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词汇主要以单音节为主,我们往往把对文言虚词的关注放在单音节虚词上面,而忽略了复音虚词,其实一些常见的文言复音虚词对于理解文章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以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复音虚词为例,谈谈文言复音虚词的学习。
一、知其源流
语言的发展、演变是其基本规律之一。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观察,有一些双音节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短语结构;反过来说,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短语结构由于语义的相宜,又经常同时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们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凝固,演变成为一个词。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言的古今差异,不要以今律古,把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虚词连用的结构理解成为双音节的虚词。例如:
1.虽然
[现汉]连词,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某一事实,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与之相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古汉]即使这样,虽然如此。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虽”,连词,可译为“虽然”、“即使”;“然”,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此”。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2.不必
[现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的不需要,如:我自己能做,你不必帮忙了。
[古汉]不一定。是两个单音节虚词连用。“不”,否定副词;“必”,语气副词。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3.非常
[现汉]形容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如:非常时期;副词,十分、极,如:非常努力。
[古汉]“非”是一个否定副词,“常”指一般、永恒之意。如: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从而
[现汉]连词,连接原因、方法和目的、结果等;因此就。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古汉]是两个单音词连用。“从”,动词,是“跟随”的意思;“而”,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或“并且”。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5.其实
[现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如:这个问题从表面看好像很难,其实不难。
[古汉]是两个单音词连用。“其”,代词,“实”,名词,“其实”之意为它的果实。如: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二、细心辨析
有一些文言复音虚词在不同的文言语境中有不同的用法。这就需要我们小心地力加以辨析,特别是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注意文意的妥贴。
1.于是
第一,介词“于”可以引进原因。“于是”即相当于“由此”。这种用法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所以,也可以不译,或译为“因而”、“从此”、“便”等等。例如: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援不复歌。(《战国策·冯援客孟尝君》)
第二,代词“是”代表此时、当时。“于是”相当于“在当时”,可译为“那时”、“当时正……”。例如: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左传·祁奚荐贤》)
第三,“是”代表“这件事”、“这里”。“于是”可译为“在这方面”、“在这里”、“对这件事”。例如: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召公谏厉王弹谤》)
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2.以为
由于介词“以”的不同功能,“以为”也具有不同的用法。其中介词“以”的宾语有的已经提前,有的则省略了。
第一,“以”介绍对象或工具,其宾语通常前置或省略。“以为”可译为“把……当作”、“用……作为……”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第二,“以”作动词,其后宾语经常省略,“以为”可译为“认为(其)是……”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单音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用在句首的,如“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难》),这是三个叹词连用;“藉弟令毋斩”(《陈涉世家》),这是三个假设连词连用。用在句末的,如“寡人之于过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吾罪也乎哉!”(《左传·崔杼弑齐庄公》)这是三个语气助词连用,不论是两个或三个,重点总是在最后一个。总之,在高中阶段出现的复音文言虚词数量有限,且都是一些常见的虚词,因此只要我们加以留心,掌握这一部分的虚词并不困难。
一、知其源流
语言的发展、演变是其基本规律之一。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观察,有一些双音节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短语结构;反过来说,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短语结构由于语义的相宜,又经常同时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们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凝固,演变成为一个词。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言的古今差异,不要以今律古,把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虚词连用的结构理解成为双音节的虚词。例如:
1.虽然
[现汉]连词,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某一事实,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与之相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古汉]即使这样,虽然如此。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虽”,连词,可译为“虽然”、“即使”;“然”,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此”。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2.不必
[现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的不需要,如:我自己能做,你不必帮忙了。
[古汉]不一定。是两个单音节虚词连用。“不”,否定副词;“必”,语气副词。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3.非常
[现汉]形容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如:非常时期;副词,十分、极,如:非常努力。
[古汉]“非”是一个否定副词,“常”指一般、永恒之意。如: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从而
[现汉]连词,连接原因、方法和目的、结果等;因此就。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古汉]是两个单音词连用。“从”,动词,是“跟随”的意思;“而”,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或“并且”。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5.其实
[现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如:这个问题从表面看好像很难,其实不难。
[古汉]是两个单音词连用。“其”,代词,“实”,名词,“其实”之意为它的果实。如: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二、细心辨析
有一些文言复音虚词在不同的文言语境中有不同的用法。这就需要我们小心地力加以辨析,特别是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注意文意的妥贴。
1.于是
第一,介词“于”可以引进原因。“于是”即相当于“由此”。这种用法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所以,也可以不译,或译为“因而”、“从此”、“便”等等。例如: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援不复歌。(《战国策·冯援客孟尝君》)
第二,代词“是”代表此时、当时。“于是”相当于“在当时”,可译为“那时”、“当时正……”。例如: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左传·祁奚荐贤》)
第三,“是”代表“这件事”、“这里”。“于是”可译为“在这方面”、“在这里”、“对这件事”。例如: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召公谏厉王弹谤》)
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2.以为
由于介词“以”的不同功能,“以为”也具有不同的用法。其中介词“以”的宾语有的已经提前,有的则省略了。
第一,“以”介绍对象或工具,其宾语通常前置或省略。“以为”可译为“把……当作”、“用……作为……”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第二,“以”作动词,其后宾语经常省略,“以为”可译为“认为(其)是……”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单音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用在句首的,如“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难》),这是三个叹词连用;“藉弟令毋斩”(《陈涉世家》),这是三个假设连词连用。用在句末的,如“寡人之于过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吾罪也乎哉!”(《左传·崔杼弑齐庄公》)这是三个语气助词连用,不论是两个或三个,重点总是在最后一个。总之,在高中阶段出现的复音文言虚词数量有限,且都是一些常见的虚词,因此只要我们加以留心,掌握这一部分的虚词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