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将文、情、理合为一体,其间蕴藏了不少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带来教育效果的巨大提高,而且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实施,这也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教育;健康;教学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心理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是以小学生为对象,以语文学习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行为。由于小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等各不相同,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极具个性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个性心理。
二、巧妙疏导心理,构架心灵彩虹
疏导心理,是指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防止学生产生异常心理的教育过程。目的是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健康地发展。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健康心理的结合点,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做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学中疏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素材,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听中疏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虑,及时解释、引导、点拨;写中疏导。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正面引导和点拨学生,使学生大胆抒发自己的所思、所虑、所忧。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达到用“我手写我心”,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从而在作文中优化心理素质。
三、开展语文活动,促进自主发展
借助教材内容,净化学生心灵。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因素,是进行学科渗透的好材料,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和挖掘,努力使语文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既提高教学效果,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展语文活动,发挥学生潜能。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还应开展适当的语文活动,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语文活动,可以进一步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教育收到良好的益智活动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小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倡导课外阅读,重视人格塑造
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生的起点。广泛阅读,对塑造他们的人格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本本优秀的书籍给孩子的心灵涂上了最初的底色,那是留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东西。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我深知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因此,每接手一个班,我都精心挑选图书,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五、进行合理评价,促使健康成长
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作为教师,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保护学生的自尊;(2)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善待学生;(3)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及优点,合理提出不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以下两种评价方式。一种是自信评价。自信心是克服畏难情绪的前提,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前提。认识自我则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例如,在语文口语交际《认识自我》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同学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大家想想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是什么,请把它意义讲出来。”经过老师这么一说,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致很高,许多学生都充满信心的把自己的优点说了出来,原本内心自卑的学生也逐渐开朗豁达起来。另一种是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用赏识的眼光充分肯定学生参学习、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勇气和态度,并大张旗鼓地肯定学生获得的成功,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功。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和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做出判断和抉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健康;教学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心理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是以小学生为对象,以语文学习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行为。由于小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等各不相同,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极具个性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个性心理。
二、巧妙疏导心理,构架心灵彩虹
疏导心理,是指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个性,防止学生产生异常心理的教育过程。目的是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健康地发展。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健康心理的结合点,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做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学中疏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素材,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听中疏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大胆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虑,及时解释、引导、点拨;写中疏导。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正面引导和点拨学生,使学生大胆抒发自己的所思、所虑、所忧。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达到用“我手写我心”,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从而在作文中优化心理素质。
三、开展语文活动,促进自主发展
借助教材内容,净化学生心灵。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因素,是进行学科渗透的好材料,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和挖掘,努力使语文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既提高教学效果,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展语文活动,发挥学生潜能。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还应开展适当的语文活动,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语文活动,可以进一步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教育收到良好的益智活动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小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倡导课外阅读,重视人格塑造
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生的起点。广泛阅读,对塑造他们的人格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本本优秀的书籍给孩子的心灵涂上了最初的底色,那是留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东西。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我深知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因此,每接手一个班,我都精心挑选图书,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五、进行合理评价,促使健康成长
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作为教师,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保护学生的自尊;(2)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善待学生;(3)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及优点,合理提出不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以下两种评价方式。一种是自信评价。自信心是克服畏难情绪的前提,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前提。认识自我则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例如,在语文口语交际《认识自我》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同学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大家想想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是什么,请把它意义讲出来。”经过老师这么一说,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致很高,许多学生都充满信心的把自己的优点说了出来,原本内心自卑的学生也逐渐开朗豁达起来。另一种是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用赏识的眼光充分肯定学生参学习、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勇气和态度,并大张旗鼓地肯定学生获得的成功,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功。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和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做出判断和抉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