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四月的北京已经是暖风和煦,柳絮飘飞,朋友在感慨繁华落尽春意满,岢岚的雪又在朋友圈下了起来,我又想起了岢岚,想起了岢岚的雪。 岢岚四月下雪并不奇怪,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这里的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一直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岢岚雪花又盛开”。1400多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经过这里的时候就留下了“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的诗篇。 岢岚的雪,去得晚,来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月的北京已经是暖风和煦,柳絮飘飞,朋友在感慨繁华落尽春意满,岢岚的雪又在朋友圈下了起来,我又想起了岢岚,想起了岢岚的雪。
岢岚四月下雪并不奇怪,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这里的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一直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岢岚雪花又盛开”。1400多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经过这里的时候就留下了“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的诗篇。
岢岚的雪,去得晚,来得更早,大多时候10月份第一场雪就悄然而至,印象中,十月一号开始,就要准备供暖了。从一开始零零落落,然后飘飘洒洒,再到后来漫天飞舞,一直到最后湮没了芦芽山,覆盖了岚漪河,天地间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这时候持续半年多的朋友圈摄影大赛就开始了,先看热闹的标题,有“**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又早了一些”,“我在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岢岚开春又失败了”,还有如我之辈附庸风雅“雪满西山路”蹩脚的诗句。看完标题再看内容,毕竟有图才有真相,有随手拍的《雪压青松图》《雪满四合院图》,近的有窗台的雪、私家车上的雪、楼顶的雪,稍微专业点的,会到西山顶上,拍一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会到航天公园,拍一拍寒枝落叶、残花蔫果,会到团城村去,拍一拍白雪皑皑、炊烟袅袅。再热情高涨的摄影发烧友,那就穿上冲锋衣,用面罩、围巾包裹严实,向十三号进发,那里四季有景、冬色尤胜,那里的雪差不多是岢岚最厚的,你会路过原始的山村,惊艳苍茫的原野里流淌着的那一缕烟火色;你会路过废弃的营房,品味那比雪层还厚的历史的苍凉;一直走到山脚下的大营盘村,白的雪,黄的牛,褐的树,绿的松,你会感叹彻底的美,也会感伤渺小的人。
大雪给沟里人带来的最大影响是高速封路,基本上每个服役时间长点的司机班长,都能讲几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戰友身上翻山越岭、雪中历险的故事,听起来是谈笑风生,当年可是真正的如履薄冰。什么调研组、检查组被雪困在沟里多待了好几天,什么来队的家属到假了也没法离开,什么“一下雪,太原就成了太远”。
沟里人还有一件很有仪式感的活动,那就是扫雪,雪一停,甚至有的时候雪还没有停,集合哨响,“清点人数、检查装备”,这装备可是蔚为壮观,有传统的扫把铁锹,有专门定做的木铲,还有实用的黑板床板,单人用、双人用、多人用,一应俱全,工具上肩,奔着各家的责任田就去了,去到先划线,“各人自扫门前雪”。互相帮助?那得等这场劳动竞赛完了再说,率先干完的一组会带着胜利者的姿态跑过来问:“怎么着?要不要我们帮帮忙?”那种嘚瑟会让你牙痒好几天。扫雪不仅是劳动竞赛,更是团队凝聚力的综合检验,谁用单兵突进,谁适合分队作战,谁负责扫尾撤退,一回生,两回熟,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些年,单位买了扫雪车,轰隆隆两个来回,马路上便大雪无痕,多了几分畅快,少了几分乐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因了这高寒的天气,也因了封山的闭塞,酒和雪便结伴而行,曾经在沟里工作过的一个诗人形容沟里的夜生活是“男人喝酒,女人疾走”。伴着漫天飘舞的雪花,走进小店,上一瓶“一坛香”“红盖汾”,或者“白牛二”,更或者新民村新酿的高度高粱酒,来一份羊杂锅,炒上盘“小鸡炖蘑菇”“大烩菜”,拌一盘老虎菜,三两酒下肚,从脚底上升一股热流。这时候,天色已黑,大家互相搀扶着,在雪地里留下一串斑驳的脚印。这些年,“国利饭店”“小李肉食”“家家乐大酒店”早就走进了记忆,还剩下“晋川”也越搬越远,长盛不衰的是“老贾羊肉串”,酒也不能那么喝了,当雪花再次落下的时候,听着雪落的声音,泡一杯“岢岚毛尖”大麦茶,两三好友,促膝而谈,你的往事,我的纠结,谁的明天,品着一股醇香,倒也挡住了三分寒意。
沟里人的冬天,绝对不是猫冬。随着这两年祖国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发射任务热闹了沟里的航天城,从将军到士兵,顶风冒雪奔走在保成功的路上。多少次“风云起,寒夜又赴星旅”,多少次“料峭寒夜霜染眉,却奉赤心铸青锋”,当火箭从塔架上直冲云霄、长啸九天,在茫茫的雪色中,熊熊燃烧的火焰显得格外震颤、格外热烈,塔架上“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八个大字格外鲜艳、格外耀眼。
没经过岢岚的冬,你就不会懂岢岚,你就不会懂那群沟里人的坚守和奉献。
没经过岢岚的冬,你就不会想念岢岚,你就不会想起那些雪来的日子,想起在风雪中等待的每一个春天。
