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数学教学,要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有效的发展。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予以培育,已经成为一个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自然也就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当前不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不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展开分析,通过有效手段优化教学,将数学思维培养融入教学。
一、小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不利于开展教学的问题,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迅速接纳新的知识点同时将其变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但部分学生却对老师的讲解一窍不通,做不到融会贯通,无法做到对数学知识点的把控。所以,利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协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第一,在解决数学题目时运用发散性思维能获得不同的解决对策;第二,学生能够利用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判断力,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参与思维训练的兴趣
在当前的教育中,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学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更为复杂、更具难度。在此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训练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趣味内容的学习需求。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提出“小数乘整数”的相关数学问题,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名小学生买风筝”的图片,通过图片将不同种类的风筝所对应的单价展现出来,以此将数学问题的基本信息告诉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摊位”上选择一种风筝,让学生思考“买 3 个这样的风筝需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通过“买风筝”的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将风筝单价如 4.5 元转换为整数即45 角,使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转换为整数乘整数的问题,进而再将整数乘法的计算结果缩小十倍,由此得出 3 个风筝所需要花费的钱。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转换思维。
(2)通过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的有效工具。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运用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单元知识,传授给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的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除数”“商”“循环小数”的重点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推动学生形成整体思维。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将“小数除法”作为第一层内容,在第一层内容下引出五个分支,分别填入“除数是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解决问题”的文字内容,进而对各项分支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如在“除数是整数”的内容下又可以引出“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使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形成总体认识。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成果自主构建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数形结合法培养学生思维
数形结合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图片内容,具有帮助学生形成灵活数学思维的作用。因此,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时,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法引入课堂,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教授给学生数形转换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多边形面积计算问题。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如何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构图,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使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展现“将平行四边形拆分、补齐得出长方形”的过程,这样教师就能帮助学生具体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以“某商场拟建造一个停车场,已知停车场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区域,该区域的底为 10 米,底为高的两倍,试求停车场的面积”的题目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构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底=10 米”“底=2×高”的内容标注到图上,以此来通过数形转换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加强数学实践,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在做好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数学实践,引导学生参加具体的数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倍数”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找倍数”实践活动,在黑板上随机写下多个数字,让学生从中找出全部的倍数关系。再比如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在黑板上写下多个数字,然后随机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从黑板上的数字中选择 4 个,通过混合运算,得出教师所说的数字。这样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5)联系生活开展教学,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根本就是从数学角度出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引入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解决相应的问题。比如“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画,隐去其中一部分,然后展示出来,提问:“已知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大家可以将图画补充完整吗?”引导学生从轴对称的角度进行思考,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图画进行补充,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
總而言之,通过小学数学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创新。不断优化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同时,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结合好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守位. 小学数学思维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2021(17):205.
[2] 胡菊华.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读与写,2021,18(24):147.
[3] 丁朝辉.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5):96-97.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予以培育,已经成为一个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自然也就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当前不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不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展开分析,通过有效手段优化教学,将数学思维培养融入教学。
一、小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不利于开展教学的问题,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迅速接纳新的知识点同时将其变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但部分学生却对老师的讲解一窍不通,做不到融会贯通,无法做到对数学知识点的把控。所以,利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协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第一,在解决数学题目时运用发散性思维能获得不同的解决对策;第二,学生能够利用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判断力,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参与思维训练的兴趣
在当前的教育中,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学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更为复杂、更具难度。在此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训练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趣味内容的学习需求。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提出“小数乘整数”的相关数学问题,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名小学生买风筝”的图片,通过图片将不同种类的风筝所对应的单价展现出来,以此将数学问题的基本信息告诉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摊位”上选择一种风筝,让学生思考“买 3 个这样的风筝需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通过“买风筝”的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将风筝单价如 4.5 元转换为整数即45 角,使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转换为整数乘整数的问题,进而再将整数乘法的计算结果缩小十倍,由此得出 3 个风筝所需要花费的钱。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转换思维。
(2)通过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的有效工具。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运用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单元知识,传授给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的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除数”“商”“循环小数”的重点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推动学生形成整体思维。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将“小数除法”作为第一层内容,在第一层内容下引出五个分支,分别填入“除数是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解决问题”的文字内容,进而对各项分支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如在“除数是整数”的内容下又可以引出“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使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形成总体认识。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成果自主构建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数形结合法培养学生思维
数形结合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图片内容,具有帮助学生形成灵活数学思维的作用。因此,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时,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法引入课堂,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教授给学生数形转换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多边形面积计算问题。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如何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构图,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使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展现“将平行四边形拆分、补齐得出长方形”的过程,这样教师就能帮助学生具体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以“某商场拟建造一个停车场,已知停车场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区域,该区域的底为 10 米,底为高的两倍,试求停车场的面积”的题目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构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底=10 米”“底=2×高”的内容标注到图上,以此来通过数形转换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加强数学实践,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在做好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数学实践,引导学生参加具体的数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倍数”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找倍数”实践活动,在黑板上随机写下多个数字,让学生从中找出全部的倍数关系。再比如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在黑板上写下多个数字,然后随机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从黑板上的数字中选择 4 个,通过混合运算,得出教师所说的数字。这样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5)联系生活开展教学,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根本就是从数学角度出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引入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解决相应的问题。比如“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画,隐去其中一部分,然后展示出来,提问:“已知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么大家可以将图画补充完整吗?”引导学生从轴对称的角度进行思考,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图画进行补充,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
總而言之,通过小学数学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好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创新。不断优化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同时,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结合好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守位. 小学数学思维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2021(17):205.
[2] 胡菊华.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读与写,2021,18(24):147.
[3] 丁朝辉.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21(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