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朗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1、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整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朗读练习也是匆匆带过,一点效果也没有。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3.朗读指导方法单一,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十分单调、机械、生硬,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指导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对长句,排比句,对语言的朗读、换气、停顿的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即使是示范公开教学,朗读的次数有安排却并未到位,仅仅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点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必须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从朗读的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而逐步深入,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每篇课文对朗读的不同要求,都将朗读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
一、 注意培养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语感意识
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范读、朗读、分角色读、赏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例如,苏教版四年级课本《秋天》一文中的一段:
秋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
打谷场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细细朗读,反复朗读,每都一遍就会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从中体会无穷无尽的韵味和乐趣。
二、注意培养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角色意识
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文章中不同的角色,特别是一些文艺性较强的童话,文中角色感人的语言,只能通过朗读,才能把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传达出来。在教学中努力启发学生的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既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
如苏教版四年级《触摸春天》一文,作者较为细致地描写了盲女孩安静穿梭在花丛中,并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慢慢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落着花蝴蝶的月季花。从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蝴蝶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一系列动作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学生在朗读时如何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到课文中呢?把自己扮演成这位盲女,认真地体会盲女的精神世界。朗读的语调要随着盲女的感情流露而婉转变化,并带有喜悦、惊奇的语气,与盲女一起分享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让学生多遍朗读,深刻体会小女孩此时此刻的真实感情。
二、 注意培养学生朗读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朗读,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其实,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多读成诵"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提高常常基于朗读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如苏教版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一文:
1、老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发言,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2、老师进一步引导: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朗读课文之后,老师提问: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有的学生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4、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论证问题是否合理及具有的价值,评选好问题,同时小结质疑的方法。针对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重视朗读教學中的角色意识,问题意识,语感意识,这些是朗读教学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朗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1、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整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朗读练习也是匆匆带过,一点效果也没有。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3.朗读指导方法单一,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十分单调、机械、生硬,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指导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对长句,排比句,对语言的朗读、换气、停顿的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即使是示范公开教学,朗读的次数有安排却并未到位,仅仅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点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必须有层次地引导学生从朗读的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而逐步深入,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每篇课文对朗读的不同要求,都将朗读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
一、 注意培养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语感意识
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范读、朗读、分角色读、赏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例如,苏教版四年级课本《秋天》一文中的一段:
秋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
打谷场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细细朗读,反复朗读,每都一遍就会有更深一层的感悟,从中体会无穷无尽的韵味和乐趣。
二、注意培养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角色意识
小学语文课文有不少文章中不同的角色,特别是一些文艺性较强的童话,文中角色感人的语言,只能通过朗读,才能把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传达出来。在教学中努力启发学生的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既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
如苏教版四年级《触摸春天》一文,作者较为细致地描写了盲女孩安静穿梭在花丛中,并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慢慢伸出双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落着花蝴蝶的月季花。从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蝴蝶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一系列动作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学生在朗读时如何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到课文中呢?把自己扮演成这位盲女,认真地体会盲女的精神世界。朗读的语调要随着盲女的感情流露而婉转变化,并带有喜悦、惊奇的语气,与盲女一起分享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让学生多遍朗读,深刻体会小女孩此时此刻的真实感情。
二、 注意培养学生朗读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朗读,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其实,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多读成诵"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提高常常基于朗读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如苏教版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一文:
1、老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发言,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2、老师进一步引导: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朗读课文之后,老师提问: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有的学生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4、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论证问题是否合理及具有的价值,评选好问题,同时小结质疑的方法。针对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重视朗读教學中的角色意识,问题意识,语感意识,这些是朗读教学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朗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