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汉翻译时,译者首先接触到的是原文,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只有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原文信息,才能达到把原文作者的思想较为准确地传达给读者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 显性 、隐形 、理解 、处理
语言学家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跨文化语言交流活动。译者首先接触到的是原文,如何理解原文,如何理解和处理原文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各种信息。有些信息原文作者明确地表达出来,一目了然,有些信息却需要根据一些显性信息,结合语境和上下文,从字里行间里推断出来。换句话说,原文中既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因此,翻译就是译者如何理解这些显性或隐性信息,等效地将原文进行转换的过程。
一、 对原文的理解
由于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也涉及文化,因此,译者既要对自己的文化了如指掌,又要熟知原文文化背景。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相关的文化元素;任何语言都存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所以翻译时,译者应不断地将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找到双方在各自文化中的意思、范围、作用、影响等方面的对等。
对原文的理解首先受制于对词义的理解。英语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并把这些外来语变成英语不断更新的成分,使英语成为世界上最为混杂的语言。词汇的丰富和庞杂,一词多义,一词多解,同义词繁多往往造成表达含糊、模棱两可。对词义的理解还会受到文化的制约,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反射,在特定文化对词汇的理解尤为重要。例如:”American beauty”是一种玫瑰,不是“美国丽人”;”bring down the house”是“博得全场喝彩”不是“推到房子”;”English disease” 是“软骨病”不是“英国病”;”eleventh hour”是“最后时刻”不是“十一点”,诸如此类的词汇有很多很多,译者不能就词汇表面的意思,望文生义,妄加判断。因此,正确地把握单词的意思是翻译的基础。
有时在对原文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听者、读者、译者在特定的非语言语境下进行推断理解。例如:It is hot today. 这个言语表达的意思有以下几种可能:
1. 表示一种陈述,今天的确很热。
2. 表示一种请求,请求听者打开空调。
3. 表示一种抱怨,今天怎么这么热。
上述三种理解都是可能的,所以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原文,需要译者结合语境进行合理地推断。
有时原文作者把所要表达的信息以明示的方式传达给听者、读者或译者,听者、读者或译者能够结合语境推论出说话人或作者表达的意图。
所以翻译时对于原文的理解过程就是译者与原文作者交流的过程,只有译者准确地理解原文作者在原文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对语言现象本身和语言以外所隐含的信息加以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选择最佳、最合理的解释,才能把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转换到译文中去。
二、 原文中的信息种类及处理
原文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指原文作者通过词或句的字面意思明示给听者、读者或译者,又或许不仅仅是词或句的字面意义,是直接从原文得到的信息。隐性信息则是原文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听者、读者或译者需通过语境信息和语言交流理解,从显性信息得到假设,从而推断出来的信息。
显性信息的处理:对于前面提到的一词多义,请看下列例句:
1. The scientist constantly challenged his own conclusion.
这位科学家一直在重新考虑自己的结论。
2. Another player challenged the former champion to a contest.
另一位选手向前任冠军提出挑战要求参加比赛。
3. Class Six challenged the school in discipline.
六班组织纪律在全校居首位。
4. The teacher challenged his absent-minded studen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老师要那开小差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5. Take it with you, if challenged, just say that it’s from the boss.
