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近现代版权补偿金制度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1964年的Personal ausweise案为代表的判决是德国法定补偿金起源的“催化剂”。“1965年德国著作权法的修改(主要是第53条、54条关于允许为个人使用的目的而进行的复制,但需付酬。)更是标志着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补偿金的形式对解决受私人复制困扰的版权人利益损失的国家。”①目前世界已有大约44个国家引入该制度,我国目前该方面保护还较为不完善。本文在初步了解研习德国版权补偿金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著作权补偿金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展望。
  关键词:版权补偿金;数字环境;私人复制;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D9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218-01
  作者简介:仝肖飞(1994-),男,汉族,河南尉氏人,东北农业大学,法律硕士在读。
  一、德国版权补偿金制度梳理
  随着磁带录音带的出现、微型胶片技术的发展改进,从而使私人复制的能力增强和质、量的改增。不可避免的损害和威胁了著作权人的利益,私人复制和著作权人之间矛盾的激化,使得德国急于寻求解决之道,版權补偿金制度应运而生。版权补偿金具体来说就是继续承认私人享有的复制权,但为了补偿版权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对提供私人复制设备的制造商收取设备定价一定比例的报酬。
  德国补偿金制度一方面避免了公权力对私人复制所属私人领域的不当介入,从而阻却了“违宪”的可能;另一方面调和了双方矛盾,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我们还应当看到,补偿金制度同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该制度是在将复制设备制造商作为“辅助侵权人”的假想敌状态下,对所有具有复制功能的机械实行“一刀切”的法定定额收取方式。而至于购买者是否用其复制抑或有无复制意思则在所不问,而在分配方式上更是采取平均分配。这种模式对于模拟时代下尚可,还具有一定的价值。新千年以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更加隐蔽,用以复制的对象更加广泛。传统上的补偿金制度难以继用,期间德国虽进行了数次对补偿金制度的改革。如参议院于2007年《规范信息社会著作权的第二部法律》其规定仍坚持赋予个人以私人复制的权利,不管这种私人复制是传统下的还是网络环境数字下的,由此给著作权人带来的损害仍然实行补偿金制度进行补偿。但“补偿金的征收对象并不必然可以无限扩大,对于那些存储芯片或其他多功能设备理论上不应作为征收对象。”②
  二、补偿金制度面对的挑战
  第一,特别损失补偿说实质上是将版权法的保护范围适当限缩,其理论基础类似商标法上的某些商标通用化后的法律屏障消失。但由于版权自身的特性决定了针对这种版权只可能实现法律保障弱化而不可能消失。但“特别损失补偿说”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并非所有的私人录音、录像行为都属于各国版权法中权利的限制范围。”
  第二,数字管理系统的发明和应用对补偿金制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其运作的定型模式是:消费者在权力制定的服务器注册后,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购买其需要的作品的每次浏览、复制等不同许可进行分别付费。”③但该系统运作适合大企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适用。不仅如此,数字管理系统对著作权的保护也只能限制于防御性功能,一旦某个著作权数字保护技术措施受到破坏性程序的攻陷,该措施保护下的著作将基本上失去补救的可能。
  三、我国引入补偿金制度分析及展望
  (一)引入分析
  虽然我国目前有关著作权费用征收的发展状况不够成熟,但诸如著作权音乐集体管理协会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实践发展也积累不少有益经验。有学者认为,以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的成就最为突出,该公司在积极寻找著作权加大分配制度的同时,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完全可以胜任补偿金的分配工作。其次,从理论上说,虽然我国在相关理论著述探讨方面不甚丰富,但诸如张今等教授对版权补偿金的发展及不同法系的比较,并提出在我国相关立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进等,客观上为将来我国补偿金的引入及本土化提供了很有裨益的理论支撑。再次,我国《著作权》虽然关于补偿金的规定尚属空白,但毕竟从立法上的“合理使用制度”的运行同样也可以为将来补偿金的引入奠定立法基础。
  (二)展望——构建的本土化
  第一,版权补偿金的收取机构还可以继续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但应当考虑“去行政化”,使得该组织本质上成为自治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为版权人服务和给予版权人与使用人及其他相关机构和个人权衡利益的平台。
  第二,充分发挥“法官释法”作用。我国的立法权基本上集中于全国人大。这样的立法模式当然有利于全国立法与司法的高度统一。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不可避免的缺乏灵活性,类似版权补偿金制度这样的具有较强的易变性的法律而言,想要造就一部“一劳永逸”的法律是不现实的也是荒谬的。发挥法官在适用无明文规定之案件时根据法律原则,进行符合著作权法目的解释。
  [ 注 释 ]
  ①张丹.数字环境下版权法定补偿金制度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
  ②张今.数字环境下的版权补偿金制度[J].政法论坛,2010,28(01):80-87.
