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化与欠发达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缩小县域地区发展差距,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业园区;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加快市场化进程;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发挥政府服务功能优势,建立多层次的帮扶体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化;欠发达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产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F207;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0—0064—03
  一、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本身可以带来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1];产业集群还能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作用以及区域发展要素中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产业集群使企业相互靠近,可以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保障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制度安排[2]。
  目前,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明显,最典型的是“第三意大利”现象,[3]如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量都是在近200个产业集群地完成的。国内最典型的有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产业集群发展较快,这些地区大多数县域形成产业集群,2011年发布的“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江苏、山东、浙江进入全国百强县数量为29、26和24个,分别占其县域总数的55.8%、28.6%和40.6%。
  因此,在我国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呈现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
  1.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化的过程,欠发达地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就要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空间集聚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特别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继而扩展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使聚集在一起的相关企业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扩散,形成良好的创新基础和条件,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4]。
  2.产业集群与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县域经济发展要借助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强劲动力,走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县域地区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县域经济与农村建设共同发展的机制。农村实现城镇化必须依靠产业作为支撑,以产业化推动农村工业化[5],以农村工业化推动县域地区城镇化,而实现农村工业化重要的途径就是营造创业的氛围,给农民就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发展小作坊、家庭手工业,甚至创办小企业,这种小企业的聚集会促使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产业集群反过来由于技术溢出和衍生企业的便利性,又能够促使小企业发展,有效地弥补农村企业的先天不足,从而加快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6]。
  二、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劣势与优势
  县域经济是一省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发达省份相比,辽宁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县域。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包括实行财政鼓励支持政策、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服务、改进建设用地管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县扶持力度等10项政策;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2009年辽宁县域经济发展迅猛,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县(市)30个,超百亿元工业产业集群9个,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010年5月26日辽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辽宁省委、省政府明确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肯定过去较落后的开原市发展县域经济取得的成绩,为欠发达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起到示范作用;2011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关于县域经济重点任务是“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与2005年比较,全省44个县(市)生产总值由2579.8亿元增加到8483.2亿元,接近全省半壁江山。2011年8月发布的《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辽宁省有10个,占辽宁省县域总数的22.73%,,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列位次大幅前移,发展较快,被称为“辽宁现象”。
  但是,阻碍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县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工业集约化程度仍然很低,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县域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园区建设中招商力度不够大,对大项目和大资金的吸引力不足;政府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辽宁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更明显的劣势。一是辽宁欠发达县域产业集聚低,整合效用、规模效应、专业化程度和工艺水平等较差。二是发展规划雷同、缺乏比较优势、公共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专业招商能力不强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三是地域文化的局限性对辽宁欠发达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制约。四是辽宁欠发达县域一些由地方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由于疏于管理和引导,导致产业布局零乱,企业间低成本竞争,或是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园区建设,由于缺乏清晰的產业定位,往往成为缺少关联企业的“扎堆”之地。
  当然,辽宁县域经济仍然存在比较优势。一是发达县域地区已有的成功经验。例如,法库县的陶瓷、辽中县的装备制造、瓦房店的轴承、海城市和大石桥市的镁质材料、辽阳县的钢铁精深加工、铁岭县的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发展,带动本地区经济快速提升。二是欠发达县域地区近几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例如,义县的工业园区、开原市产业集群等发展模式,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三是承接国际产业结构演变格局和国内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抓住世界资本流动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将经济波动期变成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基于产业集群化实现欠发达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辽宁欠发达县域地区要赶上全省或者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就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工业化是绝大多数欠发达县域地区必须走的路子。工业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对于欠发达县域地区而言,产业集群化可以把外来资本、政府调控等外力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内力,通过社会资本与区域纽带有效地启动工业化,并借助集群内在的自调节、技术创新等优势,不断推进集群自身及区域经济的组织优化与产业升级,进而成功地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7]。
  1.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业园区,使相同或相关企业集聚。我国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工业园区是基于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的降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被优惠政策吸引所产生的企业的地域集中,而产业集群是指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企业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以结网和根植性为特征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的综合体[8]。二者虽然存在着不同,但二者又有共同之处即产业集聚效应。欠发达县域地区政府要科学规划产业园区,为形成产业集群准备资源、知识、技术共享的企业生存空间,通过与大型企业配套承接产业转移和扩散,实现与市场对接。辽宁省要借鉴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一些省市的经验,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物流、科研等生产性服务功能,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以项目集聚为中心,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嫁接外商企业生产链,成为跨国企业某一产品的生产基地,通过以外引外,吸引多个配套企业在本地集群发展。二是嫁接国内企业生产链,欠发达县域可与周边发达地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从产业链角度发展关联互补性合作项目,成为大企业的零配件供应者,或是独立生产者,增加业务关联性,促进区域优势互补。
  2.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加快市场化进程,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成为许多国家地方政府区域发展政策的重点,通过中小企业刺激区域发展的区域政策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通过大企业和投资的策略。从国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也是产业集聚的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成为县域地区重要经济发展力量。江苏、浙江等地区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借助集群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劣势,通过生产、销售、物流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共享,降低成本,获得外部经济和规模效益,同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合力,抗风险能力强。
  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充满经济活力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欠发达县域地区要立足本地劳动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创业,培育本地企业家和相关人才。辽宁省欠发达县域地区发展中小企业的条件和环境已具备:一是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域地区的主角。改革开放30多年,中央“抓大放小”、公司制改造等经济体制改革,使辽宁省县域地区的国有资本及国有企业基本退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为发展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县域地区发展实际相适应。辽宁欠发达县域地区当前受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市场等限制,很难创办大型企业或技术密集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投资少、技术低、劳动密集型等特点,在县域地区可以满足本地需求,还可以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废除农业税,县域地区政府收入只能是农产品加工等企业的收入,发展中小企业本身就是增加县域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
  3.发挥欠发达县域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实施农业进园工程,通过产业链基础上的企业衍生,深度开发,形成产业集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目前,辽宁省欠发达县域地区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前、中期水平,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根据地区要素资源禀赋结构,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和增值加工,建立农产品加工体系,实现农业与工业的链接与融合。要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确立现代化农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点和着力点,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的协调作用,将分散的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之中,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户分户经营的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形成产业集群。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领域,培育和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4.发挥政府服务功能的优势,建立多层次的帮扶体系。辽宁省政府相关部门要关注县域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县域地区发展,制定相关政策,逐步缩小与经济强县的差距,使欠发达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省级财政加大对欠发达县域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强区域内县域经济的合作。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具体政策包括实行财政鼓励支持政策、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服务、改进建设用地管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县扶持力度等。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欠发达县域地区财政收入低,其他因素导致的财政收入瓶颈抑制了对产业集群的投资,如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信水平不高,发展需要的基础条件差,因此,对欠发达县域地区要实行适度的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执笔人:宫秀芬)
  参考文献:
  [1]王辑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工业经济,2001,(11).
