自己艺术更纯粹一些,谈作品。有点排斥推广或者宣传策划,比较功利的感觉,不太想做这种很虚荣的事。希望是一个城邦,我们还都有个乌托邦的理想,有个相对更纯粹的空间。
南山绘画小组
人员组成:宁浩翔、胡柳、何迟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个人创作、集体办展
重要事件
1、2011年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五环内100米处路边的一棵树上,南山绘画小组举办其第一个展览活动“在树上”。
2、2011年12月,小组成员在何迟的工作室里聚会吃火锅,同时一起画了一张画。
3、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自我叙述
绘画是艺术的哲学。艺术要么是绘画的,要么是被绘画的。
绘画首先是动词,是动作,是行为。然后才是、才有作为名词作为方式作为种类的绘画。
绘画不是图像学,更不是图像语言的诡辩术。图像总是代表着某种意义功能,绘画与图像无关。绘画不是抚慰挫折感的抒情行为,也不是提供安全感的功利行为。
我们绘画,不是出于某种后天情结或习惯。我们绘画,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绘画从来是、现在是、将来必定也是唯一最能延续可能性的艺术方式。
GUEST小组
人员组成:徐渠、赵要、陆平原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集体创作、集体办展
重要事件
1、2011年,参加重庆器·Haus空间举办的“媒介的视域2011重庆国际艺术家工作展示节”。
2、2012年,参加中艺博画廊博览会“福尔摩斯的秘密”项目。
3、2012年,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由没顶公司策划:站在小丑的肩膀上”项目。
4、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GUEST出现的原因是在帮助每个个体解决问题,很多时候用来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推进问题。GUEST整体创作的计划是要有的,这个计划与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没有一个特别的联系,但是它处于展览体制之中,每一个项目就是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出一个新的问题。隐约觉得某些方面是欠缺的。生活经历都是围绕创作,分工也并不明确,只是针对项目,谁对某一个部分感兴趣,然后再揉起来,将能量协调到最大。
无关小组
人员组成:陈志远、冯琳、高飞、郭立军、贾宏宇、李良勇、牛珂、王贵琳、叶楠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集体创作、集体办展
重要事件
1、2011年4月,举行第一次行走,并自命名“无关小组”。
2、2012年3月,在唐人艺术中心举办“我们为什么要做无用的东西”展览。
3、2012年6月,在站台中国举办“与行走无关”个展。
4、2012年9月,参加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展。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当我们是无关小组时,我们便不是表演家,不是艺术家,不是建筑师,不是工人农民,不是知识分子,不是诗人,不是理论家,不是批评家,也不是达达、激浪、后感性,我们是他们之后的某种事物。我们同时是他们的集合,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成为各种我们可以扩展的身份。
细胞小组
人员组成:董勋、山羊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合作作品、不产生组合外个人作品 重要事件
1、2012年4月,参加器-Haus空间“成都双流昆山村”活动,实行方案“五一劳动集市”。
2、2012年6月,参加成都“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
3、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自我叙述
两个人都在讨论彼此的想法和关注的问题,与其绕开对方的问题和想法,不如两个人合作,贡献自己的想法共同完善。我们几乎没有合作之外的个人作品,有的话基本都是在小组成立之前的作品。我们的合作方式主要是讨论,每个人必须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反观这些想法中有意思的地方。
8mg实验艺术小组
人员组成:陈望、陈喜平、梁建成、刘伟伟、刘浊仁、徐起阳、余洪举。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共同表演创作、成员进行个人创作
重要事件
1、2011年9月,参加重庆黄桷坪“不定式”行为展,表演四组作品。
2、2012年1月,参加重庆嶺空间“十二个番茄——当代艺术展”。
3、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4、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研究并关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隐藏的政治等问题,在创作实践中探索艺术和物质环境间的交叉重叠。
TOF小组
人员组成:丁力、金锋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共同完成项目及展出
重要事件
1、2011年7月,参加上海“桃浦大楼”大型当代艺术活动,策划“逃生计划”。
2、2012年5月,在上海桃浦大楼举办“7-手册——TOF小组个展”。
3、2012年9月,参加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见所未见”。
4、2012年10月,参加上海香格纳画廊举办的“距离产生美”展览。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如何对一个特有的问题拿出你特有的解决办法,这个思考过程就不是所谓形式主义美学内部的东西了。观念有时是对工具的思考,而工具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人必须在现场有自己的体悟,“有话可说”是第一位,“如何说”是形式,形式必须要为你说的话服务。有话可说时,表达是自然会跟着上来的。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表达方面是八个字——恰如其分,非同凡响。
人员组成:赖圣予、杨晓刚
