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社区矫正对象在非监禁刑罚期间依然背负着犯罪者的身份,他们在心理上会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当下的社区矫正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对其行政化的统一管理和教育上,较少有针对性地关注其阶段性压力特征。本文从社区矫正的三个阶段入手,通过对t街道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析矫正对象在每一阶段的体验以及每个阶段的压力以及压力源。
关键词:社区矫正对象;压力;压力源
一、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矫正阶段的压力
(一)入矫初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
1、否认事实:“整件事跟我没太大关系”
社区矫正对象在面对社区矫正工作者时,表面上承认自己的错误大多是出于自身对社区矫正工作者所代表的权威的服从,他们害怕为自己招致更多的麻烦,但是这依然无法消除他们在心底里对自身罪犯身份的不接受,他们会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而非自身,对自己和犯罪事件的直接关系采取否定态度。
2、感到自卑:“不太能接受周围人的眼光”
由于被判社区矫正之后,“犯罪人员”的身份与社区矫正对象之前的身份相比,无论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实际行动层面上都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定限制,这样的改变尤其在心理上会使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巨大的落差。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被贴上罪犯“标签”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且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这样的自我“标签化”容易给社区矫正对象带来自卑的情绪,使他们有意识地产生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的倾向。
(二)入矫中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
1、减少社会接触:“这段时期最好就是能太平一点”
社区矫正对象即使在行动上受到了限制,但是依然也处于社会环境中,在经历了违法事件之后,由于生怕在与外在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会不小心再与法律产生违背,对处于矫正期的自身带来影响,社区矫正对象也会采取减少与社会的接触这一方式来度过这段“敏感期”、包括有意减少和社会以及之前的朋友的往来。
2、自我反思:“我当初到底为什么违法”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自身所经历的违法事件在整个社区矫正期间甚至是今后的生活当中都会对自身的情绪和认知产生影响,只是相较于入矫初期对于事件本身的纠结情绪,在矫正中期,社区矫正对象会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导致自己当初犯罪的自身原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建立在社区矫正对象情绪和认知有所调整的一系列基础之上:正视自己的违法经历,承认事件和自身的直接关联,并且希望引以为戒,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有效规避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矫正后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
1、抱有期待:“就快重获自由了”
一般情况下,如果社区矫正对象在整个矫正期间表现良好,那么最后一个月的矫正后期阶段也就是他们接受一定程度管制的最后时期,对于解矫后的自由是他们一直以来所渴望的,这种期待来源于内心和外部行动两个方面,到了矫正后期尤为强烈。
2、充满不确定感:“走一步看一步”
到了矫正后期这最后一个月,即将回归社会的社区矫正对象因为有了这次违法事件的前车之鉴,会以一种更加谨慎和警惕的心态来看待社会这一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环境。能否重新恢复之前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否找到新的工作,以及能否在生活中逐渐树立信心,这些对于即将解矫的社区矫正对象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使社区矫正对象在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这一阶段充满了不确定感。
二、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矫正阶段的压力源
(一)入矫初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源
1、无法接受的判刑事实
对于大部分刚步入矫正初期阶段的社区矫正对象来说,相较于眼下的社区矫正,刚刚结束的违法事件以及判刑结果才是最令他们难以释怀的。在与对象进行访谈、交流的过程中,筆者发现一开始许多社区矫正对象都会在提及自己的违法事件时表现出“受冤枉”的心理倾向,这样的想法会使他们不自觉地陷入对于不可改变的过去久久难以自拔的纠结中。这种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长时间积压,会对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也会增加社区矫正对象对于事物的不可掌控感。
2、无处诉说的情绪
在刚被判缓刑,接受社区矫正的阶段,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面临着十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身份问题感到自卑和失落,也会因为即将面临的刑罚过程感到紧张和忧虑。大多数社区矫正人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不会选择主动和别人倾诉自己的感受。一般情况下,社区矫正对象的家人和比较亲密的朋友会知悉他们的这次违法经历,但是由于并非是专业人士,所以很难给社区矫正对象除了默默支持以外的其他帮助,也无法帮助他们排解刚入矫时难以诉说的负面情绪。
