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语文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历程;生本理念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倾听”;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追求的是学生的“安心感”;观课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学”。
学习历程倾听合作共同体安心感关注点前些年,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宝岛台湾的李玉贵老师的报告,被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富有操作性的写字教法深深震撼。近期,当我再次聆听李玉贵老师的报告,并欣赏她的课堂教学后,我不得不由衷的赞叹:李玉贵老师所展示的这一切与我们内地十多年新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完全一致,她所代表的台湾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内地语文教学改革的很多探索不谋而合。
一、台湾语文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历程
李玉贵老师说,决定新世纪教育的不是教学,而是学习。所谓课程,就是学生整体学习的经验、儿童学习的履历。在李老师的课上,李老师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让每个孩子发言;李老师善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猜测,去交流。正是由于李老师的“教而不见”,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充分展示出来,教学目标得以水到渠成。李老师在讲“学教成功翻转”时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这一点:
让我们重新认识学生的学习;
让我们谦卑凝视学生的学习;
让我们向学生的学习学习。
二、台湾语文课堂的生本理念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倾听”
怎样真正实现學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李老师的报告和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①用耳聆听,听儿童发言。②用眼聆听,读取儿童的身体、姿态、表情、动作。③用心聆听,让孩子有一种安心感(不管你在不在,我在这里)。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李教师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听完,再给学生正确引导。正是由于李老师的认真倾听,真诚地接纳,班上的那些不愿露头角的学生不再有顾忌,而是争先恐后的发言,大胆地直抒胸臆。李老师说,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接球”的过程就是倾听的过程,教师想法设法去“接住”学生的发言,并能与那些倾心“投球”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与学生心心相印。
三、台湾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
李老师说,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而非解决问题。这彻底颠覆了我这个内地老师十多年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我总是提出一个自认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是啊,世界是多元的,很多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或者说根本没有答案。李老师给我们带来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概念——学伴,“学伴”一词最能阐释学生间合作学习的关系。李老师告诉我们,低年段适合同桌(隔壁)做“学伴”。综观李老师的课,李老师总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伴”小声交流他们的想法,然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看来,台湾的“合作共同体”的意义不仅限于课堂、学校,限于教育本身,更有这样一层意义:不同的人彼此信赖与合作,构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
四、台湾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学生的“安心感”
李老师课堂追求的是让学生有种“安心感”,让学生安心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困惑。综观李老师的课,学生发言不论对错、不论优劣,李老师总是报以认真的倾听、会心的微笑、真诚的接纳。李老师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言。李老师说,有一次,一个学生听了8遍仍然说没听懂。她仍然微笑地表扬这个学生:“你真了不起!听了8遍仍然勇敢地说自己还是不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李老师追求安心感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幸福。
五、台湾语文课堂观课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学”
台湾的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观课者把整堂课的注意力放在了合作小组上或某个学生上。李玉贵老师告诉我们:研讨的对象不是放在“应该如何教”的问题上,而是基于课堂所发生的事实,应讨论“孩子在哪些的方面学习成立,在哪些方面出现瓶颈”。讨论的中心不在于对教材的解释与评论教师教学技术的高下,而是基于课堂中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具体事实。台湾的这种观课取向会不断敦促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进而促使课堂更有力量,更有发展性。
李玉贵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通过两岸教育理念的碰撞留给我们的思索。当然,台湾的教育也在探索中,他们的学校依然存在着理念与实践的差异,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的足迹,借鉴的经验。
学习历程倾听合作共同体安心感关注点前些年,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宝岛台湾的李玉贵老师的报告,被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富有操作性的写字教法深深震撼。近期,当我再次聆听李玉贵老师的报告,并欣赏她的课堂教学后,我不得不由衷的赞叹:李玉贵老师所展示的这一切与我们内地十多年新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完全一致,她所代表的台湾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内地语文教学改革的很多探索不谋而合。
一、台湾语文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历程
李玉贵老师说,决定新世纪教育的不是教学,而是学习。所谓课程,就是学生整体学习的经验、儿童学习的履历。在李老师的课上,李老师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让每个孩子发言;李老师善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猜测,去交流。正是由于李老师的“教而不见”,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充分展示出来,教学目标得以水到渠成。李老师在讲“学教成功翻转”时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这一点:
让我们重新认识学生的学习;
让我们谦卑凝视学生的学习;
让我们向学生的学习学习。
二、台湾语文课堂的生本理念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倾听”
怎样真正实现學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李老师的报告和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①用耳聆听,听儿童发言。②用眼聆听,读取儿童的身体、姿态、表情、动作。③用心聆听,让孩子有一种安心感(不管你在不在,我在这里)。倾听是师生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李教师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听完,再给学生正确引导。正是由于李老师的认真倾听,真诚地接纳,班上的那些不愿露头角的学生不再有顾忌,而是争先恐后的发言,大胆地直抒胸臆。李老师说,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接球”的过程就是倾听的过程,教师想法设法去“接住”学生的发言,并能与那些倾心“投球”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与学生心心相印。
三、台湾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
李老师说,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而非解决问题。这彻底颠覆了我这个内地老师十多年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我总是提出一个自认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是啊,世界是多元的,很多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或者说根本没有答案。李老师给我们带来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概念——学伴,“学伴”一词最能阐释学生间合作学习的关系。李老师告诉我们,低年段适合同桌(隔壁)做“学伴”。综观李老师的课,李老师总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伴”小声交流他们的想法,然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看来,台湾的“合作共同体”的意义不仅限于课堂、学校,限于教育本身,更有这样一层意义:不同的人彼此信赖与合作,构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
四、台湾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学生的“安心感”
李老师课堂追求的是让学生有种“安心感”,让学生安心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困惑。综观李老师的课,学生发言不论对错、不论优劣,李老师总是报以认真的倾听、会心的微笑、真诚的接纳。李老师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言。李老师说,有一次,一个学生听了8遍仍然说没听懂。她仍然微笑地表扬这个学生:“你真了不起!听了8遍仍然勇敢地说自己还是不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李老师追求安心感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幸福。
五、台湾语文课堂观课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学”
台湾的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观课者把整堂课的注意力放在了合作小组上或某个学生上。李玉贵老师告诉我们:研讨的对象不是放在“应该如何教”的问题上,而是基于课堂所发生的事实,应讨论“孩子在哪些的方面学习成立,在哪些方面出现瓶颈”。讨论的中心不在于对教材的解释与评论教师教学技术的高下,而是基于课堂中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具体事实。台湾的这种观课取向会不断敦促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进而促使课堂更有力量,更有发展性。
李玉贵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通过两岸教育理念的碰撞留给我们的思索。当然,台湾的教育也在探索中,他们的学校依然存在着理念与实践的差异,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的足迹,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