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流放到北海边地牧羊十九年,不向匈奴屈服,不辱汉使气节的故事尽人皆知。苏武忠于祖国,坚守使命和气节的精神千百年来为后人传颂和敬仰。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苏武出使过程中,在被匈奴流放前,还曾两度求死——第一次是副使张胜向苏武报告自己参与匈奴虞常叛乱事败时,苏武说:“见犯乃死,重负国!”因此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他才免于一死。第二次是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说着拔出佩带的刀刺向胸腹。这一次苏武伤势严重,奄奄一息,几乎丧命。
  从苏武的话语中我们能体味其心理活动——苏武料定无论是屈辱被杀还是苟延残喘,自己的尊严都会受到侮辱,国家的名望都会受到玷污,心中充满了尊严受辱的愤懑和出使不力的羞愧,唯有求死才能保留尊严和表达爱国之心。中华文化历来崇尚名節,这也完全符合士大夫阶层爱惜羽毛的精神操守。用牺牲生命成就人格的高尚,捍卫名节的完美,是勇敢的,苏武做到了!
  如果说两次求死的苏武,用牺牲生命成就人格的高尚,捍卫名节的完美是勇敢的,那么苏武为了民族的大义和利益,十九年忍辱负重,生不如死地求生,就堪称伟大了。
  苏武为什么要求生?——求生是对国家大业的坚守,因为一旦求死,汉武帝交付的出使使命将不能完成;求生也是对国家荣誉的维护,因为一旦求死,个人名节虽然保全,但汉使参与匈奴叛乱的罪名便有口难辩;求生还是对民族利益的保全,因为一旦求死,刚刚和平的汉帝国与匈奴必将兵戎相见。——为名节操守去牺牲,是勇敢!而为民族大义牺牲,则是伟大!如果这种牺牲还不仅仅是死,而是生不如死且长达十九年,就尤为伟大!向死而生,苏武做到了。
  一个人从平凡到勇敢,需要战胜对生死的恐惧——饿者“不食嗟来之食”的骨气,项羽自刎乌江的英雄主义都是如此。而一个人从勇敢到伟大,需要战胜的是人性中对荣誉、财富、地位、权势等一切诱惑的贪恋——司马迁忍辱含垢著《史记》的不屈不挠,文天祥“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都是写照。为了个人名节求死的苏武,是儒家勇敢的道德楷模;为了民族大义求生的苏武,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典范!苏武之前的求死和之后的求生是一脉相承而又升华的过程,苏武之所以千百年以来被广为称颂,我想正是因为苏武身上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于一身,并且真正做到了把个人的荣辱和生命完全交付给民族的大义和国家的大利,“小我”在“大我”中去实现与升华。苏武的两次求死、十九年求生,正应了林则徐那句脍炙人口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作者系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学生)(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已经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价值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全面分析,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策略  生本理念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旨在实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通过引导而非指令的方式培
期刊
初见温文尔雅的宋海鹰,以为他是位大学老师,看不出是一位画家。当你走进他的画室,见到他笔走龙蛇挥毫泼墨的灵动身形,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纸上的壮观场景,才晓得,这是当代画坛初露锋芒的丹青圣手。  绘画、书法这两门中国悠久的传统艺术,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华夏大地,人人喜爱,个个推崇。历史上许多大画家,大书法家,在社会精神领域占有极高的地位。  唐代画家吴道子,被称为画圣,擅长人物、山水、鸟兽
期刊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在显现,城市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核心。研究一个城市的形象,必然要从这个城市的文化进行研究。本文以徐州市为例,主要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对徐州的城市形象塑造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塑造  一、徐州市概述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春秋战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历史悠久。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民间艺术正在消亡。这些曾经影响、陪伴几代人的传统艺术面临青黄不接、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困境。因此,地方高校有义务承担起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本文将主要对王河湾挎鼓的传承和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传承与创新 王河湾挎鼓  一、研究背景  王河湾挎鼓是一种流传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民间舞蹈,因其起源于张家口市宣化区王
期刊
摘要:音乐是初中美育和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音乐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将音乐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不断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音乐 核心素养  一、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既对学生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品德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推动
期刊
摘要:莫扎特的音乐在浩瀚的音乐历史长河中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繁星众多的音乐家中也独具光辉,而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所以研究莫扎特的作品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将以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K576第一乐章为例,简单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从踏板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杰作。由于莫扎特创作作品的时期所用的钢琴与现代钢琴有所不同,本文将通过介绍踏板的演变过程和特点,着重分析如何用现代钢琴的踏板来演绎莫扎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仍需要新的传承基地和传承人。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正是最佳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对珠海非遗三灶民歌与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的互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传承 可行性 实施路径  一、三灶民歌传承和发展现状  三灶民歌
期刊
摘要: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工作的要求,蛟河市松江镇紧紧围绕抓队伍、创特色,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带动全民文化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使全民文化与乡村旅游、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机融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创新 乡村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一是加大松江镇的文化资金投入。突出抓好镇文化站和镇内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精神世界的历史产物,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庞大的中华文明体系中的一部分。它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文化智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华戏曲也是世界艺术遗产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财富。  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 传承弘扬 免费培训 公益演出平台  近些年,戏曲艺术不但在国内有观众,更是受到国外文化学者的追捧
期刊
落叶情  秋风与叶子  有个约定  一起去旅行  葉子和秋风一起  蝴蝶般飞舞  纷飞的叶子折断翅膀  生命变得枯黄  我知道  叶子的离去  不是不依恋树的温暖  树的繁茂  是叶的愿望  树摇摆着双手  无法留住  叶子的远去  经历过风雨  我知道  叶子的离去  是为了再一次的相聚  我感觉  我感觉自己  是一株含羞草  娇羞地听到自己的心跳  我感觉自己  生如一枝孤独的莲花  泥淤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