3、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
通过与对象的交流、访谈,笔者发现大多数社区矫正对象在违法犯罪前都在社会中有较稳定的职业及收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但是由于违反了法律,在面对过往人生的经历与此次违法经历的同时,大多数社区矫正对象很难接受自己成为了以前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类人”,从而在心理上对自己的认同产生了危机,这样的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加剧社区矫正对象的自卑心理和情绪压力。
(二)矫正中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源
1、工作生活和矫正规定的冲突
矫正对象很多时候出于服从于社区矫正中法律规定的权威,害怕因为不遵守规定而影响到自己在矫正期间的表现,会选择暂时放弃工作生活,尽量满足矫正规定的任务要求。但是在这一抉择过程中以及放弃工作生活后内心的纠结给其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小的。
2、不可预测的日常风险
由于除了社区矫正规范中规定的,无特殊情况不能离开目前居住地外,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的行动还是相对自由的,但是这样的自由由于受到自身“违法人员”身份的束缚,反而给予他们更大的压力。日常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测的风险,触犯任何一种风险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都会对他们的社区矫正刑期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在社区矫正制度下保持一定程度自由权利的同时,又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社区矫正对象经常要保持警惕或紧张的情绪,这给予了他们不小的压力。
(三)矫正后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源
1、违法经历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被判刑以及接受社区矫正属于他们人生当中的一次危机事件,这一事件不同程度地打乱了他们之前的生活。现在虽然即将回归社会,有机会使生活恢复或者重新发展到正轨上,但是未来的生活难免受到这次事件的影响。在心理层面,“罪犯”这一标签短时间内使社区矫正对象难以在生活中树立自信;在就业层面,这次犯罪记录是终身被存档记册的,对他们将来的求职是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些都给社区矫正对象在规划未来的生活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社会支持网络的恢复与重建
到了矫正后期,社区矫正对象面临着回归社会的处境,之前所保持的强关系网络虽然在情感性支持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他们在找工作等重新融入社会生活的方面都无法起到充分的帮助作用;能够起到工具性作用的弱关系网络又几乎因为他们的违法经历变得作用微弱。如何在求职时处理工作信任关系和在生活中整理朋友关系,恢复和重建社会支持网络,给社区矫正对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关键词:社区矫正对象;压力;压力源
一、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矫正阶段的压力
(一)入矫初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
1、否认事实:“整件事跟我没太大关系”
社区矫正对象在面对社区矫正工作者时,表面上承认自己的错误大多是出于自身对社区矫正工作者所代表的权威的服从,他们害怕为自己招致更多的麻烦,但是这依然无法消除他们在心底里对自身罪犯身份的不接受,他们会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而非自身,对自己和犯罪事件的直接关系采取否定态度。
2、感到自卑:“不太能接受周围人的眼光”
由于被判社区矫正之后,“犯罪人员”的身份与社区矫正对象之前的身份相比,无论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实际行动层面上都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定限制,这样的改变尤其在心理上会使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巨大的落差。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被贴上罪犯“标签”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且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这样的自我“标签化”容易给社区矫正对象带来自卑的情绪,使他们有意识地产生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的倾向。
(二)入矫中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
1、减少社会接触:“这段时期最好就是能太平一点”
社区矫正对象即使在行动上受到了限制,但是依然也处于社会环境中,在经历了违法事件之后,由于生怕在与外在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会不小心再与法律产生违背,对处于矫正期的自身带来影响,社区矫正对象也会采取减少与社会的接触这一方式来度过这段“敏感期”、包括有意减少和社会以及之前的朋友的往来。
