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了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呢?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举。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避免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导致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可引发学生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地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了什么?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要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然后展示幻灯片,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呢?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举。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避免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导致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可引发学生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地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了什么?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要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然后展示幻灯片,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