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观念
The existent problems and the changes of teachers' concepts during the course of sports teaching refonn in universities
Yang Ji-hong
【Abstract】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ent problems and the changes of teachers' concepts during the course of sports teaching reform, and proposed some new views.It offered a reference for sports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University;Sports teaching;Concept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内容、模式等方面研究如火如荼、硕果累累,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然而,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发现问题,从教师的思想上认识问题,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
1. 存在的问题
1.1 指导思想。增强体质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转变,是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进一步深化。;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产生混乱,进入了误区-至今仍然保守的认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没有必要,认为增强学生体质本身最能反映体育学科特殊性的目标;认为健康第一就是快乐第一,体育教师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本领-锻炼身体与运动操练的理论与方法。
1.2 课程设置。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与中小学区别不大,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没有多大变化,即使通过改革探索,试行了专项课教学和选项课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如场地、师资力量、学生兴趣等),使学生无法如愿以偿的从事自己所钟爱的运动项目的学习和锻炼。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不以学生为本。
1.3 教学模式。我国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运作,教学手段缺乏新意。学生被动地完成练习,接受测验检查。学生无法感受体育运动固有的欢悦和刺激。学生更关心的是体育课的成绩。在“分数”的压力下,甚至在考勤的管束下,强迫自己完成乏味的锻炼。这就是学生为什么步入工作岗位,甚至步入不开设体育课的高年级阶段,体质就明显下降的关键所在。
1.4 师资力量。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总体质量不容乐观。首先,“一专多能”型教师比较缺乏;其次,表现在知识、技能陈旧、退化,又忽视“充电”、进修,不能胜任体育新知识、技能的教学和指导;再次,表现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的不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靠教师来实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高校急需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适应性强和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1.5 场地器材。目前,除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外,我各类高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相对落后,比较紧张。在学校有限的运动场地使用中,除少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外,学生课外使用场地还需付费,因此,在场地器材建设上以及限制学生使用场地的现象亟待解决。
2. 观念的转变
2.1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以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这也是对每一教育管理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这样,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场地器材等都要发生根本变化,要根据健康的要求来安排。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要围绕如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来开展,将健康第一融入学校体育的全过程。
2.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校体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内容。从课程设置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体育课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可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促进其智力活动的增强和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积极发掘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创造性和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适宜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高校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点。大学生又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青年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而,在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3.2 切实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拘形式,大胆开设学生喜欢的、实用性强的教学课程。不受师资、场地等条件的限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校内场地设施欠缺的,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入社会体育锻炼大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大胆外聘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外校教师来校任教。
3.3 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健康出发。改变管理观念,多在激发学生锻炼欲望方面动脑筋,下功夫。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应是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学校应无偿提供锻炼场所和大众锻炼器材,为学生课外锻炼服务。
3.4 体育教学可大胆试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体育教师按学生的适宜时段开设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俱乐部,供学生全方位地自主选择.4. 结束语
21世纪的中国高校体育以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注重健康第一、发展学生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对高校体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在改革中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并建立教师新颖的教学观念,使高校体育步入到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育人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 苏训诚.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03 (3)
[2] 季克异.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9 (5)
[3] 周俊平.“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2 (2)
[4] 王安新.“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J].体育学刊.2002 (3)
收稿日期:2011-10-27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观念
The existent problems and the changes of teachers' concepts during the course of sports teaching refonn in universities
Yang Ji-hong
【Abstract】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ent problems and the changes of teachers' concepts during the course of sports teaching reform, and proposed some new views.It offered a reference for sports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University;Sports teaching;Concept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内容、模式等方面研究如火如荼、硕果累累,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然而,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发现问题,从教师的思想上认识问题,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
1. 存在的问题
1.1 指导思想。增强体质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转变,是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进一步深化。;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产生混乱,进入了误区-至今仍然保守的认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没有必要,认为增强学生体质本身最能反映体育学科特殊性的目标;认为健康第一就是快乐第一,体育教师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本领-锻炼身体与运动操练的理论与方法。
1.2 课程设置。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与中小学区别不大,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没有多大变化,即使通过改革探索,试行了专项课教学和选项课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如场地、师资力量、学生兴趣等),使学生无法如愿以偿的从事自己所钟爱的运动项目的学习和锻炼。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不以学生为本。
1.3 教学模式。我国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运作,教学手段缺乏新意。学生被动地完成练习,接受测验检查。学生无法感受体育运动固有的欢悦和刺激。学生更关心的是体育课的成绩。在“分数”的压力下,甚至在考勤的管束下,强迫自己完成乏味的锻炼。这就是学生为什么步入工作岗位,甚至步入不开设体育课的高年级阶段,体质就明显下降的关键所在。
1.4 师资力量。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总体质量不容乐观。首先,“一专多能”型教师比较缺乏;其次,表现在知识、技能陈旧、退化,又忽视“充电”、进修,不能胜任体育新知识、技能的教学和指导;再次,表现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的不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靠教师来实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高校急需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适应性强和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1.5 场地器材。目前,除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外,我各类高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相对落后,比较紧张。在学校有限的运动场地使用中,除少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外,学生课外使用场地还需付费,因此,在场地器材建设上以及限制学生使用场地的现象亟待解决。
2. 观念的转变
2.1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以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这也是对每一教育管理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这样,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场地器材等都要发生根本变化,要根据健康的要求来安排。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要围绕如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来开展,将健康第一融入学校体育的全过程。
2.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校体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内容。从课程设置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体育课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可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促进其智力活动的增强和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积极发掘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创造性和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适宜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高校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点。大学生又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青年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而,在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3.2 切实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拘形式,大胆开设学生喜欢的、实用性强的教学课程。不受师资、场地等条件的限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校内场地设施欠缺的,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入社会体育锻炼大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大胆外聘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外校教师来校任教。
3.3 真正做到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健康出发。改变管理观念,多在激发学生锻炼欲望方面动脑筋,下功夫。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应是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学校应无偿提供锻炼场所和大众锻炼器材,为学生课外锻炼服务。
3.4 体育教学可大胆试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体育教师按学生的适宜时段开设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俱乐部,供学生全方位地自主选择.4. 结束语
21世纪的中国高校体育以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注重健康第一、发展学生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对高校体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在改革中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并建立教师新颖的教学观念,使高校体育步入到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育人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 苏训诚.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03 (3)
[2] 季克异.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9 (5)
[3] 周俊平.“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2 (2)
[4] 王安新.“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J].体育学刊.2002 (3)
收稿日期:20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