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捐资助学先进地区”“襄阳市教育重点工作目标考评优秀单位”“保康县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县党建工作优秀单位”……近年来,保康县教育局坚持“以党建促发展,抓发展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三大工程”,以党建引领全县教育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施“双创”工程,固教育发展之本
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石。从2015年开始,全县教育系统实施和深化“双创”工程,基层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全面彰显,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稳定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创建。以建强“五个要素”、提升“五个功能”、推进“五强创示范”为重点,以推动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目标,坚持突出“四抓”,全面提升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抓组织覆盖。设置基层党组织86个,选强配齐总支(支委)班子,实现了组织全覆盖,党员全覆盖,夯实了组织基础。抓整改提高。采取班子成员包保、实地督导等有效措施,集中时间对软弱涣散基层学校党支部进行整顿,着力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把全县基层学校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抓示范创建。坚持统筹谋划、分步实施,抓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创建工作思路,确定县实验小学等5个首批“五强创示范”示范点。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联系点,指导示范点开展对标创建。抓巩固深化。在建好示范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采取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创建的方式,2016、2017年,先后又有41个基层学校党组织创建成为市、县级示范基层党组织。
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党员”创建。保康县教育系统在岗职工2173人,党员82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8%。县教育局以争当师德楷模、学习楷模、育人楷模、守纪楷模、廉洁楷模,争创“十星级文明党员”“党员示范岗”为抓手,全员开展对标创建活动。先后有520多名党员被评为“十星级文明党员”,250多名党员被授予市、县级 “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涌现出乔永斌、崔德丽、杨维广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实施“双培养”工程,强队伍建设之基
队伍建设是根本。保康县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牢牢抓住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这两批中坚力量,从2015年开始,着力实施“双培养”工程,致力于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教研和管理骨干,打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职业操守、有教育情怀、有发展能力的精英骨干团队。
着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保康县通过实施骨干教师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已培养襄阳隆中名师名校长21人,保康名师名校长35名,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531名。各基层学校把这些骨干中的非党教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采取组织培养、党员帮扶、跟踪考察等有效措施,帮助这些非党骨干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对党的认识,鼓励他们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有计划地把非党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三年来,中国好人、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阮班琼,周孝钢、董艳等20多名市县级骨干教师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实了党员队伍的骨干力量。
着力把党员培养成教学、教研和管理骨干。“党员教师要真正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带动作用,首先自己必须是教学骨干,是岗位能手。全县教育系统党员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每个党员教师自己先成为教学骨干,再带动一名普通教师,就有三分之二多的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了。”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孙代文多次这样强调并致力于落实。全县各中小学把优秀党员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对象,给机会、压担子、搭平台,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培训、挂职锻炼、定向培养等措施,指导帮助其专业发展。目前,21名隆中名师名校长中,有20人是党员;35名县级名师名校长中,100%是党员;531名省市县骨干教师中,70%是党员。
實施教育惠民工程,应人民群众之需
教育惠民是民生。保康县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让全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先后调整了城区、歇马镇和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优化。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所,全县幼儿园达到27所,实现了每一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高于国家要求的2020年达到85%的目标,被襄阳市教育局授予“突出贡献奖”。2012年以来,投入3.2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校舍11.8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6.7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5.2万平方米,配备学生课桌椅18936套,全县中小学标准食堂配备率、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配备率、学生宿舍楼内洗浴率、如厕率、班班通配备率和宽带接通率均达到100%。2015年,保康县“全面改薄”工作专题片《最美风景在校园》在教育部展播。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98分高分通过国家评估验收。2013年撤并县二中,在全县形成一普一职的高中办学格局,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得到优化,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2%。县一中创建为襄阳市示范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以“上规模、增能力、强特色”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培养技能人才,创建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新建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补齐了全县教育体系上的短板。
深化生本教育改革。从2012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推行以生本课堂、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生本服务、生本管理“五大模块”为载体的“生本教育”改革,经过五年的试点研究、全面推进、优化改进和研究深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全县中小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本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连续多年,全县高考上线率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2015、2016年分获襄阳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县中小学生300余人次在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提高到96.6%和98.1%。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含特殊教育)、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政策。严格执行各项资助制度,精准严把对象来源关、对象比对关、政策标准关、资金发放关、档案收集关等,做到学生信息不错一人、发放标准不少一分、操作过程不少一环、过程资料不缺一样。2015年以来,共落实国家政策性资助资金3658.8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6943人次。同时,积极拓宽社会资助渠道,争取和动员东风康明斯集团、康兴化工集团等县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一批企业家、爱心人士,筹集各类社会资助资金6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363人次。全县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作者单位:保康县教育局)
