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的追求者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37912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民族电影中的优作,《婼玛的十七岁》成功地塑造了婼玛这个人物形象。而从人物形象意蕴的角度,透过人物的行为和情节的发展,导演将婼玛塑造成了一个诗意栖居的追求者的形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自然的人物形象特征;和谐的人物形象特征;孤独的人物形象特征。
  关键字:诗意栖居;婼玛;自然;和谐;孤独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17-01
  电影《婼玛的十七岁》讲述的是17岁的哈尼族少女婼玛由奶奶一手带大,为了替奶奶分忧爬山越岭到镇上去卖烤玉米。好友洛霞告诉婼玛城里的楼比山高,可城里人坐电梯不爬山。从此,坐电梯成了她美丽的愿望。城里来的小伙子阿明在镇上开了照相馆,他格外照顾婼玛的生意,带她去哈尼梯田和游客照相收取费用,并承诺赚了钱带她去城里坐电梯。婼玛对阿明萌生爱意并要和他一起走,然而最终阿明离开了小镇,婼玛却留在乡下。作为民族电影中的优作,《婼玛的十七岁》真实而诚恳地把哈尼族人民的生活以及哈尼族文化反映了出来,成功地塑造了婼玛这个人物形象。而从人物形象意蕴的角度,透过人物的行为和情节的发展,笔者认为导演将婼玛塑造成了一个诗意栖居的追求者的形象。该作品是被放置于哈尼族生态环境下展开的,被塑造成了一首田园牧歌,而婼玛作为该剧主人公,本身就带着这种诗意性。说她是诗意栖居的追求者,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一、自然的人物形象特征
  影片第一个镜头就对准哈尼风光,山、水、梯田、木屋,以及站立着的婼玛。影片通过人物的行动线来拉长对哈尼族生存环境的描绘,这令观众对哈尼族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了深刻的印象。而婼玛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尼姑娘,她脱胎于哈尼生态,她仰赖着哈尼生态而存活,因此她的身上具备有哈尼族最基本的特征,也使得她身上拥有了哈尼自然生态的生命形式。从外貌上看,婼玛皮肤黝黑,双眸清澈,长发黑直,笑容灿烂……婼玛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与现代都市生态粉饰过的女子所不一样的形象,她的外貌特征都是自然界的赐予与隐喻。从性格上看,婼玛行动干脆又不缺细腻,单纯爽朗又不缺思想,敢爱敢恨又不缺成熟,在她的身上凝聚着自然生态影响下的原始性格冲动以及哈尼人文生态即哈尼族民族性格影响下的民族情怀,二者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具象的婼玛。
  在另一方面,婼玛的行为也体现出了人类最初的生命意识。影片围绕着婼玛的追求而展开,而婼玛的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以电梯和随身听为代表的现代物质文化的追求。婼玛从阿明手中得到随身听,从洛霞嘴里听到电梯,并由此开始对大城市产生向往,她放下家乡,追随阿明而去的果敢与干脆正是源自于她内心最初的生命意识。最初的生命意识就是会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衍生出生活的具象追求。二是对阿明的追求。婼玛对于爱情的追求过程体现了婼玛内心原始的渴望,她通过和阿明的交流,追求的是心灵的契合,这正体现出诗意栖居的追求者的形象特征。
  二、和谐的人物形象特征
  婼玛身上体现的诗意栖居的追求者的意蕴主要体现在她的人性上,即对人的主体性的一种回归。婼玛的主体性在于她的和谐,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婼玛与自然的和谐,承接上文所述,婼玛的外貌与性格是哈尼生态的产物,理论上来说婼玛与哈尼生态是和谐的。在影片中,导演多次设计婼玛独立于哈尼生态的镜头,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征。二是婼玛与他人的和谐。无论“走出去”的洛霞,还是“闯进来”的阿明,无论是同行摆拍的本地人,还是好奇心满满的外国人,婼玛都抱着温和的态度去与他们构建和谐的交际网。三是婼玛与社会的和谐。一方面,婼玛作为一个和谐的个体,是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婼玛在面对社会的多元性时也表现出了宽容接纳的态度,她接受外国人的拍照,接受好友的远嫁,接受恋人的离去,在接受一切之后,回归于最初的宁静,这正是婼玛对社会的和谐的体现。诗意的栖居追求的是祥和的诗意,没有和谐为基础,诗意将不能称其为诗意,而婼玛身上的和谐特质则是她作为一个诗意栖居的追求者最基本的因素。
  三、孤独的人物形象特征
  海德格尔说真正的诗意的栖居就是孤独的存在。而婼玛作为一个诗意栖居的追求者,她身上的孤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命空间的孤独无伴。婼玛是作为一个孤儿的形象出现在影片当中的,她和奶奶相依为命,仰赖着山水过活。父母的离世便是第一层孤独的体现。而挚友洛霞的远嫁,便是婼玛友情层面孤独的体现。爱情层面,阿明的最终离去足可见婼玛的孤独。婼玛除了奶奶,没有别的依靠,但是垂垂老矣的奶奶并不能够伴随婼玛终身,这便是婼玛在生命空间上孤独形象意蕴的表现。
  另一方面是生命灵魂的孤独无伴。影片中多次出现婼玛独立于哈尼生态的镜头,这是最基层的灵魂孤独的体现。第二层面的灵魂孤独体现在婼玛用随身听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隔绝开来,一戴上耳机便露出了爽朗的笑容,这便是第二层面上灵魂孤独的体现。第三层面的灵魂孤独体现在奶奶为婼玛喊魂的情节上,空荡的田野里飘着奶奶发自心灵的呼喊,这是孤独灵魂远走又被召唤回来的表征。
  由此可见,婼玛是孤独的,而孤独是诗意栖居的追求者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婼玛身上具有的自然、和谐和孤独的特征正和诗意栖居的追求者所具备的形象特征相吻合,因此,导演在影片中所塑造的正是一个寄情山水的诗意栖居者地形象。
