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urev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教材的大幅变化。如何让学生学好历史,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成了摆在我们历史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事物的内容决定事物的形式,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指教师要有全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定探索性教学活动的亮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历史领域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吃透课程标准,然后根据每一课或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和 特点进行匠心独运的设计。
  如教学某一章节的历史,我们首先应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明确哪些内容应精讲,哪些该深入展开,哪些又该让学生练,哪些内容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哪些内容又采用图表法、纲要法或者演示法(使用投影仪、录音、录相 等电教手段)等。总之,只有通过教师的刻苦钻研吃透了教材,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必须结合实际,方法灵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各种方法,了解各种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做到“胸中有法”;另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呢?首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博采众“法”,广泛吸收,注意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仔细研究其中的异同,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做到信手拈来,亦即“教学有法”。其次,“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
  “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历史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情 境教学法”能使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总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扬已之长,避己之短。
  另外,在选择和运用具体教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对低年级学生可多用一些直观教学法 或情境教学法,以激起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对高年级学生却要多启发思考,增加思维深度,教会他们学习历史 的方法。所谓“因课而异”即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
  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在导入新课和巩固新课、课后练习中则可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对课文中理解和运用部分等重点内容进行 精心讲解、分析,而对非重要内容和一般性史实介绍则用讲述法。同样,歌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或鞭鞑奸贼等 则应慷慨激昂,进行生动的描述和演讲。如遇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理论,我们还可辅以图表法、纲要法、联 系对比法、演示法等。
  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情境而异。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也应施 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师课前准备了电教手段(录音、录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电或机器故障,教师就应 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或采用“激将法”,启发读朗好的学生将历史材料继续读下去或结合历史课本中丰富的插 图进行讲解,或在小黑板上进行图表法演示。
  
  三、指导学法应明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观动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内、外因这种关系,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师的“教”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
  所谓学法,就是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教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就历史学科来说,具体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相应教学方法及手段,充分发挥历史课生动有趣的优势,进行启发式教学, 通过多种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从而使他们从“要学”变为“会学”。 教学中力求注意历史学科学习规律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努力改进历史课教法以适应学生掌握和运用学法 ,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史实的方法和能力 。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法,只有达到学生“会学”境界的教法才是好教法。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产生了对历史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了历史课的学法,教法的实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应。
  
  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质上是教师一种经常性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和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日趋完善和优化。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面对全新的历史教材和课程,教学反思就更加重要了。教师要从新教材的特点、教学现状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并以此来优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总之,对于历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在这里我只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指正。
  (河北省大名县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我国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笔者运用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进行探索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六步教学模式为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魏书生创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六步教学,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课堂教学。   笔者借鉴了魏老的六步教学模式,运用于思想政治教学中去。结合了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特点,借助网络技术工具、信息时代的力量,形成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崭新的教学模式。因此,称
期刊
学会质疑问难,对于学好语文和其他功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能够质疑问难,就必须对文章作深入的探求,也就是说,在读书时不能囫囵吞枣,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宽容学生犯错误,允许并支持学生发表新意见,提出新见解,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理想空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学生的“疑”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有更大的长进。   
期刊
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即为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识学生可以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
期刊
在上课前,我反复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猜测到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有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怎样能直观的将这两种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并能验证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紧跟着展示角这个环节,我选两位同学上前出示自己做的角,(其中有一个是活动角)。即而提出问题: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呢?学生果然出现两种答案。   这时候,我不急着判断,我出示一个实物钟面,转动
期刊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一、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
期刊
学习杜郎口中学合作学习模式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很值得我们参考。然而,在我们的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却经常是有其形而无其神,没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讲求“自然”合作      在一些课堂上,当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一改以往静听——接受的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有的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数年,课堂教学从理念到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然而反思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或片面理解课改精神追求表面热闹,或“小富”即可,浅尝辄止。如何将课改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贯彻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阶段教师仍需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冷静的思考,现将思考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
期刊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大领域之一,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又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之一。对这一内容的教学仍然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中探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与教的过程与规律,为其教学实践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撑。不当之处,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认知策略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1.认知策
期刊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   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
期刊
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一种主要模式,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