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新课程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政治课堂不应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使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课堂。本文主要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实施初中政治教学,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
  关健词:新课程 初中政治 参与教学
  一、师生互动,使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课堂教学包含以下几点: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和预习参与、课中的学习参与、课后的作业参与和评价参与)教师的参与和学生参与,真正体现“教”和“学”的双向互动,尤其对学生参与更为详细具体,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变过去重知识传授为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光是要传授文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好、接受和掌握文本知识。因此,“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就是教师重在参与“导”,学生重在参与“学”。
  3、“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过程及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理解知识,促进思维,提高能力;在长期的潜移默化、逐步内化中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思维形式,从而终身受益。
  4、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师生参与互动,教师以“知”促“能”,学生以“智”提“能”。在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势必带动学生的“情、意、行”,这样,以本导情,以智力因素带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反过来,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新课标的话说,就是既要重视知识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下面就课前学生课前准备的参与、课堂学生参与活动、学习、课后的践行作业参与和评价参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
  二、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探究
  课堂活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导,学生在参与中的学是关键,教师的导是契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动起来,要授之于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这一方面一定要强化。“政治的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可以说体现了这一点,在课堂活动教学中注重了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注意师生共评,合作探究,双向互动。当然教师的设计(预设)也尤其重要,要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了解课文的知识,进行探究、认知、践行。从而理解全文的要旨,展示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达到政治课的目的。
  三、课后学生延伸拓展
  课堂教学中往往也要注意延伸拓展,但是课后的作业也要注意这一方面,许多老师的作业都是机械性的,而“政治课堂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作业,一面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一面要体现思维性,要把作业看作既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功过,又要把它当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践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让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进行前后的对比思考和评价,把课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检验实践活动的努力效果,懂得评价自己与他人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是否适当,从而学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实现互相理解,增进人际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不过,这样的作业有时也提高了老师的工作量,但是这样的布置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体现了“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的环节,实质就是体现了“教师是学习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尤其是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凸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一切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
  四、参与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但是我想还要注意三个前提:
  1、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参与式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积极参与,前提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参与才会有保障,否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参与和少部分的学生参与。所以建议在起始年级和学期开端教师要花一点时间在学生习惯的养成上 。
  2、重指导。对一些学生陌生的知识或技能,教师要作好指导,要授之于渔;要用教材去教学生,要教给学生以方法,然后通过内化,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重体验、重活动、重过程。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这些“互动”要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政治参与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参与教与学,可以这么说:有了学生的参与,才有课堂的精彩;放开手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参与,让鲜活生命之花绽放在互动开放的课堂,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无定法,但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其中的利弊,在课后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课堂上的所得所失,才能为我们今后的思想政治课提供宝贵的经验。希望我的粗浅认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摘要:孩子刚进初中,对新的环境很好奇,又有点恐惧,害怕新的学科太困难。对于我所任教的乡镇初中,孩子以前几乎没有学过英语,所以作为一门新学科,让他们感兴趣最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伴随着注意力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使学生盼望英语课,期待英语课,让他们乐学、想学,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的重要。万事开头难。首先,让孩子
期刊
摘要:教育中,批评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方式。批评教育中师生交流的主要媒介是语言,因而讲究批评的语言技巧,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批评学生应遵循的原则;二、批评语言的技巧。  关键词:批评 语言 技巧  批评语言是师生沟通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怎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发挥批评的正面效应呢?只要我们在遵循批评的原则下,讲究一点批评的语言艺术,
期刊
15年情钟奇石,15年笔耕不辍。今年78岁高龄的高级编辑陈东升先生,15年里主编、编著有《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中华奇石鉴赏大观》、《中华古今奇石大观》、《中华名家藏石大观》、《新疆大漠奇石》、《赏石文化研究》、《神韵》、《中华奇石古籍大观》(待出版)等8部奇石图书,推动了我国赏石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对奇石出版而言,陈先生有口皆碑,功不可没,其巨大的贡献必将流芳于中华石坛。    东升先生
期刊
前言  2009年1月1日,由广东省赏石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潮州赏石文化协会承办的2008年深圳(国际)蜡石节在深圳市宝安区民治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开幕仪式。展览期间,一百多位石友提供的328件蜡石展品首次在潮州境外集体亮相,这是潮州石友第一次以行业协会模式走出潮州举办的蜡石专题展,也是潮州赏石文化协会首次在异地承办大型赏石活动,充分体现了协会组织的办展能力和赏玩水平。本届国际蜡石展,潮州市赏石文化
期刊
三十年前,吕叔湘先生就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普遍是“少、慢、差、费”的状态;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们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呢?恐怕我们还是只能用那四个字来概括的。为何岁岁年年“生”不同,而年年岁岁“教”相似呢?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能说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没有下功夫,但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经过非常严格而且密集的“高考阅读模拟训练“,
期刊
一节美术课所需的材料实在太多了,绘画课要带纸、水彩笔和油画棒或水粉颜料;手工课更多,卡纸、双面胶、剪刀、蜡光纸、水彩笔等等。粗粗算一下,一张卡纸2元,双面胶1元,其他的材料大约1元,总的约4元。对于家庭还可以的学生来说没什么,可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则是难题,一学期要多少钱啊!针对这个情况我决定针对美术课程,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材料,并把它变成艺术品,变废为宝。  一、材料的收集  学生对美术学习有兴
期刊
摘要: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培养在于教育,所以,教育改革与创新关乎社会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一个人的良知告诉教师:观念没有更新,教学不会进步;而目无学生,无视学生个性,教育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一切课程改革都得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课程改革才是有效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一句
期刊
由机缘巧合“造就”的爱石人不在少数,陈栋梁也是其中一位。  陈栋梁原籍福建,几年前黄龙玉刚刚问世的时候,他正在这里做边贸生意,这种质地细腻、抚之滑腻的美石令他一见倾心、爱不释手,于是他决定开始收藏、经营黄龙玉。多年下来,他收藏了不少黄龙玉精品,销售也做得像模像样。多年的赏石玩石,陈栋梁已不仅仅是一名黄龙玉爱好者了,丰富的经验已经使他成为公认的赏石大家。  陈栋梁是个幽默风趣、性格直爽的人,好的坏的
期刊
摘要:自主发展小组学习模式是一种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初中语文课本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板块正是需要这种学习模式相辅助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的目的。本文仅以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为例,就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一小结,以期能对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期刊
家访工作是教师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经常性的工作。为了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与本班的科任老师一起进行了一次全面家访,感受颇多。  家访前的准备:我制定了家访计划,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详尽布置,把学生的常规习惯、行为表现和学习习惯等和各个科任老师进行了交流,同时打印了所有学生的家庭住址,交待清楚家长的工作性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工,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