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有效教学指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既要考虑学生近期的学习目标,又要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获得有价值的历史。依据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念,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从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堂延续三方面对课堂有效性作了一些探索。
一、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
1.充分了解学生学情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否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师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内容学生自学,哪些需要教师引导?我们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各年级学生历史学习需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本校学生的历史认知现状,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
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课程强调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价值追求。
二、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1.教师提供真实的历史学习资料
史料只有真实可靠,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例如,《武昌起义成功原因探究》一课,我为学生在课堂学习提供的资料有:引用原始资料,把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制成柱状图,摘选辛亥革命前政治状况的漫画,插播一些视频材料使学生如临其境,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我所提供的资料图文并茂,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了所提供材料的内在联系,同时每段材料力求简洁,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普通高中新课程,对学生素质发展多方面的价值取向,客观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只有通过创造性工作,不断地组合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才能组织学生进入有效的学习过程。
三、师生发展的教学延续
1.在教学反思中发展有效教学
教师要经常反思,课堂上是否真关注了学生,知识是给予的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只有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有效教学必须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不断修正教学设计,使课堂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使教师成为有效教学的实施者。
2.在继续学习中发展学生个性
在课堂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学习建议,引导学生课下学习。如《武昌起义成功原因探究》课后,教师建议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办历史小报、写纪念文章等来表达对起义精神的感悟。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有诗歌、新闻报道、小论文、宣传画、历史小报,还有电子作品《武昌起义博物馆》等,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武昌起义的理解、感悟。学生丰富的作品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成效。可见,教学结果不是教师预先设定的“标准答案”,而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个性化体验的呈现。
四、把教材作为师生交流的载体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只是师生交流的载体,教师应该从教材中解放出来,即是抛弃惟教材主义的观念。教师不能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呈现的知识框架上面,不要受制于教材的设计,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灵活的调整,即“用教材来教”。但这一要求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把握这一知识内容的课程意图。在每一次备课时,教师必须追问,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五 师生互动营造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
“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种胸怀就是宽容。我们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都蕴藏着很大的潜力,等待着有爱心和慧眼的老师去挖掘。”因此新课程历史课堂的有效性还体现在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在课堂中可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真的“动”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可以说,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课堂中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中可加深师生感情,用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去影响学生,从而把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潜力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 宋玲玲.关于历史与社会课程整合的若干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9:129-130.
[2] 苍翠,鲍淑云.论综合课程的价值[J].北方论丛,2001,5:121-123.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8.
[4] 赵亚夫.国外社会科中的历史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Z1:4-8;张显传.关于目前社会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7:31-32.
一、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
1.充分了解学生学情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否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师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内容学生自学,哪些需要教师引导?我们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各年级学生历史学习需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本校学生的历史认知现状,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
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课程强调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价值追求。
二、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1.教师提供真实的历史学习资料
史料只有真实可靠,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例如,《武昌起义成功原因探究》一课,我为学生在课堂学习提供的资料有:引用原始资料,把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制成柱状图,摘选辛亥革命前政治状况的漫画,插播一些视频材料使学生如临其境,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我所提供的资料图文并茂,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了所提供材料的内在联系,同时每段材料力求简洁,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普通高中新课程,对学生素质发展多方面的价值取向,客观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只有通过创造性工作,不断地组合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才能组织学生进入有效的学习过程。
三、师生发展的教学延续
1.在教学反思中发展有效教学
教师要经常反思,课堂上是否真关注了学生,知识是给予的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只有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有效教学必须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不断修正教学设计,使课堂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使教师成为有效教学的实施者。
2.在继续学习中发展学生个性
在课堂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学习建议,引导学生课下学习。如《武昌起义成功原因探究》课后,教师建议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办历史小报、写纪念文章等来表达对起义精神的感悟。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有诗歌、新闻报道、小论文、宣传画、历史小报,还有电子作品《武昌起义博物馆》等,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武昌起义的理解、感悟。学生丰富的作品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成效。可见,教学结果不是教师预先设定的“标准答案”,而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个性化体验的呈现。
四、把教材作为师生交流的载体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只是师生交流的载体,教师应该从教材中解放出来,即是抛弃惟教材主义的观念。教师不能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呈现的知识框架上面,不要受制于教材的设计,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灵活的调整,即“用教材来教”。但这一要求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把握这一知识内容的课程意图。在每一次备课时,教师必须追问,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五 师生互动营造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
“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种胸怀就是宽容。我们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都蕴藏着很大的潜力,等待着有爱心和慧眼的老师去挖掘。”因此新课程历史课堂的有效性还体现在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在课堂中可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真的“动”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可以说,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课堂中教师通过对话交流中可加深师生感情,用积极正面的情感态度去影响学生,从而把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潜力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 宋玲玲.关于历史与社会课程整合的若干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9:129-130.
[2] 苍翠,鲍淑云.论综合课程的价值[J].北方论丛,2001,5:121-123.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8.
[4] 赵亚夫.国外社会科中的历史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Z1:4-8;张显传.关于目前社会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