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新课程也正在走进师生的生活。就我校如今推行的“121教学模式”而言,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与活力。使语文教学能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只注重讲授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被动的机械模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付出的经历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和理解语文知识,也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语文课就会是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本身所特有的启发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就会荡然无存。这样也就忽略了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人文性。
语文学科实际是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营造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正确引导,善于激发,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不用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过程。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注意三个切忌。首先切忌“画地为牢”。就是教师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引入自己预设的“圈套内”,束缚学生思维的展开。其次切忌“惟我独尊”。教师不准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让学生拘泥于教师的一家之言。再其次切忌“口若悬河”。这类教师一到讲台上就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就好比一位导游,喋喋不休地硬塞给学生一些东西,学生难以拓展想像的空间,学习效果必然欠理想。
“121模式”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一、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授业者。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也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者。
教师还应时时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之中,与学生一起分享各自的思想与想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既富有生机又充满情趣。“121模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应注意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间要相互交流、沟通、理解、补充。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具体的体现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认真体会先生的教导,并切实加以贯彻。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实施主体性教学,所谓主体性教学,不少专家和学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共识,(1)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意识、创新精神。(2)主体性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辅导、点播。(3)学校、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4)进行主体性教育必须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方面的限制,要求我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去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三、在授课方式上,“121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彻底改革“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1.以训练为主,就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应该把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各种训练的时间提到1/2以上,教师的讲析、提示、启发、答问等所有活动的时间压缩在1/2以下。
3.训练的内容应精心确定,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美育和智力的开发,创造精神的培养等,更恰当的确定训练重点,防止面面俱到。
4.训练的方式绝非单纯的做题或问答,应包括阅读、讨论、写作、解说、鉴赏乃至思考等,各种方式可集中、可分散、可交叉、灵活和谐,不拘一格。
四、在双边活动上,以教师指导控制下的“自学”和“讨论”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过去主要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甚至一上课即进入讨论,一直讨论到下课,他们这样上课往往抹煞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失控”的状态下完全自由的议论,我们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使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使学生在自学讨论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使课堂教学在可控的状态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前一段学校组织教师看了一节魏书生先生上课的实况录像,使笔者深受启发。总之,任何一节课堂讲授,老师的精神点播都是必须的,教师要掌握学习和讨论的方向进程及重难点。这样,可以减少盲目性,体现科学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河北省武安市大同镇罗义中心学校)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只注重讲授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被动的机械模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付出的经历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和理解语文知识,也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语文课就会是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本身所特有的启发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就会荡然无存。这样也就忽略了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人文性。
语文学科实际是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营造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正确引导,善于激发,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不用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过程。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注意三个切忌。首先切忌“画地为牢”。就是教师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引入自己预设的“圈套内”,束缚学生思维的展开。其次切忌“惟我独尊”。教师不准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让学生拘泥于教师的一家之言。再其次切忌“口若悬河”。这类教师一到讲台上就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就好比一位导游,喋喋不休地硬塞给学生一些东西,学生难以拓展想像的空间,学习效果必然欠理想。
“121模式”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一、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授业者。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也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者。
教师还应时时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之中,与学生一起分享各自的思想与想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既富有生机又充满情趣。“121模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应注意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间要相互交流、沟通、理解、补充。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具体的体现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认真体会先生的教导,并切实加以贯彻。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实施主体性教学,所谓主体性教学,不少专家和学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共识,(1)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意识、创新精神。(2)主体性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辅导、点播。(3)学校、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4)进行主体性教育必须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方面的限制,要求我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去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三、在授课方式上,“121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彻底改革“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1.以训练为主,就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时间的把握上,应该把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各种训练的时间提到1/2以上,教师的讲析、提示、启发、答问等所有活动的时间压缩在1/2以下。
3.训练的内容应精心确定,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美育和智力的开发,创造精神的培养等,更恰当的确定训练重点,防止面面俱到。
4.训练的方式绝非单纯的做题或问答,应包括阅读、讨论、写作、解说、鉴赏乃至思考等,各种方式可集中、可分散、可交叉、灵活和谐,不拘一格。
四、在双边活动上,以教师指导控制下的“自学”和“讨论”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过去主要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甚至一上课即进入讨论,一直讨论到下课,他们这样上课往往抹煞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失控”的状态下完全自由的议论,我们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使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使学生在自学讨论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使课堂教学在可控的状态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前一段学校组织教师看了一节魏书生先生上课的实况录像,使笔者深受启发。总之,任何一节课堂讲授,老师的精神点播都是必须的,教师要掌握学习和讨论的方向进程及重难点。这样,可以减少盲目性,体现科学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河北省武安市大同镇罗义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