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要]: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1)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2)倡导"语文阅读",甄别"语文阅读"与"文章阅读"(3)倡导与文本对话的多种途径(4)倡导富有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5)积极关注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提高 语文阅读水平 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出题的灵活性、选材的课外性日趋明显,则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故很多师生感到无所适从,茫茫然不知所措。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想着如何精心训练提高阅读水平,有些教师则要求学生囫囵吞枣式地大量阅读课外文章,企图抓住考题,其结果不言而喻,这样未经"消化思考"的阅读,只能是徒劳增加学生的负担;更有甚者有些师生则抱着考场上碰运气的态度,听天由命......此种状况当然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语文阅读教学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求与同行探讨商榷,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一、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必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否则,就只是疲于应付老师。读阅读文章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浮于表面,根本不会深入理解思考文章的主题、写作特色,体会其遣词造句之精妙,窥探其主人公内心之缤纷世界......
如学习《童趣》这篇课文时,本文记叙了作者超然想像妙趣横生的童年趣事,蚊子成了飞舞空中的仙鹤,虾蟆成了庞然大物......如此平日为常人不屑一顾的甚至鄙夷的小动物,在作者笔下竟成了引人入胜的给其带来无穷趣味的可爱伙伴,陶陶然沉醉其中,乐此不疲,其童心童趣跃然纸上,令读者哑然失笑,无不怦然心动,奇思奇想令人拍案称绝!
读这篇课文,很易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过家家"玩小蚂蚁之类的游戏仿佛如昨,历历在目,感觉文中所写就是其自己的事一样,亲切自然。学生阅读思考之兴趣必将油然而生,课堂研讨学生自然有话可说,讨论气氛之热烈,可想而知了。
二、倡导"语文阅读",甄别"语文阅读"与"文章阅读"
这里我们借用程福宁先生的说法,分为两种阅读:一种是文章阅读,一种是语文阅读。"文章阅读是以汲取思想为目的的阅读;语文阅读是旨在凭借文章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和语文知识的阅读。文章阅读是语文阅读的终极目的;但却不是语文性阅读的现实目的。"语文阅读与文章阅读的根本区别是:文章阅读,目的在于了解内容;语文阅读,目的在于弄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
例如阅读《藤野先生》,能理解本文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就是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就算读懂了课文。假如读得更细一点,了解了藤野先生具有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那就算是读得很懂了,这就是属于"文章阅读"。而"语文阅读",就不能仅满足于读懂上述内容了。语文阅读还要进一步深究: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呢?就其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来说,我们还要探究:"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诸如此类的语文形式的问题大都是要研究的。
可见,倡导"语文阅读",能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入地探究,更深入地感悟,这无疑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倡导与文本对话的多种途径
进行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熟悉文本透彻地理解文本,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评价,提出疑难问题,发现文本问题(指瑕疵纰漏),批判文本错误等等。
与文本对话的途径,倡导采用多种形式(1)诵读。读的时候既是倾听心灵,倾听语调,又是以读出的语调表达倾听的感觉,学生就是这样实现与文本的心灵对话的。如阅读《雷电颂》这篇课文,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抑扬顿挫地诵读,才能体会屈原内心澎湃的激情,才能真正体会到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2)熟读精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达到如此佳境,既说明熟读的"量"的积累的重要性,亦说明了熟读精思的妙处。(3)批注与笔记。批注与笔记就是要记下自己的问题、看法,这其实也是和文本对话。毛泽东同志读书好边读边作批注,记录下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书的空白处都写满了他的读书心得,写满了眉批。他的这种与文本对话的方式,一直被广为传诵。
四、倡导富有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个性化,发挥个人特长,要鼓励学生对语文阅读材料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灵感。
如学习《风筝》这篇课文,对其思想内容的理解,就不能只求一面之词,应启发学生从自身富有个性的生活经历中,寻找共鸣点,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挖掘本文的思想内容。如(1)可从儿童教育角度去理解。(2)可从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3)可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4)可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五、积极关注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生从事积极健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能增长丰富课外知识,又能对课堂内的语文阅读教学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这样课内课外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何不美哉。但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盲目性较大,所选的课外阅读材料良莠不齐,阅读时,很多学生也只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的感官刺激,只求肤浅地阅读,不求深入地理解,故教师的正确引导很有必要。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再塑生命》时,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加深对海伦凯勒的了解,亦可加深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我想,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指导与训练,只要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训练学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学生必将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王德俊著
[2]《七八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
[关键词]:提高 语文阅读水平 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出题的灵活性、选材的课外性日趋明显,则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故很多师生感到无所适从,茫茫然不知所措。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想着如何精心训练提高阅读水平,有些教师则要求学生囫囵吞枣式地大量阅读课外文章,企图抓住考题,其结果不言而喻,这样未经"消化思考"的阅读,只能是徒劳增加学生的负担;更有甚者有些师生则抱着考场上碰运气的态度,听天由命......此种状况当然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语文阅读教学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求与同行探讨商榷,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一、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必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否则,就只是疲于应付老师。读阅读文章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浮于表面,根本不会深入理解思考文章的主题、写作特色,体会其遣词造句之精妙,窥探其主人公内心之缤纷世界......
