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自愿原则——异质原则——发展性原则。小组任务设置要明确,优化分工,使每个学生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要优化小组的活动方式,如课上讨论、和谐辩论、主题探究、社会实践、组织竞赛等。要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人表现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原则 任务 方式 评价
多年来,笔者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研讨、交流、思维互补,探究互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从而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合作意识,又有竞争意识,也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就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任务设置、小组的活动方式以及小组评价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类型、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信息为依托,以临近座位为基点,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以每组4-6人的标准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中,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的预期目标。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是:自愿原则、异质原则、发展性原则。
1.自愿原则
教师虽然是学习小组的指导者,但不能干涉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能放任自流。一是根据前后左右的座位,便于交流;二是要选语文学习综合能力较强的当小组组长,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次加入到该小组。既突出分组的科学性,又照顾学生的自愿性。
2.异质原则
首先,异质表现为男女性别的搭配。一方面,成长中的学生对异性有较强的不自觉的关注,男女生按适当比例组合成一组,会让本组有较强的凝聚力,男女生都有较强的展示愿望。另一方面,男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女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突出,而语文学习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两者的互补有利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次,异质表现为语文水平的均衡。在语文水平上,每组都有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总体实力而言,各组大体上是均衡的。这样,能较好地实现“促进两头,带动中间”的共同学习目标。同时,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便于确定评价标准和开展竞争活动。
3.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着的学习活动的个体,每日都会有变化,久之,原本同一水准的小组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高低之别,语文教师应适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尤其是当出现各组力量严重失衡的情况时,则必须考虑重新分组,以免由于组间差距过大而影响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任务设置要明确,优化分工
在小组任务设置上,一是任务要明确,突出任务目标的共性,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到时大家共有的学习任务,通过大家的努力才能实现,是相互依赖的,这样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语文课文教学的时候,先是检查预习,后巩固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接下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试着画课文主题知识树来梳理课文的思路和内容。学生们兴趣很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建构课文主题树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要随时巡视,及时指导。由于每个人对不同文章的理解程度和看法不同,所以学生自己建构出的主题树之奇特之新颖出乎教师所料,小组学习模式下课堂上迸发出不少智慧的火花,在学生的争鸣和解说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小组活动方式
小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因课、因人而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课上讨论。小组成员对疑难问题或某观点进行讨论、交流、质疑、补充、不断矫正,在老师的点拨下不断提升各种能力。
2.和谐辩论。围绕主题和观点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以求得正确的观点、主张、结论,小组辩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主题探究。就某一语文人物、事件、现象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式不限,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探究的最终成果常常是小论文、小报告、小总结、简短汇报等,此举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社会实践。课外结合乡土语文,寻找身边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事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社会实践的方案,然后按照事先设计的实施方案逐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的平台,实践探究中既有分工,又通力合作,课内课外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组织竞赛。竞赛活动是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一系列的竞争活动。竞赛活动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竞赛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类的,也可以是语文技能类的。如语文知识抢答、识图技能大赛、语文事件的演讲比赛,语文模型制作竞赛等。
四、小组评价
1.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人表现相结合
如教学语文课《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围绕“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就变成资本主义”这一主题展开辩论时,我是这样评价的,首先,正方和反方的主辩手和副辩手的发言以是否论据充分,是否找到对方的漏洞而驳倒对方辩手等作为个人评价得分的依据;同时,我把主辩手和副辩手的配合是否融洽、本组其他组员的补充发言是否及时到位作为小组整体评价的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位同学参与辩论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
2.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主体上,我们坚决反对教师一人说了算,教师评、学生评、自评、家长评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中,教师要广泛收集信息,多方面、多角度的、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
新课改要求转变以往的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发展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实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和动手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莉.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河北教育,2005(05)
【2】李敏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北教育,2008(09)
【3】樊海娟.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体验真情实感【J】.山西教育,2007(11)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自愿原则——异质原则——发展性原则。小组任务设置要明确,优化分工,使每个学生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要优化小组的活动方式,如课上讨论、和谐辩论、主题探究、社会实践、组织竞赛等。要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人表现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原则 任务 方式 评价
多年来,笔者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研讨、交流、思维互补,探究互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从而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合作意识,又有竞争意识,也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就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任务设置、小组的活动方式以及小组评价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类型、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信息为依托,以临近座位为基点,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以每组4-6人的标准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中,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的预期目标。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是:自愿原则、异质原则、发展性原则。
1.自愿原则
教师虽然是学习小组的指导者,但不能干涉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能放任自流。一是根据前后左右的座位,便于交流;二是要选语文学习综合能力较强的当小组组长,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次加入到该小组。既突出分组的科学性,又照顾学生的自愿性。
2.异质原则
首先,异质表现为男女性别的搭配。一方面,成长中的学生对异性有较强的不自觉的关注,男女生按适当比例组合成一组,会让本组有较强的凝聚力,男女生都有较强的展示愿望。另一方面,男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女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突出,而语文学习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两者的互补有利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次,异质表现为语文水平的均衡。在语文水平上,每组都有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总体实力而言,各组大体上是均衡的。这样,能较好地实现“促进两头,带动中间”的共同学习目标。同时,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便于确定评价标准和开展竞争活动。
3.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发展着的学习活动的个体,每日都会有变化,久之,原本同一水准的小组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高低之别,语文教师应适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尤其是当出现各组力量严重失衡的情况时,则必须考虑重新分组,以免由于组间差距过大而影响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任务设置要明确,优化分工
在小组任务设置上,一是任务要明确,突出任务目标的共性,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到时大家共有的学习任务,通过大家的努力才能实现,是相互依赖的,这样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语文课文教学的时候,先是检查预习,后巩固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接下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试着画课文主题知识树来梳理课文的思路和内容。学生们兴趣很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建构课文主题树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要随时巡视,及时指导。由于每个人对不同文章的理解程度和看法不同,所以学生自己建构出的主题树之奇特之新颖出乎教师所料,小组学习模式下课堂上迸发出不少智慧的火花,在学生的争鸣和解说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小组活动方式
小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因课、因人而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课上讨论。小组成员对疑难问题或某观点进行讨论、交流、质疑、补充、不断矫正,在老师的点拨下不断提升各种能力。
2.和谐辩论。围绕主题和观点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以求得正确的观点、主张、结论,小组辩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主题探究。就某一语文人物、事件、现象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式不限,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探究的最终成果常常是小论文、小报告、小总结、简短汇报等,此举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社会实践。课外结合乡土语文,寻找身边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事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社会实践的方案,然后按照事先设计的实施方案逐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的平台,实践探究中既有分工,又通力合作,课内课外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组织竞赛。竞赛活动是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一系列的竞争活动。竞赛活动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竞赛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类的,也可以是语文技能类的。如语文知识抢答、识图技能大赛、语文事件的演讲比赛,语文模型制作竞赛等。
四、小组评价
1.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人表现相结合
如教学语文课《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围绕“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就变成资本主义”这一主题展开辩论时,我是这样评价的,首先,正方和反方的主辩手和副辩手的发言以是否论据充分,是否找到对方的漏洞而驳倒对方辩手等作为个人评价得分的依据;同时,我把主辩手和副辩手的配合是否融洽、本组其他组员的补充发言是否及时到位作为小组整体评价的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位同学参与辩论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
2.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主体上,我们坚决反对教师一人说了算,教师评、学生评、自评、家长评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中,教师要广泛收集信息,多方面、多角度的、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
新课改要求转变以往的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发展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实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和动手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莉.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河北教育,2005(05)
【2】李敏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北教育,2008(09)
【3】樊海娟.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体验真情实感【J】.山西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