  [2]鲁莹,聂鸣,胡小莉.集群与中小企业的技术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3,(11).
  [3]耿君.常州家具產业及品牌的现状及发展[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3).
  [4]赵彦龙.培植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例探讨[J].商业时代,2010,(24).
  [5]郭延兵.培植产业集群促进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
  [6]蒋秧生.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熏2007,(5).
  [7]杨雪萍.以产业集群推进欠发达县域跨越式发展[J].商业时代,2006,(6).
  [8]杨勇.产业集群与县域工业园区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
  责任编辑 魏亚男
其他文献
[摘 要]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辽宁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了历史机遇。文化强省建设需未雨绸缪,调查研究辽宁省文化发展规划和相关管理条例的现状,发现存在规划制定进程不一、规划内容详尽不一、缺少文化专题规划、文化管理条例制定时间过久,甚至一些地级城市缺失严重等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献言献策。  [关键词]辽宁;文化强省;文化发展规划;文化管理条例;对
期刊
[摘 要]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的重要价值在于其揭示出,理解唯物史观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单纯是一个科学理论的水平问题,更重要的,这是一个“本质直观”的问题。而直观的重要前提就是面向事实本身,从价值取向基本态度上,“观者”与“被观者”心灵相通合为一体。我们今天在思考中国社会发展时也需要像《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那样,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本质直观,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关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起持续十年的下岗工人集体行动的个案研究,分析了集体行动的产生持续与相对剥夺感强度的内在关联,认为只有具有一定强度的相对剥夺感才能够成为集体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研究相对剥夺感强度的差异更为重要;本研究提出高强度相对剥夺感的形成不仅仅是“公平理论”所表达的差异量的大小,更在于参照群体的距离,参照群体距离越近,相对剥夺感越强;同时对于下岗失业人员的集体行动而言,高强度的相对剥夺感
期刊
[关键词]人学;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综述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1-0013-05  由中国人学学会和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主办的“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于2012年8月25日至27日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取得了许多重要共识,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深化,辽宁的城乡贫困问题表现突出,社会救助制度逐渐成为保障全省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政策内容。然而,在辽宁社会救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城乡二元化制度模式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如救助体系的城乡分立、救助标准的城乡有别、救助资金的城乡不均等。其中,如何完善辽宁社会救助财政投入机制的重要议题亟待破解,对此,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无论从社会收益还是个人收益来说,教育投资都是一项收益颇高的投资,特别是高等教育。对于富足家庭来说,投资高等教育或许不存在太大问题。但是,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高等教育的高额收费带来的问题很有可能使他们无法完成高等教育。因此,为更好了解辽宁省在新政策下农村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选择辽宁省凌源市兴源街道作为调查对象,并对辽宁省凌源市兴源街道祝家营子村、庙西村和朝阳沟村这三个行政村进行问卷调查。 
期刊
[摘 要]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国知名的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威海市蔄山镇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镇根据乡镇实际,实现了乡镇政企的无缝对接,推进了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创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商会;乡镇企业;政企对接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
期刊
[摘 要]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欧洲政治哲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思想嬗变。总起来说,欧洲古代政治学追求符合“至善”理念的道德共同体;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欧洲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人的自由权利为核心内容,追求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利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以“人类解放”为基本价值取向,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而马
期刊
[摘 要]在地方戏曲日渐衰落的背景下,黄梅戏通过对曹禺的名剧《雷雨》的改编异军突起,成为时下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明星。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视角,细致解读黄梅戏版《雷雨》的改编和接受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思考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和文化语境。  [关键词]《雷雨》;黄梅戏改编;后革命时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1-00
期刊
[摘 要]危机管理能力是检验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防患于未然是城市危机管理的根本之道。2012年夏北京发生的特大暴雨洪灾事件暴露出我国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就洪灾中出现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教育和演练、缺乏协调联动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就完善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提出:学习借鉴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重视与媒体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完善危机管理的相关预案、理顺危机管理主体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