如学习《童趣》这篇课文时,本文记叙了作者超然想像妙趣横生的童年趣事,蚊子成了飞舞空中的仙鹤,虾蟆成了庞然大物......如此平日为常人不屑一顾的甚至鄙夷的小动物,在作者笔下竟成了引人入胜的给其带来无穷趣味的可爱伙伴,陶陶然沉醉其中,乐此不疲,其童心童趣跃然纸上,令读者哑然失笑,无不怦然心动,奇思奇想令人拍案称绝!
读这篇课文,很易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过家家"玩小蚂蚁之类的游戏仿佛如昨,历历在目,感觉文中所写就是其自己的事一样,亲切自然。学生阅读思考之兴趣必将油然而生,课堂研讨学生自然有话可说,讨论气氛之热烈,可想而知了。
二、倡导"语文阅读",甄别"语文阅读"与"文章阅读"
这里我们借用程福宁先生的说法,分为两种阅读:一种是文章阅读,一种是语文阅读。"文章阅读是以汲取思想为目的的阅读;语文阅读是旨在凭借文章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和语文知识的阅读。文章阅读是语文阅读的终极目的;但却不是语文性阅读的现实目的。"语文阅读与文章阅读的根本区别是:文章阅读,目的在于了解内容;语文阅读,目的在于弄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
例如阅读《藤野先生》,能理解本文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就是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就算读懂了课文。假如读得更细一点,了解了藤野先生具有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那就算是读得很懂了,这就是属于"文章阅读"。而"语文阅读",就不能仅满足于读懂上述内容了。语文阅读还要进一步深究: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呢?就其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来说,我们还要探究:"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诸如此类的语文形式的问题大都是要研究的。
可见,倡导"语文阅读",能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入地探究,更深入地感悟,这无疑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倡导与文本对话的多种途径
进行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熟悉文本透彻地理解文本,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评价,提出疑难问题,发现文本问题(指瑕疵纰漏),批判文本错误等等。
与文本对话的途径,倡导采用多种形式(1)诵读。读的时候既是倾听心灵,倾听语调,又是以读出的语调表达倾听的感觉,学生就是这样实现与文本的心灵对话的。如阅读《雷电颂》这篇课文,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抑扬顿挫地诵读,才能体会屈原内心澎湃的激情,才能真正体会到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2)熟读精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达到如此佳境,既说明熟读的"量"的积累的重要性,亦说明了熟读精思的妙处。(3)批注与笔记。批注与笔记就是要记下自己的问题、看法,这其实也是和文本对话。毛泽东同志读书好边读边作批注,记录下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书的空白处都写满了他的读书心得,写满了眉批。他的这种与文本对话的方式,一直被广为传诵。
四、倡导富有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倡导个性化,发挥个人特长,要鼓励学生对语文阅读材料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灵感。
如学习《风筝》这篇课文,对其思想内容的理解,就不能只求一面之词,应启发学生从自身富有个性的生活经历中,寻找共鸣点,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挖掘本文的思想内容。如(1)可从儿童教育角度去理解。(2)可从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3)可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4)可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五、积极关注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生从事积极健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能增长丰富课外知识,又能对课堂内的语文阅读教学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这样课内课外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何不美哉。但很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盲目性较大,所选的课外阅读材料良莠不齐,阅读时,很多学生也只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的感官刺激,只求肤浅地阅读,不求深入地理解,故教师的正确引导很有必要。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再塑生命》时,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加深对海伦凯勒的了解,亦可加深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我想,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指导与训练,只要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训练学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学生必将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王德俊著
[2]《七八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