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来看,因为理论与具体实践方法的不同,不同的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和流派也由此产生。而对于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者而言,因其价值标准、思维导向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存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即便如此,教育管理的基本图示依旧存在,它主要由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伦理主义理论导向组成。在现在的中国,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科学主义理论导向
1.1功能和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也逐渐被人们提到重要议程上来,对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很好地提高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就必须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分析。
1.2管理的量化与科学化
量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人品道德的考核[1]。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是为诸如岗位责任制等量化教育管理提供了便利。当然,教育管理的量化与科学化,必须要保证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地提高。因此,竞争在所难免,而成绩与名次成为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则会因为服从管理的便利而被尽可能地排除。
虽然以科学主义为理论导向的教育管理理论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对于教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推进改革作用很大,但是会让教师和学生处于被动,成为服从的机器。而且,理论过于模式化,在运作的灵活性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对人性的忽视使它违背了伦理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
2 人文主义理论导向
2.1人际关系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对人际关系的研究较迟,最早始于国芝加哥大学教导主任拉尔夫·泰勒,他率先把人际关系与教育管理建立了联系,二战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此后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研究对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推进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步伐。
2.2人类需求的满足
从人文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不断演变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满足自身身心发展的需求,即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从人类的内在目的出发去推动人们的具体行为,就形成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
人文主义的理论之所以在教育管理界被广泛运用,是因为人文主义注重发挥人的作用,以人为本,因此对处理教育界官僚主义的弊端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组织的发展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都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人际关系和民主化管理方式在理论领域的结合,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实践产生深刻影响。
3 伦理主义理论导向
伦理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沉淀。无论是整体思想,还是推己及人,都是伦理思想的闪光点。中小学教育也需要以伦理为准绳。
3.1做与行的统一
做与行的统一,也就是知行合一,是要求人无论在团体组织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应受到伦理的约束。管理也是通过设定一套伦理准则去约束别人的行为,使其符合规范。通过做与行的统一,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教育管理者要想做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工作,就必须坚持道德理想主义的指引,将道德理想作为永远的精神支柱。
3.2人伦
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公司中的上级与下级,还是家庭中的长辈与晚辈,都存在一定的尊卑与长幼关系。而这种人伦秩序在教育管理思想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要求办事的严肃认真、待人的宽容大度、对自我的严格要求、遇事的沉着冷静、团队中的合作团结。而这些,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个学科领域的融合与发展都让许多专业人士认识到,旧的、单一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无法解决新时期教育管理发展所出现的新问题。教育管理思想必须要博彩众家之长,走向融合的道路,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管理领域的民主和科学。在上述三种教育管理模式的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更要坚持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局势,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吕建生.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J].学周刊,2012,01:29-30.
[2]赵朝晖.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1:255-256.
1 科学主义理论导向
1.1功能和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也逐渐被人们提到重要议程上来,对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很好地提高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就必须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分析。
1.2管理的量化与科学化
量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也包括对学生人品道德的考核[1]。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是为诸如岗位责任制等量化教育管理提供了便利。当然,教育管理的量化与科学化,必须要保证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地提高。因此,竞争在所难免,而成绩与名次成为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则会因为服从管理的便利而被尽可能地排除。
虽然以科学主义为理论导向的教育管理理论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对于教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推进改革作用很大,但是会让教师和学生处于被动,成为服从的机器。而且,理论过于模式化,在运作的灵活性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对人性的忽视使它违背了伦理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
2 人文主义理论导向
2.1人际关系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对人际关系的研究较迟,最早始于国芝加哥大学教导主任拉尔夫·泰勒,他率先把人际关系与教育管理建立了联系,二战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此后愈来愈多的人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研究对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推进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步伐。
2.2人类需求的满足
从人文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不断演变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和满足自身身心发展的需求,即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从人类的内在目的出发去推动人们的具体行为,就形成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
人文主义的理论之所以在教育管理界被广泛运用,是因为人文主义注重发挥人的作用,以人为本,因此对处理教育界官僚主义的弊端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组织的发展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都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人际关系和民主化管理方式在理论领域的结合,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实践产生深刻影响。
3 伦理主义理论导向
伦理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沉淀。无论是整体思想,还是推己及人,都是伦理思想的闪光点。中小学教育也需要以伦理为准绳。
3.1做与行的统一
做与行的统一,也就是知行合一,是要求人无论在团体组织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应受到伦理的约束。管理也是通过设定一套伦理准则去约束别人的行为,使其符合规范。通过做与行的统一,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教育管理者要想做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工作,就必须坚持道德理想主义的指引,将道德理想作为永远的精神支柱。
3.2人伦
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公司中的上级与下级,还是家庭中的长辈与晚辈,都存在一定的尊卑与长幼关系。而这种人伦秩序在教育管理思想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要求办事的严肃认真、待人的宽容大度、对自我的严格要求、遇事的沉着冷静、团队中的合作团结。而这些,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个学科领域的融合与发展都让许多专业人士认识到,旧的、单一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无法解决新时期教育管理发展所出现的新问题。教育管理思想必须要博彩众家之长,走向融合的道路,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管理领域的民主和科学。在上述三种教育管理模式的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更要坚持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局势,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吕建生.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J].学周刊,2012,01:29-30.
[2]赵朝晖.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