  ③张丹.数字环境下版权法定补偿金制度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抢劫罪作为社会治理中一种发案率较高的犯罪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尤其是未成年人参与度的增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如何预防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创建和谐安全的法治环境,也是长久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抢劫罪;家庭;学校;社会  中图分类号:D9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4-013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
摘 要:打架事件是高校中常见的冲突事件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处理事件的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本文从辅导员的视角,通过案例背景、事件处理、案例分析,得出高校辅导员处理类似事件的启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校园打架事件;突发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0-0214-01  目前,打架事件已经成为高校中最主要的
摘 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必须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课的深入有效开展。在高校开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课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课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三者,提出不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摘 要:“邓某故意伤害案”中网络媒体显示出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同时其与司法公正间的矛盾亦层出不穷。分析网络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间产生冲突的本质,对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的正确积极效用,提出网络新闻媒体、司法机关二元化主体协力寻找网络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平衡点的设想。  关键词:民主;公平;法治;司法;监督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
摘 要:无权处分和无权代理作为民法意义上的规定,既有相似之处,又蕴含了不同的法律行为内涵,但是法律行为内涵并不能直接的指导案例审判,其法律行为或法律上所蕴含的“假设”在实践中应当如何认定与适用,是民法领域从法律认识到法律实践的法律过程。  关键词:无权处分;无权代理;冒名行为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198-02  作者简介:张悦,
摘要:融资问题一直是我省非公有制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欲解决我省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困难,就必须发展我省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这就需要打破各种非法限制,充分发挥省级立法的作用,促进、规范区域股权市场,积极创新交易模式和加强市场监管。  关键词:省级立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监管模式  中图分类号:D922.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066-02  作者简介:刘东涛
摘要: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  他们是否具备正确的廉洁观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终将要步入社会,而对他们进行廉洁观教育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廉洁观,并实现从科学理念到实际行动的转化。高校是神圣的地方,所以要尽可能从源头抓起,共同
摘要:纵观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和相应的修改变化,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趋势,法律也有相应的保护被害人权利的规定,但是实践中相应的措施和法律的规定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不被重视、被害人没有上诉的权利,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狭窄和一旦放弃就不可逆转以及社区矫正没有被害人参与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更完善的法律才能得到人们更好的信仰。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被
[内容摘要]承运人在投保以货主为被保险人的货物运输险时,订人保险人放弃对承运人追偿的特别约定,该约定系承运人与保险人达成的合意,保险人应予以恪守。对因承运人过错造成的货损,承运人先行赔付货主损失后,可受让被保险人的保险金请求权,保险人不得再向承运人追偿。  [关键词]货物运输险;损失补偿  中图分类号:D92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17-0105-03
摘 要:霸王条款自出现以来便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巨大舆论压力,经营者、消费者和学界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其法律地位有不同的看法。在阐述了霸王条款的理论困境后认为仅凭道德直觉性的自由与公平不能作为证成霸王条款违法且不合理的依据。再借用法经济学技术对“开瓶费”进行司法技术识别,分析经营者收取“开瓶费”的经济学逻辑,引入科斯定理和博弈论方法说明合理有效的法律才是能使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在交易中均能获利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