带着它,要是有人查问,就说是老板给你的。
6. The local government challenged the old man’s right to vote.
当地政府对这位老人的投票权提出异议。
7. The child’s question challenged parents to think.
孩子的问题促使家长们去思考。
8. Recent discoveries have challenged their old notions.
最近的发现使得他们原来的观念成了问题。
这八个句子中的challenge在每个句子中的意义都不一样,如果把某个意思强加到其它例句里,都无法理解该句的意思。它的显性意思为“向……提出挑战;对……质疑”,所以,一词多解需要将这个词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译文才能达到准确地传递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隐性信息的处理:对于前面提到对词义的理解也受文化背景的制约。例如:
1. an apple of love 西红柿。不是“爱情之果”。
2. black stranger 完全陌生的人。不是“陌生的黑人”。 3. capital idea 好主意。不是“资本主义思想”。
4. blue stocking 女学者,女才子。不是“蓝袜子”。
5. French chalk 滑石粉。不是“法国粉笔”。
6. Greek gift 害人的礼品。不是“希腊礼物”。
7. handwriting on the wall 不详之兆。不是“大字报”。
8. familiar talk 庸俗的交谈。不是“熟悉的谈话”。
这些短语如果从字面的显性信息来理解,望文生义,直接翻译过来就会产生歧义。因此要将这些短语放到特定的语境,从得到的显性信息中,找出语境意思的关联,从而推断出一个合理的意思。又如:
A:Do you like the apples and oranges that you bought?
B:The apples taste sour and oranges not juicy.
这个对话中,说话人B的显性信息是:The apples that I bought taste sour and the oranges that I bought are not as juicy as they should be. 根据以上显性信息和听话人的认知语境,苹果不甜应该不好吃,橘子没有水分应该不好吃。基于语言交流理解的原则。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苹果和橘子的态度,说话人B的隐性信息是:I like neither the apples nor the oranges that I bought.
当然,每个人的认知语不一样,有些信息对有的人是显性信息,而对有的人可能是隐性信息。例如:
我母亲小时候住在广西农村,所以她没有上过学。
对于一个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广西在他的认知语境中至少有以下理解:
(1) 广西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2) 广西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3) 广西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4) 以前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对于一个不熟悉中国文化的人来说,他的认知语境就没有这些信息,完全就是隐性信息。
三、 结语
翻译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传达同样的信息。要想成功地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首要条件是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的词汇、句子,明确原文作者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加以分析喝处理,再结合特定的语言和非语言环境,准确地将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等效地传达给读者。
参考文献:
[1]Paul Grice.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4]李运兴: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5]何静,韩怀仁:中国传统文化[M].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2
[6]何兆熊,梅德明:现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关键词:信息、 显性 、隐形 、理解 、处理
语言学家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跨文化语言交流活动。译者首先接触到的是原文,如何理解原文,如何理解和处理原文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各种信息。有些信息原文作者明确地表达出来,一目了然,有些信息却需要根据一些显性信息,结合语境和上下文,从字里行间里推断出来。换句话说,原文中既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因此,翻译就是译者如何理解这些显性或隐性信息,等效地将原文进行转换的过程。
一、 对原文的理解
由于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也涉及文化,因此,译者既要对自己的文化了如指掌,又要熟知原文文化背景。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相关的文化元素;任何语言都存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所以翻译时,译者应不断地将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找到双方在各自文化中的意思、范围、作用、影响等方面的对等。
对原文的理解首先受制于对词义的理解。英语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并把这些外来语变成英语不断更新的成分,使英语成为世界上最为混杂的语言。词汇的丰富和庞杂,一词多义,一词多解,同义词繁多往往造成表达含糊、模棱两可。对词义的理解还会受到文化的制约,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反射,在特定文化对词汇的理解尤为重要。例如:”American beauty”是一种玫瑰,不是“美国丽人”;”bring down the house”是“博得全场喝彩”不是“推到房子”;”English disease” 是“软骨病”不是“英国病”;”eleventh hour”是“最后时刻”不是“十一点”,诸如此类的词汇有很多很多,译者不能就词汇表面的意思,望文生义,妄加判断。因此,正确地把握单词的意思是翻译的基础。
有时在对原文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听者、读者、译者在特定的非语言语境下进行推断理解。例如:It is hot today. 这个言语表达的意思有以下几种可能:
1. 表示一种陈述,今天的确很热。
2. 表示一种请求,请求听者打开空调。
3. 表示一种抱怨,今天怎么这么热。
上述三种理解都是可能的,所以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原文,需要译者结合语境进行合理地推断。
有时原文作者把所要表达的信息以明示的方式传达给听者、读者或译者,听者、读者或译者能够结合语境推论出说话人或作者表达的意图。
所以翻译时对于原文的理解过程就是译者与原文作者交流的过程,只有译者准确地理解原文作者在原文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对语言现象本身和语言以外所隐含的信息加以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选择最佳、最合理的解释,才能把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转换到译文中去。
二、 原文中的信息种类及处理
原文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指原文作者通过词或句的字面意思明示给听者、读者或译者,又或许不仅仅是词或句的字面意义,是直接从原文得到的信息。隐性信息则是原文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听者、读者或译者需通过语境信息和语言交流理解,从显性信息得到假设,从而推断出来的信息。
显性信息的处理:对于前面提到的一词多义,请看下列例句:
