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试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为初中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块主阵地。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呢?笔者根据自身的尝试,现就七年级教学中《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一节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演示,以便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和学习:
  本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后,进一步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这一节学习的养分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明确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教材通过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建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的概念,利用新知识的实际背景,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理解教学来源于生活。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又贴近学生,能提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比如:
  老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个足球问题,好吗?
  [问题1]足球的积分如下:
  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浙江队在其一轮的赛中共赛9场,得17分,它在这一轮比赛中只负了2场,那么浙江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
  老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来解?
  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按自己思考的方法来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来调整课堂教学生的程序。如果学生先用算术方法如:浙江队胜的场数为(17-7)÷(3-1)。或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问题如:设浙江队胜的场数为X,则平的场数为(7-X),所列方程为3X+(7—X)=17,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数学和模型。
  (说明:如果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掌握较好,已经发现用字母“X”和“y”来表示浙江队胜,平的场数,并且列出了两个方程,那么教师就按学生的思路,对照问题与所列方程和学生一起演示。由于实际问题到列方程这一数学知识的建模过程,目的是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也照顾个体差异。)
  二、引导探索
  1.学生从胜和平的场数之和的关系中得到等式x+y=7,与得分关系式得到等式3x+y=17,后设问:
  (1)对于x+y=7中,如何用x来表示平的场数(即y)?
  (2)其中x可以取哪些值?页y又可以取哪些值?能否随意取值?
  (3)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异同点?
  设问的目的是:
  ①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x、y的取值是成对的;
  ②用x的代数式表示y,使学生的思维有消元意识,为下一节打下伏笔。
  ③两者共同点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不同点是“有两个未知数”,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建构出一元一次议程的概念。
  ④在检验符合方程两边的值时,学生归纳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方程①的解去检验瓿中的数量关系,由此探索得出两个方程要同时满足,就应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把它们称为二元一次议程组,而且从中推断出二元一次议程组的解的概念,同时也提示了二元一次议程的解和二元一次议程组的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者对比起来讨论,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然后由学生根据已得出的议程组归纳二元一次议程组的特征。
  (1)整式;(2)二元;(3)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特征:“两个方程同时满足”“未知数的值成对”
  三、回顾与反思
  1.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兼顾个体差异,利用学生对喜闻乐见的“足球比赛”创设问题情境,采用不同的自己愿意运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问题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觉得数池有趣、有用、好玩、,学会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2.教师既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又要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教案的思路强加给学业,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思维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探究性学习”皆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解决。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普满小学)
其他文献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因素”。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就成为了一件重大的工作。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期刊
练习课是数学课的三种基本课型之一,它是小学数学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思维的必经之路,又是培养训练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小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如何优化数学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优化练习课的设计  1、设计好练习。设计好练习是成功练习的前提。如何
期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
期刊
【摘要】在农村中学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文拟对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主体;组织;创新  随
期刊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浓缩了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文化底蕴来讲,它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怎样大力传承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重担落在学校,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基于这一教育理念
期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80页至第81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围绕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得出与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先学会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安排实践操作,让学生合
期刊
【摘要】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关键词】关注幼儿表现;探究幼儿心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父母的骄傲与期盼,儿童的成长凝聚着父母全部心血。然而好多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最难
期刊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地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地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
期刊
【摘要】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下来,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够形成,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整体提高。  【关键词】良好习贯培养;措施  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了的学习行动方式,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定型。在小学阶段,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都落在学校方面了,作为教师而言,没有家长的管理,学生犯错误的机率加大了,我们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呢?笔者认为要善待学生的错误,那么如何善待学生的错误,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认识;容忍;长效教育;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都落在学校方面了,作为教师而言,没有家长的管理,学生犯错误的机率加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