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感知文本人物的形象美,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体验文本的情感美,让语文课堂以情传情,拓展视野,变成美的天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美育 视野拓展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丰富、积累知识的阶段,更是让学生形成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美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发现美,甚至创造美,从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对话文本,解读形象美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而引导学生对话文本,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阅读文本的关键。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解读人物形象作为重点内容,这样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正确审美,深刻感知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将教学重点预设为充分体会文本中彭德怀这一人物形象之美。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内容进行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在自主质疑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彭德怀为什么一定要杀死大黑骡子呢?”教师抓住学生的疑问进一步引导:“是啊,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在文本中的这匹大黑骡子,和彭德怀有着很深的情感,一路上陪伴着彭德怀,形影不离,但是,彭德怀却下达命令,让人们将大黑骡子杀死,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在彭德怀的心理对于大黑骡子并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走近文本,充分解读,勾画文本中的相关句子,然后学生们这样表述:“在我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文本中有一系列动作非常生动,例如深情地抚摩、背过脸去、缓缓地摘下了军帽、推开肉汤等,这些动作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彭德怀对于大黑骡子的感情之深。”教师抓住学生的思考角度进一步追问:“那么,彭德怀一定是有非杀大黑骡子的理由吧。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这一问题,大家意识到彭德怀是迫不得已杀死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的,因为他更爱自己的战士,不能看着战士们因为饥饿牺牲生命,这样学生们体会到彭德怀作为一名军人的铮铮铁骨。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彭德怀的精神之美深深感动了学生,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让学生获得了情感的升华。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本中的形象特点,感悟形象之美,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的语言或者优美生动,或者含蓄隽永,让人余味无穷。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也能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突出特色就是语言的精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内容——这篇课文介绍的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这样的艺术形式具有非常强烈的激情以及张扬的生命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语言进行品味:“同学们,这篇文章不仅内容美,让我们感知了民间舞蹈的另种风情,同时我们更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因为我们得到的美的享受都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我们的。那么,你们能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谈一谈这篇文本的语言之美吗?”例如有的学生这样表述:“这篇课文中作者使用了词组甚至词单独成句的形式,节奏感很强,非常明快,这样的句式让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也会采用一种急促的语调来读,让我们充分体会到文本中描述的后生们狂放而热烈的舞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那些语言别具特色的文本进行细致地咀嚼,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诵读文本中优美生动的语言,这样的品读过程也是享受语言之美的过程。
三、媒体辅助,诱发情感美
小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对于直观的画面更容易把握,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学习,通过耳濡目染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就精心设计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南沙群岛的美景,从而把握文本的内容和情感。这是小学三年级的一篇文章,三年级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对南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感受并不是很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南沙群岛的风光直接展示出来,配合声情并茂的讲解,不仅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让学生直接走入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去解读文本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多媒体的最大优点就是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抽象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形象具体的画面,将文本中描绘的情境再现出来,有助于诱发甚至升华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的特点,也有人文性的特征,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本情感,接受情感美的熏陶,让学生走进美的世界,享受美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贾捧姣.浅谈如何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之美【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2】蔡偉,黄秋月.文学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对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批判的回应【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感知文本人物的形象美,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体验文本的情感美,让语文课堂以情传情,拓展视野,变成美的天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美育 视野拓展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丰富、积累知识的阶段,更是让学生形成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美的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发现美,甚至创造美,从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对话文本,解读形象美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而引导学生对话文本,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阅读文本的关键。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解读人物形象作为重点内容,这样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正确审美,深刻感知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将教学重点预设为充分体会文本中彭德怀这一人物形象之美。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内容进行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在自主质疑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彭德怀为什么一定要杀死大黑骡子呢?”教师抓住学生的疑问进一步引导:“是啊,老师也有这样的疑问。在文本中的这匹大黑骡子,和彭德怀有着很深的情感,一路上陪伴着彭德怀,形影不离,但是,彭德怀却下达命令,让人们将大黑骡子杀死,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在彭德怀的心理对于大黑骡子并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走近文本,充分解读,勾画文本中的相关句子,然后学生们这样表述:“在我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文本中有一系列动作非常生动,例如深情地抚摩、背过脸去、缓缓地摘下了军帽、推开肉汤等,这些动作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彭德怀对于大黑骡子的感情之深。”教师抓住学生的思考角度进一步追问:“那么,彭德怀一定是有非杀大黑骡子的理由吧。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这一问题,大家意识到彭德怀是迫不得已杀死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的,因为他更爱自己的战士,不能看着战士们因为饥饿牺牲生命,这样学生们体会到彭德怀作为一名军人的铮铮铁骨。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彭德怀的精神之美深深感动了学生,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让学生获得了情感的升华。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本中的形象特点,感悟形象之美,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的语言或者优美生动,或者含蓄隽永,让人余味无穷。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的语言美也能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突出特色就是语言的精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内容——这篇课文介绍的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这样的艺术形式具有非常强烈的激情以及张扬的生命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语言进行品味:“同学们,这篇文章不仅内容美,让我们感知了民间舞蹈的另种风情,同时我们更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因为我们得到的美的享受都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我们的。那么,你们能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谈一谈这篇文本的语言之美吗?”例如有的学生这样表述:“这篇课文中作者使用了词组甚至词单独成句的形式,节奏感很强,非常明快,这样的句式让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也会采用一种急促的语调来读,让我们充分体会到文本中描述的后生们狂放而热烈的舞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那些语言别具特色的文本进行细致地咀嚼,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诵读文本中优美生动的语言,这样的品读过程也是享受语言之美的过程。
三、媒体辅助,诱发情感美
小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对于直观的画面更容易把握,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去学习,通过耳濡目染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就精心设计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南沙群岛的美景,从而把握文本的内容和情感。这是小学三年级的一篇文章,三年级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对南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感受并不是很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南沙群岛的风光直接展示出来,配合声情并茂的讲解,不仅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让学生直接走入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去解读文本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多媒体的最大优点就是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抽象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形象具体的画面,将文本中描绘的情境再现出来,有助于诱发甚至升华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的特点,也有人文性的特征,而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本情感,接受情感美的熏陶,让学生走进美的世界,享受美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贾捧姣.浅谈如何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之美【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2】蔡偉,黄秋月.文学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对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批判的回应【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