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新思考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但是,在调研中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并研究了相关的对策。
  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1 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偏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 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以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于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 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偏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反来复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 口算不讲速度。主要表现在,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
  三、计算教学的对策
  1 引入形式多样。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没有必要去花较多的时间通过情境来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之中,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的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
  2 培养思维能力。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便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提倡独立思考。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的不同层次思考结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不仅有原有认知结构作基础,还有自身的思维潜能作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2)关注“质”的提高。目前,计算教学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维,从质的方面提高。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儿童的思维发展。
  3 保证适量练习。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1)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2)加强课堂练习。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
  总之,改革需要勇气,继承同样需要勇气。计算教学不能依赖于情境,算法多样化要把握实质,若是出现偏差,会导致不良后果。计算教学还是要重视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口算能力等基础,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责任编校:蓉莞)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笔者十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刻体验到: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内心的一点真实感受: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树立信心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情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这样一种新理念: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可见阅读在数学课堂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数学是一种语言,有其特殊的语言系统,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学习数学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学习数学语言。要更好地读懂数学语言,理解数学语言和运用数学语言,就要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低段阅读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现代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活力,这对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灵动的课堂,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加强趣味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活跃、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他们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初中物理学习当中,并不断获取知识
在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的指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而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也以数学素养的角度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