其他文献
讴歌 蓦然回首,距离电视剧《国家命运》拍摄完成已逾七个年头,每每想起拍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总是感触颇深。在我看来,该剧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曲英雄赞歌,亦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奋斗精神的体现,对于能执导这部戏,我一直是无限的感恩,对于那段岁月,我更是无比的怀念。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
第一次在网上看到一幅赵占英烈士母亲赵斗兰的形象,她身着典型农村母亲的着装,在烈士陵园的烈士墓前,手抚儿子已经风雨斑驳的墓碑仰天悲泣的照片时,我的热泪不禁夺眶而出。后来又读到一位名叫云淡水暖的网友写的诗歌《妈妈,我等了二十年》,更是心灵像是被重重地击中了,立刻在电脑里把它存储了下来。我以为这虽然在写作手法上较为简单,但我觉得它情真意切,应当是一首不应忽视的军旅诗歌的经典。无论岁月怎样消磨,作为对浴血
一 依过去川藏自驾经验,宿营地海拔不超过4000米,白天穿行5000米高地,经或长或短几天适应,缺氧的身体基本能蒙混过关。可是,阿里高原立地山之巅水之源,要是说海拔4500米的高度是家常便饭三餐不可少,5000米就是下饭的菜,而5000米以上则是预防噎着备好的汤了。如此高峻昂扬的地势,便是潜下藏北盐湖底也还靠在4000米之上;况且,高寒燥涩之地,绿树像宝物样稀罕,空气中的氧气愈发捉襟见肘是板上钉
一 2013年,在我眼里还是孩子的侯恕人,考取了罗马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即使如此,我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成年,我就是这样一个不怎么成熟的父亲。 恕人是我的独子,从小酷爱画画。从小学到大学,他始终与画笔和色彩相伴。其实,对这个孩子的画画人生,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为什么会这样,直到今日,我都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远在罗马的恕人,如果将来读到这段文字,他是否能理解我的意思,还要看他的悟性和造化。
迄今为止,关于70后军旅小说家朱旻鸢的评论中都有一个关键词——“幽默”。他的新小说集《红炉一点雪》中的篇什就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他在趣味与深度之间的美妙平衡。 这部小说集中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当属《马桶》。小说一开始就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青年军人充满活力的形象:“周一早上七点四十,天气一如既往的闷热,仲夏一如既往地像装填炮弹一样往肚子里塞下两个馒头、灌进一晚小米粥,习惯性地率先结束早餐,然后习惯性地把鸡蛋
读过《白马》《我们的暴雨星辰》这些诗集,我似乎看到从未谋面的姜念光,如何用军人的情怀、诗人的感知,在苦苦追求一个真正的诗人理想的演唱曲风,迎风站在峭壁上举杯,突破固有的唱、念、做、打套路,不懈地以古典诗歌的美学内蕴,撬动色调丰赡、诗艺创新、多向洞察的审美自觉,而这些,显而易见已成为他打通情感幽径的“姜氏”特技。 题材多元性洞察与主体感情责任 题材是各种文学门类创作都需要面临并且妥善处理的重要问
瑞雪纷飞送阎肃老师远行 窗外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天下真有这么巧的事情。《解放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公木老师去世时下雪,阎肃老师去世时又下雪。真可谓巨星陨落,天地动容。雪花代表着清净,纯洁,也代表着大师清清白白的人格。满天飞舞的雪花护送老师上路,这是何等壮观的事情。愿老师一路走好,走向更加纯洁的仙境。 望着飞雪我想了很多想了很远,思绪回到四十年前,好像也是个飘雪的日子,我第一次从《诗刊》上读到阎肃
王雨虹死了。死在了那个男人在深圳给她购置的那座豪宅卫生间里,警方初判断是割腕自杀。 电话那头,战友郭大宝的语气非常急促,几乎带着哭腔叨叨:“雨虹,你知道的,是个多好的姑娘啊,我却把她弄丢了。” 中校秦石头的心头猛的一震,像被雷电瞬间击中,但很快又归复平静,在他内心里也许今天这个结果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宣传科 秦石头从军校毕业了,被分回到了高炮旅的一营。指挥一连里曾经一同带新兵的郭大宝等同年
“陆、海、空”综合试验靶场诞生 1958年元月的一天,当两架“米—4”直升机降落在酒泉鼎新以北一个后来被称为“8号”的额济纳旗村落旁边时,牧民们对这突如其来的“空中来客”十分诧异。而从飞机上走下来的高鼻梁白皮肤的外国人和高级将领,更令他们惊讶不已。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生活了数百年的这片家园,即将要变成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他们也不知道,十几年后,这里会升起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他们更
让时光回到2003年。 那一年的2月28日上午,第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金怡濂作为本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唯一获奖者,格外引人注目。 那天,全国人民通过电视认识了他——一位在巨型计算机领域成就了伟大事业的杰出科学家。他已经74岁,一米八几的个头,身板笔直,风度儒雅,依然那么富有朝气。他身着为参加这次盛会特意买来的白色衬衣、紫红色的领带、银灰色的西装,健步走上主席台,从时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