成立时间:2001年
工作方式:共同创作
重要事件
1、2004年,在北京长征空间举办个展“所以是他们及这就是他们”。
2、2008年,在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举办“THEY个展”。
3、2011年,在北京别处空间举办个展“前世今生”。
自我叙述
之所以叫“他们”是为了抛弃虚假和泛滥的自我标榜的“自我和个性”,取名“他们”正是抛弃“自我”,在一种“新集体主义”的合作之下去寻找“他们的个性”。
N12
人员组成:王光乐、仇晓飞、宋琨、梁远苇、胡晓媛、温凌、马延红、王颉、徐华翎、申亮、郝强、杨静、景禹潮(第一届后退出)
成立年代:2003年
工作方式:各自创作、集体参展
重要事件
1、2003年举办N12第一回展
2、2004年举办N12第二回展
3、2005年举办N12第三回展
4、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我们从中央美院毕业的12个人,在为生存奔波之余,尝试着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自己。2003年发现绘画是我们的共同手段,决定一起做一个展览。大家聚会、交流,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彼此保持应有的距离与独立性。展览的计划促使我们各自的工作更加平实有效。绘画的12次方,12个人参展,提供12种绘画样式。没有统一的主题,但发现绘画有N次方可能。
雄黄社
人员组成:何迟、吴海、郭海强
成立时间:2007年
工作方式:共同创作、共同策划
重要事件
1、2009年11月,在北京京郊奶子房一堆荒弃的房子里,策划给成员自己参观的展览《骄傲》。
2、2010年5月,发起有50多位艺术家参加的、地点由每位(或每组)艺术家自己选择、在地球上很多不同的地方同时开幕到永远的群展《天涯》。
3、2011年,雄黄社发起在“他者的地点、他者的时间、他者的展览”上发生、并且可能由“他者发现宣传”的、有20位(组)艺术家参加的展览《春秋》。
自我叙述
雄黄社除了策划展览外,还是独立的创作团体。作品表达了强烈的政治立场、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现实关切。雄黄社作为一个策划群体和创作群体的混杂身份,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带来了新的模式和可能性。
乌托邦小组
人员组成:邓大非、何海
成立时间:2008年
工作方式:共同完成计划
重要事件
1、2008年1月,在上海展开“家庭美术馆”实验策划展巡展第一站“抹去·占有”
2、2009年7月到9月,在英国亨特利进行为期三个月驻地艺术创作计划。
3、2010年9月,策划“2010年798艺术节主题展——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4、2012年9月,北京伊比利亚艺术中心举办“跋涉:乌托邦地理学”个展。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以团队的形式实施系列的艺术项目。乌托邦游走于本土与国际之间,在带有一定文化研究性质的方法基础之上,从事独立的艺术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强调以艺术事件介入社会的偶发特质,并出版相关的理论书籍。
双飞艺术中心
人员组成:崔绍翰、黄丽芽、李明、李富春、林科、孙慧源、杨俊岭、王亮、张乐华。
成立时间:2008年
工作方式:共同表演、成员进行个人创作
重要事件
1、2009年9月,参加“不问路在何方”展览。
2、2010年9月,参加北京、上海两地“2010大声展”。
3、2011年11月,参加“瑞居艺术计划”。
4、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
展览。
5、2012年12月,上海举办“谁不知道双飞——像个展览名字”个展。
6、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双飞创作的有些想法/方案是属于双飞的,用在个人创作中未必能将作品做充分。个人气质并没有在个人作品中体现出来,而是能在双飞的创作中体现出来。双飞集体创作可以规避个人的缺点(比如思维的局限性)。我们就是大众的一部分,也是低俗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喜欢幽默,也许幽默后自带嘲讽。来源也就是我们自身,我们来自这一层面,但风格也仅是我们这一阶段的一部分。与生俱来正在发扬光大中,一般都在饭桌、牌桌上发展,自身挖掘、提取、混合社会现象和流行文化。
组织
人员组成:照骏园、陶轶、徐喆、李牧
成立时间:2009年
工作方式:共同策划完成小组内项目
重要事件
1、2009年8月,参加上海“环城声音项目”。
2、2011年6月,参加北京箭厂胡同“此地无声”公共空间声音项目。
3、2012年7月,为上海外滩美术馆展览《分享,但不公平》创作设计三课时儿童工作坊“我们一起做乐器”。
4、2012年8月,在上海视界艺术中心1空间以“木”为出发点进行项目“木工展示”。
5、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自我叙述
“组织”是我们艺术家身份的生活调节器,使我们避免陷入通常艺术家的狭隘与偏见中,也好比是我们一个向朋友展示自己的“客厅”。
实验工作坊
人员组成:陈建军、曹明浩、陈胄
成立时间:2009年
工作方式:共同策划完成项目计划
重要事件
1、2009-2011年,在成都与长春完成“实验工作坊”项目1-4期。
2、2012年6月,参加成都“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
3、2012年8月,参加重庆器·Haus空间“昆山再造”计划。
4、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主要目标是一种以“贴地的”社会现实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清理及在建构艺术与在地历史之间关系的组织。致力方向为信息交流、组织合作、技术实现;参与策划主题性活动或独立研究的艺术介入项目,并设置对话平台和视觉平台;动态联结其他领域人士,积极开创异质的空间,持续推演美学边界的可能性策略。
青年实验艺术小组
人员组成:方列丰、陈明强、卢明、张丽丹、叶甫纳、姚然
成立时间:2010年
工作方式:各自创作、作办展
重要事件
1、2010年5月,在北京环铁举办“WE!我们”个展。
2、2011年4月,在北京798I美大楼举办“我们”第二回展。
3、2012年7月,在北京盛世天空举办“向后看——青年实验艺术小组第三回展”。
自我叙述
我们更希望自己艺术更纯粹一些,谈作品。有点排斥推广或者宣传策划,比较功利的感觉,不太想做这种很虚荣的事。希望是一个城邦,我们还都有个乌托邦的理想,有个相对更纯粹的空间。
南山绘画小组