实施“双创”工程,固教育发展之本
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石。从2015年开始,全县教育系统实施和深化“双创”工程,基层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全面彰显,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稳定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创建。以建强“五个要素”、提升“五个功能”、推进“五强创示范”为重点,以推动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目标,坚持突出“四抓”,全面提升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抓组织覆盖。设置基层党组织86个,选强配齐总支(支委)班子,实现了组织全覆盖,党员全覆盖,夯实了组织基础。抓整改提高。采取班子成员包保、实地督导等有效措施,集中时间对软弱涣散基层学校党支部进行整顿,着力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把全县基层学校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抓示范创建。坚持统筹谋划、分步实施,抓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创建工作思路,确定县实验小学等5个首批“五强创示范”示范点。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联系点,指导示范点开展对标创建。抓巩固深化。在建好示范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采取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创建的方式,2016、2017年,先后又有41个基层学校党组织创建成为市、县级示范基层党组织。
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党员”创建。保康县教育系统在岗职工2173人,党员82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8%。县教育局以争当师德楷模、学习楷模、育人楷模、守纪楷模、廉洁楷模,争创“十星级文明党员”“党员示范岗”为抓手,全员开展对标创建活动。先后有520多名党员被评为“十星级文明党员”,250多名党员被授予市、县级 “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涌现出乔永斌、崔德丽、杨维广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实施“双培养”工程,强队伍建设之基
队伍建设是根本。保康县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牢牢抓住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这两批中坚力量,从2015年开始,着力实施“双培养”工程,致力于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教研和管理骨干,打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职业操守、有教育情怀、有发展能力的精英骨干团队。
着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保康县通过实施骨干教师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已培养襄阳隆中名师名校长21人,保康名师名校长35名,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531名。各基层学校把这些骨干中的非党教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采取组织培养、党员帮扶、跟踪考察等有效措施,帮助这些非党骨干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对党的认识,鼓励他们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有计划地把非党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三年来,中国好人、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阮班琼,周孝钢、董艳等20多名市县级骨干教师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实了党员队伍的骨干力量。
着力把党员培养成教学、教研和管理骨干。“党员教师要真正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带动作用,首先自己必须是教学骨干,是岗位能手。全县教育系统党员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每个党员教师自己先成为教学骨干,再带动一名普通教师,就有三分之二多的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了。”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孙代文多次这样强调并致力于落实。全县各中小学把优秀党员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对象,给机会、压担子、搭平台,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培训、挂职锻炼、定向培养等措施,指导帮助其专业发展。目前,21名隆中名师名校长中,有20人是党员;35名县级名师名校长中,100%是党员;531名省市县骨干教师中,70%是党员。
實施教育惠民工程,应人民群众之需
教育惠民是民生。保康县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让全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先后调整了城区、歇马镇和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优化。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所,全县幼儿园达到27所,实现了每一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高于国家要求的2020年达到85%的目标,被襄阳市教育局授予“突出贡献奖”。2012年以来,投入3.2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校舍11.8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6.7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5.2万平方米,配备学生课桌椅18936套,全县中小学标准食堂配备率、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配备率、学生宿舍楼内洗浴率、如厕率、班班通配备率和宽带接通率均达到100%。2015年,保康县“全面改薄”工作专题片《最美风景在校园》在教育部展播。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98分高分通过国家评估验收。2013年撤并县二中,在全县形成一普一职的高中办学格局,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得到优化,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2%。县一中创建为襄阳市示范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以“上规模、增能力、强特色”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培养技能人才,创建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新建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补齐了全县教育体系上的短板。
深化生本教育改革。从2012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推行以生本课堂、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生本服务、生本管理“五大模块”为载体的“生本教育”改革,经过五年的试点研究、全面推进、优化改进和研究深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全县中小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本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连续多年,全县高考上线率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2015、2016年分获襄阳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县中小学生300余人次在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提高到96.6%和98.1%。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含特殊教育)、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政策。严格执行各项资助制度,精准严把对象来源关、对象比对关、政策标准关、资金发放关、档案收集关等,做到学生信息不错一人、发放标准不少一分、操作过程不少一环、过程资料不缺一样。2015年以来,共落实国家政策性资助资金3658.8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6943人次。同时,积极拓宽社会资助渠道,争取和动员东风康明斯集团、康兴化工集团等县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一批企业家、爱心人士,筹集各类社会资助资金6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363人次。全县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作者单位:保康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