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相互依存,共同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走向。中职生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本文从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出发,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作一论述。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本质内涵表现为:生命黄金期,生理成熟期,心理断乳期,社会化关键期。西方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直至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阶段,即11、12岁至21、22岁。
中职生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因此,关注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中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心理健康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的完整和协调,能够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身体健康,认知良好,情感成熟适度,人格健全统一,人际关系和谐,外显行为稳定,心理发展符合年龄特征等7项指标。
目前,我国已经加强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希望各级各类职校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为顺应时代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方式及手段培养心理健康的中职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1情绪障碍。是中职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沈建中博士的课题结果表明,在初中阶段存在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4.2%,高中阶段存在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4.8%。初中生和高中生存在问题较多的均是自我控制和情绪障碍。
1.2学习压力。中职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由于他们底子薄,且较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也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加之我校医学护理学专业课比较枯燥乏味,以及未来的就业问题等因素,因此,学生们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
1.3人际交往的压力。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心理需要。 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处在青少年期的中职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他们心理发展的速度跟不上生理的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1.4自信心不足。中学(初高中阶段)成绩差、不遵守学校纪律,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三差生”的学生是中职生的主要来源。进入职业学校很可能仅仅是家长的选择,或者没有考上高中,大学的无奈之举。学生们处于懵懂的状态,对专业,对前途,对未来可能一无所知,对自身也没有自信。
2.互联网。网络的普及将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信息联结起来,它的出现增加了人们掌握信息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同时也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然而,对于中职生来说,它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开拓视野,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这无疑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1智能手机的普及,虽然在加强中职生与家长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也方便了学生上网聊天,以及消极网络文化的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致使青少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化。
2.2社会公德意识的缺乏,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及观念习以为常,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发生。
2.3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 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网吧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私营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思想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更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3.1我校开通了心理咨询室,就“压力释放,人际交往,新生适应,情感问题,危机干预,亲子关系,人格障碍”等内容为广大学生提供咨询的平台。我们的口号是“呵护健康,快乐成长,一切从心开始”。我校还定期举办各种讲座,传递给学生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道德观,我们希望不仅成为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们的“益友”!
3.2明晰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最近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将心理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心理教育目前尚未被广大的教育者所重视,去研究,去应用,可能忽视了政治思想问题外还存在有的心理问题,故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常把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问题去处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弄糟。所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推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4.构建心理教育网络。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学校、家庭、班团,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 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 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 在德育活动中、 在课外活动中、在技能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本质内涵表现为:生命黄金期,生理成熟期,心理断乳期,社会化关键期。西方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直至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阶段,即11、12岁至21、22岁。
中职生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因此,关注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中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心理健康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的完整和协调,能够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身体健康,认知良好,情感成熟适度,人格健全统一,人际关系和谐,外显行为稳定,心理发展符合年龄特征等7项指标。
目前,我国已经加强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希望各级各类职校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为顺应时代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方式及手段培养心理健康的中职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1情绪障碍。是中职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沈建中博士的课题结果表明,在初中阶段存在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4.2%,高中阶段存在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4.8%。初中生和高中生存在问题较多的均是自我控制和情绪障碍。
1.2学习压力。中职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由于他们底子薄,且较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也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加之我校医学护理学专业课比较枯燥乏味,以及未来的就业问题等因素,因此,学生们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
1.3人际交往的压力。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心理需要。 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处在青少年期的中职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他们心理发展的速度跟不上生理的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1.4自信心不足。中学(初高中阶段)成绩差、不遵守学校纪律,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三差生”的学生是中职生的主要来源。进入职业学校很可能仅仅是家长的选择,或者没有考上高中,大学的无奈之举。学生们处于懵懂的状态,对专业,对前途,对未来可能一无所知,对自身也没有自信。
2.互联网。网络的普及将分散于世界各地的信息联结起来,它的出现增加了人们掌握信息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同时也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然而,对于中职生来说,它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开拓视野,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这无疑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1智能手机的普及,虽然在加强中职生与家长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也方便了学生上网聊天,以及消极网络文化的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致使青少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化。
2.2社会公德意识的缺乏,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及观念习以为常,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发生。
2.3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 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网吧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私营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思想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更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3.1我校开通了心理咨询室,就“压力释放,人际交往,新生适应,情感问题,危机干预,亲子关系,人格障碍”等内容为广大学生提供咨询的平台。我们的口号是“呵护健康,快乐成长,一切从心开始”。我校还定期举办各种讲座,传递给学生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道德观,我们希望不仅成为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们的“益友”!
3.2明晰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最近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将心理教育工作,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心理教育目前尚未被广大的教育者所重视,去研究,去应用,可能忽视了政治思想问题外还存在有的心理问题,故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常把心理问题作为思想政治问题去处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弄糟。所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推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完善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4.构建心理教育网络。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学校、家庭、班团,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 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 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 在德育活动中、 在课外活动中、在技能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