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80页至第81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围绕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得出与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清楚了其特征及底和高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先学会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安排实践操作,让学生合作讨论推导公式,最后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已经具有初步的面积概念,对平行四边形又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就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条件。
  教学思路:
  本节课,采用了“导学——精教——勤练”六字教学法,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运用猜想使学生初步勾勒出知识的轮廓,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在学习面积的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提出假设,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把学生推到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假设。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主旨,在关键处设问,学生从课题中自己寻找目标,变“被动”为“主动”。自学指导的出示,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数学教学简洁明了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
  3、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平行四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趣导课 :
  情景引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你发现了什么?(从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中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生自由说)随机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探究发现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看教材第80页方格图:小组合作,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图形面积,填好表格。观察表格的数据,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活动活动,教师巡视)
  (2)合作完成,汇报结果,可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3)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计算,那么我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就只用数方格的办法来计算呢?(不是)那该怎样计算呢?
  (1)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拿出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小组合作,根据书81页的图用剪刀剪一刀,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演示剪拼的过程。
  (3)教师用课件演示剪——平移——拼接的过程。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归纳: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师:在数学中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图形的高。
  请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S=a×h
  S=a.h或S=ah
  四、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独立完成例1,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做法和结果。
  (1)读题并理解题意。
  (2)学生试做,交流做法和结果。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S=ah=6×4=24(m2),
  答: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五、当堂训练
  出示学案:
  六、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师:我们这节课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你知道吗?你们的想法和我国古代大数学家刘徽的想法差不多(出示《你知道吗》学生自由读一读)
  师:用转化的方法不仅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还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课下同学们可以试着推导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注重“丰富语言的积累”,并在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中有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如第一学段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期刊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整个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分别从自觉学习、观察学习、探讨学习、独立思考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习习惯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期刊
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眼中电学部分的学习最为头痛。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容量大、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对于不少学生来讲是个难学的部分。但再难的学习内容若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领;注重练习,善于总结,成绩的提高也不为难事。  一、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1、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的位置多么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学生就会更加事半功倍,受益终生。深感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特别重视读的训练,而是把功夫都化在了对课文的分析上,以讲代读,以答代读,造成了学生不会读书,害怕作文的严重后果。培养良好的语感更无从谈起。教学中,我大胆改进课堂教法,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如此“沉睡”下去,可以想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
期刊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因素”。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就成为了一件重大的工作。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期刊
练习课是数学课的三种基本课型之一,它是小学数学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思维的必经之路,又是培养训练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小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如何优化数学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优化练习课的设计  1、设计好练习。设计好练习是成功练习的前提。如何
期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
期刊
【摘要】在农村中学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文拟对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主体;组织;创新  随
期刊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浓缩了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文化底蕴来讲,它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怎样大力传承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重担落在学校,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基于这一教育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