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以学生为本,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有所提升,这就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魅力,培养学生形成环境意识。为了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构建生态课堂,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我国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过于偏向高考,造成学生学习本门科目的功利性过强。同时地理作为文科综合的一部分,得到的关注度不够高。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予以研究和解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地理水平。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生态课堂,需要建立在对本班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基础之上,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时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教师端正态度,认识到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要以善意、耐心、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负责,保证自己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地理问题,并耐心解答,最大程度上帮助各种水平的学生学好地理。其次,教师应当利用课下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保证学生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每天的学习。最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感受,尽量以鼓励学生为主,批评学生为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减少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提升其地理水平。
例如在学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一章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享旅游经历,加深对祖国名山大川的了解,并推荐给学生一些值得游历的名胜古迹。通过分享旅游经历来开展本章的教学,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保证了学生能够发表个人见解,提供给师生互相了解的机会,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互相增进了解,为构建生态课堂提供了可能,也保证了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顺利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学会更多地理知识。
二、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构建生态的初中地理课堂,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科学地学习地理,积累更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需要一视同仁,但教学过程则需要予以区分。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地理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布置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地理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逐步提升。在日常测试时,教师最好对试卷内容进行分层,保证各种地理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一定程度上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可以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这一部分涉及的地理知识范围较广,学生在学习起来有些困难。教师就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学生明确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并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为哪几方面即可。而针对地理基础一般的学生,则需要其明确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对应的国家和地区,并了解其具体如何开展的生态环境建设。针对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需要达成前两项学习目标,还应当学会分析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并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建设经验。当各层级的学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这样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地理教学,正是构建生态课堂的表现,真正做到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 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
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为了保证其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于地理学习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表现的平台,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好地理。例如《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一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表自己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并鼓励学生为城乡协调发展提出更为合理的化的建议。而《环境污染与防治》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等地实地考查,真正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治理方法,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总结成调查报告。这样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多种形式的展示给学生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去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同时,学生的个人能力能够得到综合的提升,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掌握了相关的地理知识,科学的构建了生态的地理课堂。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可以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三方面来入手,真正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所收获,并获得特色发展,科学地提升自身的实力水平。从而顺利落实地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来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董亚玫.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8:14-15.
[2]赵斐.构建个性化初中物理生态课堂的策略探析[J].长三角(教育),2012,09:40-41.
[3]李会贤.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地理有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49.
作者简介:
庄小燕,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我国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过于偏向高考,造成学生学习本门科目的功利性过强。同时地理作为文科综合的一部分,得到的关注度不够高。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予以研究和解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地理水平。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生态课堂,需要建立在对本班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基础之上,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生态课堂,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时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教师端正态度,认识到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要以善意、耐心、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负责,保证自己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地理问题,并耐心解答,最大程度上帮助各种水平的学生学好地理。其次,教师应当利用课下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保证学生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每天的学习。最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感受,尽量以鼓励学生为主,批评学生为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减少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提升其地理水平。
例如在学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一章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享旅游经历,加深对祖国名山大川的了解,并推荐给学生一些值得游历的名胜古迹。通过分享旅游经历来开展本章的教学,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保证了学生能够发表个人见解,提供给师生互相了解的机会,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互相增进了解,为构建生态课堂提供了可能,也保证了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顺利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学会更多地理知识。
二、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构建生态的初中地理课堂,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科学地学习地理,积累更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需要一视同仁,但教学过程则需要予以区分。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地理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布置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地理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逐步提升。在日常测试时,教师最好对试卷内容进行分层,保证各种地理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一定程度上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可以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这一部分涉及的地理知识范围较广,学生在学习起来有些困难。教师就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学生明确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并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分为哪几方面即可。而针对地理基础一般的学生,则需要其明确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对应的国家和地区,并了解其具体如何开展的生态环境建设。针对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需要达成前两项学习目标,还应当学会分析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并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建设经验。当各层级的学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以再次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这样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地理教学,正是构建生态课堂的表现,真正做到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 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
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为了保证其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于地理学习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表现的平台,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好地理。例如《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一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表自己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并鼓励学生为城乡协调发展提出更为合理的化的建议。而《环境污染与防治》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等地实地考查,真正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治理方法,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总结成调查报告。这样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多种形式的展示给学生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去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同时,学生的个人能力能够得到综合的提升,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掌握了相关的地理知识,科学的构建了生态的地理课堂。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可以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三方面来入手,真正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所收获,并获得特色发展,科学地提升自身的实力水平。从而顺利落实地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来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董亚玫.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8:14-15.
[2]赵斐.构建个性化初中物理生态课堂的策略探析[J].长三角(教育),2012,09:40-41.
[3]李会贤.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地理有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49.
作者简介:
庄小燕,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