2、自我反思:“我当初到底为什么违法”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自身所经历的违法事件在整个社区矫正期间甚至是今后的生活当中都会对自身的情绪和认知产生影响,只是相较于入矫初期对于事件本身的纠结情绪,在矫正中期,社区矫正对象会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导致自己当初犯罪的自身原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建立在社区矫正对象情绪和认知有所调整的一系列基础之上:正视自己的违法经历,承认事件和自身的直接关联,并且希望引以为戒,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有效规避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矫正后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
1、抱有期待:“就快重获自由了”
一般情况下,如果社区矫正对象在整个矫正期间表现良好,那么最后一个月的矫正后期阶段也就是他们接受一定程度管制的最后时期,对于解矫后的自由是他们一直以来所渴望的,这种期待来源于内心和外部行动两个方面,到了矫正后期尤为强烈。
2、充满不确定感:“走一步看一步”
到了矫正后期这最后一个月,即将回归社会的社区矫正对象因为有了这次违法事件的前车之鉴,会以一种更加谨慎和警惕的心态来看待社会这一充满不确定性风险的环境。能否重新恢复之前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否找到新的工作,以及能否在生活中逐渐树立信心,这些对于即将解矫的社区矫正对象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使社区矫正对象在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这一阶段充满了不确定感。
二、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矫正阶段的压力源
(一)入矫初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源
1、无法接受的判刑事实
对于大部分刚步入矫正初期阶段的社区矫正对象来说,相较于眼下的社区矫正,刚刚结束的违法事件以及判刑结果才是最令他们难以释怀的。在与对象进行访谈、交流的过程中,筆者发现一开始许多社区矫正对象都会在提及自己的违法事件时表现出“受冤枉”的心理倾向,这样的想法会使他们不自觉地陷入对于不可改变的过去久久难以自拔的纠结中。这种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长时间积压,会对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也会增加社区矫正对象对于事物的不可掌控感。
2、无处诉说的情绪
在刚被判缓刑,接受社区矫正的阶段,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面临着十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身份问题感到自卑和失落,也会因为即将面临的刑罚过程感到紧张和忧虑。大多数社区矫正人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不会选择主动和别人倾诉自己的感受。一般情况下,社区矫正对象的家人和比较亲密的朋友会知悉他们的这次违法经历,但是由于并非是专业人士,所以很难给社区矫正对象除了默默支持以外的其他帮助,也无法帮助他们排解刚入矫时难以诉说的负面情绪。
3、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
通过与对象的交流、访谈,笔者发现大多数社区矫正对象在违法犯罪前都在社会中有较稳定的职业及收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但是由于违反了法律,在面对过往人生的经历与此次违法经历的同时,大多数社区矫正对象很难接受自己成为了以前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类人”,从而在心理上对自己的认同产生了危机,这样的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加剧社区矫正对象的自卑心理和情绪压力。
(二)矫正中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源
1、工作生活和矫正规定的冲突
矫正对象很多时候出于服从于社区矫正中法律规定的权威,害怕因为不遵守规定而影响到自己在矫正期间的表现,会选择暂时放弃工作生活,尽量满足矫正规定的任务要求。但是在这一抉择过程中以及放弃工作生活后内心的纠结给其带来的压力也是不小的。
2、不可预测的日常风险
由于除了社区矫正规范中规定的,无特殊情况不能离开目前居住地外,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的行动还是相对自由的,但是这样的自由由于受到自身“违法人员”身份的束缚,反而给予他们更大的压力。日常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测的风险,触犯任何一种风险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都会对他们的社区矫正刑期带来消极影响。所以在社区矫正制度下保持一定程度自由权利的同时,又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社区矫正对象经常要保持警惕或紧张的情绪,这给予了他们不小的压力。
(三)矫正后期社区矫正对象的压力源
1、违法经历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被判刑以及接受社区矫正属于他们人生当中的一次危机事件,这一事件不同程度地打乱了他们之前的生活。现在虽然即将回归社会,有机会使生活恢复或者重新发展到正轨上,但是未来的生活难免受到这次事件的影响。在心理层面,“罪犯”这一标签短时间内使社区矫正对象难以在生活中树立自信;在就业层面,这次犯罪记录是终身被存档记册的,对他们将来的求职是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些都给社区矫正对象在规划未来的生活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社会支持网络的恢复与重建
到了矫正后期,社区矫正对象面临着回归社会的处境,之前所保持的强关系网络虽然在情感性支持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他们在找工作等重新融入社会生活的方面都无法起到充分的帮助作用;能够起到工具性作用的弱关系网络又几乎因为他们的违法经历变得作用微弱。如何在求职时处理工作信任关系和在生活中整理朋友关系,恢复和重建社会支持网络,给社区矫正对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