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ing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仍然处于主(要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一、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中未加证明,学生作图稍有不准确,就难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教师就可通过实验——抓纸活动,使学生领悟其本质。
  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图略),过A作一折叠使AB落在AC上,得折痕AD,则AD平分∠BAC。同样方法得出折痕BE、CF。这样,学生就直观地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相似地,可以折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进一步启发学生,还可折出三角形的垂心。通过折纸与搭火柴棒这些直观形象的实验来阐述抽象的数学内容,这在教材中是很多的,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特殊直角三角形”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操作,一方面能使学生更深入、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不会犯浮夸和刻板的毛病,又能准确抓住事物的本质,提出符合实际的有创新的看法。
  二、通过数学实验,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如不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初一数学“质量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时,由于学生缺乏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知识,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这时,教师可借助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水杯和二份50g盐,教师在讲清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开始做实验。教师用量杯给每个学生倒200g水,然后让学生把50g盐加入水中,这样这杯盐水就有250g。那么盐水中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就能自然地回答出。让学生尝尝咸味,感受一下。然后再把剩下的50g盐加入盐水杯中,这时盐水中盐的质量分数应是多少?学生也能快速回答出。再让学生尝尝咸味,学生发现盐水比原来咸多了(盐的质量分数增大了)。
  通过实验,学生获得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通过对实验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判断,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了一种理性的高度。
  三、通过数学实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会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成为一句空话。
  例如,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场地可组织学生来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100m、200m、400m、800m等径赛项目的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条跑道的前伸数怎样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亲自体验到了思维加工的过程,强化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激励学生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通过数学实验,发现几何问题解决的方法及规律
  几何证明,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几何学习中最困难的地方之一。事实上,几何证明的方法常常也是通过对图形的操作,如变形、变换、添加辅助图形等多种多次的尝试而被发现的。发现了证明的方法后,顺便也就证明了前面“发现(猜想)”的正确性,于是结论也就出来了。
  下面是一例发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①出示图形(图略):在△ABC中,P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BC的内接矩形,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②使点P在BC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③设BP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④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第③问中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⑤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
  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观察实验模拟过程中思考。当然,在问题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仍可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新的“实验”设想,并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或由教师择优实验。
  在网络教室环境中,学生在教师实验方案的引导下或在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自主实验研究的天地更为广阔,机会和时间更多,兴趣更浓,参与程度更高,小组协商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因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体现得更加充分,“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达成度也会更高。
  我们坚信:每当我们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运用CAI这种工具和载体,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去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去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伴随着CAI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将逐渐增加,实验素材库将不断壮大,实验技术将更为先进与精巧,因而数学实验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更为重大的作为。
其他文献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创新环境  1、提倡师生合作型的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由教师“实行三包”(包分析、包概括、包答案),尤其是对于理解性较强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或出错而放弃或拒绝回答问题。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最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要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审美心理的建构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
期刊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打破了传统的师问生答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着机械被动的应答行为,朝着主动创新精神的培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有目的、
期刊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及其教学功能  探究式教学模式,起源于萨其曼(Richard Suchman)对于“独立学习者发展”的信念。他认为科学家用来分析解决问题、探究未知世界的理性智慧可以传授给学生。该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试图模拟科学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课堂充分放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精彩并不预设,而更多的是生成;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学习体验,重视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而情境教学正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设情境,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运用情境教
期刊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之所以不怎么受学生的欢迎,原因很多,但学生参与不够或参与程式化是一个突出问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魅力呢?笔者结合自己任教初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做了如下浅显的探索。  一、把尊严还给学生  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要点燃这颗生命的火种,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新的课程理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我市各类学校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改革试验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我们发现当前网络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大多数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仍然停留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层次上,很少有学校开发出利用E-learning学习模式与本学科进行课程整合的的课例,因此对E-learning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建设,使其成为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迫在眉
期刊
每年新学年开始的时候,七年级的同学告别了小学的生活,带着美好的愿望,踏入中学,成了一名中学生。在中学起始阶段,如何完成好由小学到中学的过渡、让学生迈好初中的第一步、更快地进入初中学习状态是很关键的。为此,为使七年级的同学们能尽早适应初中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三年的中学学习生活,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首先,在开学初,请局教研室的老师或组织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教研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力图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历史是一门修身养性和认知社会的学科,也是一门富有社会价值的学科,然而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对此我从教材、教法等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症下药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