  作者简介:林信炜(1992.09-),男,福建福州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14级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情景体验式教学是进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式教学的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侧重强调学生在教学当中的自主参与、体验感悟,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与学当中属于动态的发展过程。在高中地理当中实施情景体验式教学,需要遵从情景创设、语言引导、自主体验、体验评价四个阶段。面对着情景体验式教学实施过程当中的不足,采取一定的教学评价策略对于有效提高和改善教学方法可谓意义重大。  关键词:情景体验式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构成的主要因素。在平时的教学中,同学们的都占主体地位,而老师就是占主导地位,老师的任务更多的不是在于“教”,而是如何去指导和引导同学们主动学。为此,本文把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出来的心得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心得体会;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
期刊
摘要:音乐课程的有效实施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因材施教的方法,能够在潜意识方面去实现学生有意识的选取音乐内容,保证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当中体会到音乐内涵,从而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了音乐教学对于中职学生的作用,第二部分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音乐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有效提高中职院校音乐课程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音乐课程;学生;教师  中图
期刊
摘要:本文讲述了在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中,学生“自评互评”的评改方式的改革,涵盖六大操作步骤,让我们明白了习作评改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关键词:习作评改;自评;互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45-01  众所周知,作文批阅是高年级语文老师常谈之“色”变的话题。每一次批阅习作就像是打一场仗一样,费时,费力、费神。最后,还成
期刊
摘要:养护管理工作属于一种优化后能够使城市绿化得以持续有效发展的后续管理工作,绿化养护作为整个城市绿化工程项目当中的一个分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本文对结合了城市绿化的特点,在对其养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合了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有着很高的借鉴以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绿化;养
期刊
摘要:《池塘》 是哈金长篇小说创作的开端,作品成功展示了弱势人物邵彬与强权领导斗争过程中自我价值的丧失与幻灭,具有普遍意义。哈金通过细致的刻画和绝妙的书写将小人物的悲剧人生展现得淋漓尽致,对80年代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和群众的奴化心理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冷静的反思。  关键词:哈金;《池塘》;小人物;反抗;自我价值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
期刊
摘要:青少年的“全人”发展,已成为当下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一个社会工作的小组案例,探索如何培养青少年群性发展意识,提升其人际交往的能力,为青少年“全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Friend Friend;青少年群性发展小组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300-01  一、小组背景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重视的不单是知识的
期刊
摘要: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是一部女性意味十足的作品。在《生死场》中,萧红以一个超乎寻常女人的视角和勇气,大胆而直白地透视一个民族的疮疤,为我们刻画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生死场,并指出造成这悲剧的是生活的社会与女性自身的弊病。  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04-01  写于1934年的《生死场》是萧红的
期刊
摘要:《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创作的经典小品文之一,它虽然篇幅较短,但不仅境界清奇、情感真挚,而且蕴含着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痴人说梦感人至深,让人流连忘返。本文将从其行文构思、艺术特点、痴人性情等角度来浅析湖心亭看雪的意境与深意。  关键词:行文构思; 艺术特点; 痴人性情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2-01  一、
期刊
摘要:“长明灯”是宗法社会权力争夺与更迭的文化象征符号。企图通过熄灯夺取宗法权力的“疯子”,并不是一个意在启迪民众,打破乡土秩序的“启蒙者”。“疯子”的命运悲剧恰恰体现了强大的宗法共同体对反叛个体的规训。《长明灯》凸显了鲁迅对“启蒙”本身的根本质疑,更表达了作家对伪启蒙者消解五四“启蒙”之义的批判。  关键词:长明灯;启蒙;宗法秩序;权力争夺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