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乐于写作文,不要让作文成为负担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lipp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了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呢?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举。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避免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导致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可引发学生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地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了什么?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要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然后展示幻灯片,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及其教学功能  探究式教学模式,起源于萨其曼(Richard Suchman)对于“独立学习者发展”的信念。他认为科学家用来分析解决问题、探究未知世界的理性智慧可以传授给学生。该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试图模拟科学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课堂充分放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精彩并不预设,而更多的是生成;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学习体验,重视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而情境教学正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设情境,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运用情境教
期刊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之所以不怎么受学生的欢迎,原因很多,但学生参与不够或参与程式化是一个突出问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魅力呢?笔者结合自己任教初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做了如下浅显的探索。  一、把尊严还给学生  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要点燃这颗生命的火种,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新的课程理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我市各类学校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改革试验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我们发现当前网络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大多数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仍然停留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层次上,很少有学校开发出利用E-learning学习模式与本学科进行课程整合的的课例,因此对E-learning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建设,使其成为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迫在眉
期刊
每年新学年开始的时候,七年级的同学告别了小学的生活,带着美好的愿望,踏入中学,成了一名中学生。在中学起始阶段,如何完成好由小学到中学的过渡、让学生迈好初中的第一步、更快地进入初中学习状态是很关键的。为此,为使七年级的同学们能尽早适应初中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三年的中学学习生活,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首先,在开学初,请局教研室的老师或组织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教研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力图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历史是一门修身养性和认知社会的学科,也是一门富有社会价值的学科,然而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对此我从教材、教法等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症下药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期刊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仍然处于主(要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一、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
期刊
“互动”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互动及推动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了一些误区。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接触、研究过很多优秀的问题设计,现一并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误区之一:表面热闹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情境,让识字生活化  1、再现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老师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红色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担任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