人员组成:宁浩翔、胡柳、何迟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个人创作、集体办展
重要事件
1、2011年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五环内100米处路边的一棵树上,南山绘画小组举办其第一个展览活动“在树上”。
2、2011年12月,小组成员在何迟的工作室里聚会吃火锅,同时一起画了一张画。
3、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自我叙述
绘画是艺术的哲学。艺术要么是绘画的,要么是被绘画的。
绘画首先是动词,是动作,是行为。然后才是、才有作为名词作为方式作为种类的绘画。
绘画不是图像学,更不是图像语言的诡辩术。图像总是代表着某种意义功能,绘画与图像无关。绘画不是抚慰挫折感的抒情行为,也不是提供安全感的功利行为。
我们绘画,不是出于某种后天情结或习惯。我们绘画,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绘画从来是、现在是、将来必定也是唯一最能延续可能性的艺术方式。
GUEST小组
人员组成:徐渠、赵要、陆平原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集体创作、集体办展
重要事件
1、2011年,参加重庆器·Haus空间举办的“媒介的视域2011重庆国际艺术家工作展示节”。
2、2012年,参加中艺博画廊博览会“福尔摩斯的秘密”项目。
3、2012年,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由没顶公司策划:站在小丑的肩膀上”项目。
4、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GUEST出现的原因是在帮助每个个体解决问题,很多时候用来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推进问题。GUEST整体创作的计划是要有的,这个计划与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没有一个特别的联系,但是它处于展览体制之中,每一个项目就是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出一个新的问题。隐约觉得某些方面是欠缺的。生活经历都是围绕创作,分工也并不明确,只是针对项目,谁对某一个部分感兴趣,然后再揉起来,将能量协调到最大。
无关小组
人员组成:陈志远、冯琳、高飞、郭立军、贾宏宇、李良勇、牛珂、王贵琳、叶楠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集体创作、集体办展
重要事件
1、2011年4月,举行第一次行走,并自命名“无关小组”。
2、2012年3月,在唐人艺术中心举办“我们为什么要做无用的东西”展览。
3、2012年6月,在站台中国举办“与行走无关”个展。
4、2012年9月,参加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展。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当我们是无关小组时,我们便不是表演家,不是艺术家,不是建筑师,不是工人农民,不是知识分子,不是诗人,不是理论家,不是批评家,也不是达达、激浪、后感性,我们是他们之后的某种事物。我们同时是他们的集合,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成为各种我们可以扩展的身份。
细胞小组
人员组成:董勋、山羊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合作作品、不产生组合外个人作品 重要事件
1、2012年4月,参加器-Haus空间“成都双流昆山村”活动,实行方案“五一劳动集市”。
2、2012年6月,参加成都“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
3、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自我叙述
两个人都在讨论彼此的想法和关注的问题,与其绕开对方的问题和想法,不如两个人合作,贡献自己的想法共同完善。我们几乎没有合作之外的个人作品,有的话基本都是在小组成立之前的作品。我们的合作方式主要是讨论,每个人必须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反观这些想法中有意思的地方。
8mg实验艺术小组
人员组成:陈望、陈喜平、梁建成、刘伟伟、刘浊仁、徐起阳、余洪举。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共同表演创作、成员进行个人创作
重要事件
1、2011年9月,参加重庆黄桷坪“不定式”行为展,表演四组作品。
2、2012年1月,参加重庆嶺空间“十二个番茄——当代艺术展”。
3、2012年1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中国当代集体创作实践”展览。
4、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研究并关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隐藏的政治等问题,在创作实践中探索艺术和物质环境间的交叉重叠。
TOF小组
人员组成:丁力、金锋
成立时间:2011年
工作方式:共同完成项目及展出
重要事件
1、2011年7月,参加上海“桃浦大楼”大型当代艺术活动,策划“逃生计划”。
2、2012年5月,在上海桃浦大楼举办“7-手册——TOF小组个展”。
3、2012年9月,参加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见所未见”。
4、2012年10月,参加上海香格纳画廊举办的“距离产生美”展览。
5、2013年1月,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ON丨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展。
自我叙述
如何对一个特有的问题拿出你特有的解决办法,这个思考过程就不是所谓形式主义美学内部的东西了。观念有时是对工具的思考,而工具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人必须在现场有自己的体悟,“有话可说”是第一位,“如何说”是形式,形式必须要为你说的话服务。有话可说时,表达是自然会跟着上来的。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表达方面是八个字——恰如其分,非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