1. The scientist constantly challenged his own conclusion.
这位科学家一直在重新考虑自己的结论。
2. Another player challenged the former champion to a contest.
另一位选手向前任冠军提出挑战要求参加比赛。
3. Class Six challenged the school in discipline.
六班组织纪律在全校居首位。
4. The teacher challenged his absent-minded studen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老师要那开小差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5. Take it with you, if challenged, just say that it’s from the boss.
带着它,要是有人查问,就说是老板给你的。
6. The local government challenged the old man’s right to vote.
当地政府对这位老人的投票权提出异议。
7. The child’s question challenged parents to think.
孩子的问题促使家长们去思考。
8. Recent discoveries have challenged their old notions.
最近的发现使得他们原来的观念成了问题。
这八个句子中的challenge在每个句子中的意义都不一样,如果把某个意思强加到其它例句里,都无法理解该句的意思。它的显性意思为“向……提出挑战;对……质疑”,所以,一词多解需要将这个词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译文才能达到准确地传递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隐性信息的处理:对于前面提到对词义的理解也受文化背景的制约。例如:
1. an apple of love 西红柿。不是“爱情之果”。
2. black stranger 完全陌生的人。不是“陌生的黑人”。 3. capital idea 好主意。不是“资本主义思想”。
4. blue stocking 女学者,女才子。不是“蓝袜子”。
5. French chalk 滑石粉。不是“法国粉笔”。
6. Greek gift 害人的礼品。不是“希腊礼物”。
7. handwriting on the wall 不详之兆。不是“大字报”。
8. familiar talk 庸俗的交谈。不是“熟悉的谈话”。
这些短语如果从字面的显性信息来理解,望文生义,直接翻译过来就会产生歧义。因此要将这些短语放到特定的语境,从得到的显性信息中,找出语境意思的关联,从而推断出一个合理的意思。又如:
A:Do you like the apples and oranges that you bought?
B:The apples taste sour and oranges not juicy.
这个对话中,说话人B的显性信息是:The apples that I bought taste sour and the oranges that I bought are not as juicy as they should be. 根据以上显性信息和听话人的认知语境,苹果不甜应该不好吃,橘子没有水分应该不好吃。基于语言交流理解的原则。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苹果和橘子的态度,说话人B的隐性信息是:I like neither the apples nor the oranges that I bought.
当然,每个人的认知语不一样,有些信息对有的人是显性信息,而对有的人可能是隐性信息。例如:
我母亲小时候住在广西农村,所以她没有上过学。
对于一个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广西在他的认知语境中至少有以下理解:
(1) 广西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2) 广西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3) 广西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4) 以前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对于一个不熟悉中国文化的人来说,他的认知语境就没有这些信息,完全就是隐性信息。
三、 结语
翻译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传达同样的信息。要想成功地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首要条件是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的词汇、句子,明确原文作者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加以分析喝处理,再结合特定的语言和非语言环境,准确地将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等效地传达给读者。
参考文献:
[1]Paul Grice.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4]李运兴: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5]何静,韩怀仁:中国传统文化[M].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2
[6]何兆熊,梅德明:现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