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走进学生的心扉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2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记得我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课之前也曾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取过经,基本上都是自我介绍、互相认识、提些建议、做些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确实很有帮助。但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充满挚爱的人,总有一丝隐愿萦绕心头挥之不去,那就是极尽一己之力,最起码让我的学生能够从心底里真正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能沾取些许传统文化气息,拥有一定文化积淀,展现稍许“彬彬之风”。当我正式披挂上阵,踏上讲台,迎着台下五十多双充满好奇期待与憧憬的依然有些稚嫩的眼睛,忽觉心头一动,即兴吟诵了一首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我的音调随诗中的感情起伏而翩然变换,蕴含其中的感情也随之缓缓弥散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渐渐的,我惊喜地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现出一种跟刚开始时不一样的东西,也许是惊讶,也许是不解,也许是向往,当然也有欣赏与赞叹,吟诵完毕,教室里安静了一秒钟之后,忽然响起了一阵掌声,看着这群拼命鼓掌,满脸兴奋的孩子,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用写小纸条的方式告诉我“你心中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孩子们写到:“今天,我们的新语文老师当堂背诵了一首长诗《春江花月夜》,我觉得很美,很吸引人,我也想以后能像她一样,学好多的诗,最好能背诵下来,脱口而出……”我有那么一丝欣慰,我知道,我可能成功叩开了他们心中久已存在却还未开启过的诗意之门,也许这第一次只是稍微露开点门缝,但没有关系,我好像已经看到了趴在门后顺着门缝踮起脚跟睁大眼睛往外瞧的小顽童,我也坚信,诗意的阳光会穿透每一条缝隙,把心灵的温暖与感动传递给每一颗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而他们也将随我一起开始一场奇妙而旖旎的诗意语文之旅。心思细腻的他们对语文也产生了好感。
  还有一次我满怀激情的去上课,因为我要为学生们讲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名篇《春》,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在备课时我就被作者所描绘的美景所陶醉,直到我走上讲台,还一直陶醉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美妙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我精心的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是多么渴望学生能和我一起共同享受春的风采啊!我满怀深情地开场白:“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万物复苏,百鸟争鸣……”我原以为学生会被我精美的导语所吸引,哪儿曾料到绝大多数的学生表情木然,心不在焉,只有几个学生为了给我面子强打精神附和着。我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这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强忍住怒火,又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生动的讲解生机盎然的“春草图”:“同学们,你们瞧,春天多美啊!小草的情态是什么样呢?谁能告诉大家?”
  同学们懒洋洋的瞅着我,无一人回答。我意识到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我赶紧对同学说:“现在就请大家到外面沐浴春风,享受春天的美景吧!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仔细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和大作家朱自清比一比,看谁写得精彩?”“好”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精神倍增,飞快地跑出教室,去领略春天的阳光雨露了。第二天我忐忑不安地去上课,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就足以让我心满意足,证明一切了。平时一向不爱举手的刘同学抢先回答:“早春的小草从土里‘挤’出来,毛绒绒、绿盈盈的,真是可爱极了!”而一个“挤”字不仅能表现小草的生机勃勃,更能表现出寒冬过后小草冲破土层的样子。
  总之,课堂是老师耕耘的一块乐土,是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一堂好课,是学生生命力的一次精彩展示,是学生生命品质的一次自主提升,语文课堂中离不开教师、学生与文章之间的情感交流、碰撞,从而共同创造出一个美妙的世界——心与心的默契,情与情的交融。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当我们走下讲台时常常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如果我们课下不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由于思维的惯性,当我们再次面对相同的问题时,仍然没有本质的改变,因此我要说只有反思才能让你的课堂变的更美丽。  高三的一节文言实词推断课上老师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中的向解释为以前,课后交流的时候就有了争议,笔者认为应把向吾不为斯役里的向解释为假使,因为捕蛇者以前就是为
期刊
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百家中主要选取了儒道墨法等家,其中儒道两家的篇幅比较多,但是法家却仅仅只有一篇,而且是寓言故事,法家精髓并没有纳入其中。我觉得这是比较令人遗憾的。一提到法家,很多人就会认为秦始皇用酷法苛政以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矣。所以对法家避之唯恐不及。实际上,秦的灭亡与法家的关系正如人与兵器一样。孟子曾言;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秦之灭亡,与法家无关。若有意忽略法家岂不是自断富强之路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对生命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增强。与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产生矛盾,尤其是城乡划定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人民群众便捷充分享受医疗待遇。  一、统一医疗保险管理机构  1、整合经办机构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都设有医保经办机构,按规格配备人员、办公经费。分别是新农合中心、城镇居民医保中心、城镇职工医保中心。目前,三个中心分属卫生和人社两个部门管理。两个部门承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语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加强书写训练,才能巩固识字;写字又是阅读和作文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扎实上好每堂写字课  为保证写字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按照计划开展写字课,并对写字教案的撰写由以往的个案转为集体备案,做到每堂写字课先有主备人精备个案,然后组内教师再对个案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的教案既有个性到共性,既有创造性又
期刊
一、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如微课),这就需要有完善的硬件环境。首先,学校需要提供网络传递载体,即教学平台;其次,学生需要在有网络的环境下学习,包括学习终端(如PC、平板电脑)。  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一环,教师在上课前将新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从而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由于文字只是静态的,视频是动态的,小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精力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目前,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因为收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际状况并不乐观,甚至让我们堪为担忧。首先,课外阅读的氛围较为单薄,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其次,阅读内容较
期刊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典型的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样式。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居于首位的,人物形象以何种形式出场,怎么出场,在写作上是大有讲究的。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从人物出场的安排上来看,作者曹雪芹可谓匠心独运。  林黛玉进了贾府不是一下子就见到了很多人,而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让人物有次序地出场的。首先见到的是“鬓发如银的”外祖母,在贾母的一
期刊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是集走、跑、跳、投为一体的大运动项目,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田径运动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再加上田径教学方法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许多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甚至有些学生惧怕上田径课。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到现阶段的“阳光体育”、“快乐体育”,我国的体育教学正从“填鸭式”到以
期刊
在遥远的新疆戈壁滩上,在习习的风中,摇曳着一种花,这便是马兰花。当初,五六十年代第一批考察罗布泊的勘测队队长曾赞颂这是希望之花。然而,我们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俊德身上,不仅认识了马兰花,更认知了马兰精神。  总有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追随马兰,马兰在哪儿,他就在哪儿,他就叫林俊德。  林俊德,中国核武器研究人员,1964年他与同事共同研制出了核爆炸压力装置,成功解决了核弹的引爆问题,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
期刊
“有效教学”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有效教学”主要是针对教者来提的,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重教轻学”的面貌,一方面教师要不断钻研更好地开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还要研究推动学生更加有效地听课从而高度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方法。教师“有效教学”是学生有效听课的前提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