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界均提高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独立学院“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途径。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独立学院;提升途径
一、独立学院“双创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围绕独立学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开展问卷调查。以2017届毕业生、2014—2017级在校学生以及专职教师为调查对象,共设置三套问卷,开展了线上线下的同步调研,累计共收到有效问卷525份。
结合问卷结果,反映出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的独立学院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
问卷结果反映,有74.33%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但其中57.78%有创新创业想法却不知道怎么实施。12.12%的学生认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般,90%的学生不知道或者从未了解过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学院从课程设置到大创项目再到学科竞赛全面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大部分学生仍未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对“双创”相关内容认识比较狭隘,对学校創新创业的举措了解甚少。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不足
目前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中高职称的师资比例较低。由校内专职教师兼任创业学院授课老师,这部分老师大多没有“双师型”的背景,以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等人员为主完成课程讲授,不仅缺乏专业性,还缺少深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聘请校外老师,包括其他兄弟院校教师、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成功的创业者等共同组成师资队伍。其中,校外(聘)教师虽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和项目研究经验,但是上完课就直接离校,在校工作时间较短,难以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深入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缺乏有机结合
纵观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设,虽然学校已经从2015年的个别专业试点创新创业课程,到2016年的全校全面展开,在速度上、认识上有了飞跃。但是现在还只是停留在选修课的程度,大部分局限在创新创业理论性指导,并且没有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机结合,使其不能在日常教学环节中进行深入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创新教育的作用,导致对创新教育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独立学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提升途径
(一)转变学生学习理念,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主人翁意识,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对所学专业要充分认识,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可以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重点启发学生,通过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动性。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
1.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教师中高职称、“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以及专职教师的比例,同时为教师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在聘任兼职任课老师、客座教授、创业导师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他们较为成熟的科研基础和实践经验带领青年专职教师提升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2.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独立学院的教师一般学历上主要是研究生学历,研究层次较低,因此创新能力就不足。学校应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并且能够有更大的教师比率参与到国内外高校的访问学者行列,一方面是学历方面的继续深造,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技能方面的提升。
(三)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1.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层面,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创新创业类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问卷反映,有42.22%的学生希望通过开放式课堂的模式,主动参与对创新创业的讨论和研究,这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2.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问卷中82.22%的同学认为“学校提供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有效的载体。75.56%的学生认为“推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将产学研相结合,联合学校、企业、社会部门的不同资源,积极鼓励学生、教师去企业实习。长期的合作有利于企业对学校的培养进行反馈,有利于教学方面的创新,企业也可以快速利用高校的研究成果,增加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和高校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提供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以及评价体系,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形成促进学生就业,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带动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多赢局面。
三、结语
独立学院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高校,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上应该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改革,提高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度和关注度,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从而提升“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效,为社会各界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双创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琳,顾钰锫.“双创”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23):188-190.
[2]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7(8):81-82.
[3]贾宁.双创背景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明日风尚,2017(4):395-396.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独立学院;提升途径
一、独立学院“双创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围绕独立学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开展问卷调查。以2017届毕业生、2014—2017级在校学生以及专职教师为调查对象,共设置三套问卷,开展了线上线下的同步调研,累计共收到有效问卷525份。
结合问卷结果,反映出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的独立学院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
问卷结果反映,有74.33%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但其中57.78%有创新创业想法却不知道怎么实施。12.12%的学生认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般,90%的学生不知道或者从未了解过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学院从课程设置到大创项目再到学科竞赛全面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大部分学生仍未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对“双创”相关内容认识比较狭隘,对学校創新创业的举措了解甚少。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不足
目前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中高职称的师资比例较低。由校内专职教师兼任创业学院授课老师,这部分老师大多没有“双师型”的背景,以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等人员为主完成课程讲授,不仅缺乏专业性,还缺少深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聘请校外老师,包括其他兄弟院校教师、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成功的创业者等共同组成师资队伍。其中,校外(聘)教师虽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和项目研究经验,但是上完课就直接离校,在校工作时间较短,难以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深入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缺乏有机结合
纵观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设,虽然学校已经从2015年的个别专业试点创新创业课程,到2016年的全校全面展开,在速度上、认识上有了飞跃。但是现在还只是停留在选修课的程度,大部分局限在创新创业理论性指导,并且没有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机结合,使其不能在日常教学环节中进行深入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创新教育的作用,导致对创新教育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独立学院“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提升途径
(一)转变学生学习理念,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主人翁意识,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对所学专业要充分认识,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可以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重点启发学生,通过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动性。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
1.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教师中高职称、“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以及专职教师的比例,同时为教师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在聘任兼职任课老师、客座教授、创业导师的同时,应充分利用他们较为成熟的科研基础和实践经验带领青年专职教师提升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2.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独立学院的教师一般学历上主要是研究生学历,研究层次较低,因此创新能力就不足。学校应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并且能够有更大的教师比率参与到国内外高校的访问学者行列,一方面是学历方面的继续深造,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技能方面的提升。
(三)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1.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层面,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创新创业类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问卷反映,有42.22%的学生希望通过开放式课堂的模式,主动参与对创新创业的讨论和研究,这也应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2.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问卷中82.22%的同学认为“学校提供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有效的载体。75.56%的学生认为“推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将产学研相结合,联合学校、企业、社会部门的不同资源,积极鼓励学生、教师去企业实习。长期的合作有利于企业对学校的培养进行反馈,有利于教学方面的创新,企业也可以快速利用高校的研究成果,增加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和高校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提供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以及评价体系,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形成促进学生就业,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带动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多赢局面。
三、结语
独立学院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高校,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上应该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改革,提高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同度和关注度,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从而提升“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效,为社会各界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双创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琳,顾钰锫.“双创”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23):188-190.
[2]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7(8):81-82.
[3]贾宁.双创背景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明日风尚,2017(4):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