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1.指导学生科学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有的学生说:“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还有的学生说:“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零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需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上具体量,解1:3600÷(3600×1/6÷4)-4 ;解2:(3600-3600×1/6)÷(3600×1/6÷4);
解3:4×[(3600-3600×1/6)÷(3600×1/6)]。思维较好的同学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解4:1÷(1/6÷4)-4;解5:(1-1/6)÷(1/6÷4);解6:4×(1÷1/6-1); 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同学想出解7:4÷1/6-4; 解8:4×(1÷1/6)-4;解9:4×(6-1)。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4.诱发学生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灵感的直接体现,它是源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直觉思维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直觉思维,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在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有一道题目,要学生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并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会遇到公分母太大的情况,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收稿日期:2010-06-18
1.指导学生科学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有的学生说:“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还有的学生说:“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零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需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上具体量,解1:3600÷(3600×1/6÷4)-4 ;解2:(3600-3600×1/6)÷(3600×1/6÷4);
解3:4×[(3600-3600×1/6)÷(3600×1/6)]。思维较好的同学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解4:1÷(1/6÷4)-4;解5:(1-1/6)÷(1/6÷4);解6:4×(1÷1/6-1); 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同学想出解7:4÷1/6-4; 解8:4×(1÷1/6)-4;解9:4×(6-1)。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4.诱发学生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灵感的直接体现,它是源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直觉思维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直觉思维,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在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有一道题目,要学生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并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会遇到公分母太大的情况,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收稿日期:201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