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而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区域,教育问题也成为制约其全面发展的短板。农村教育落后问题由来已久,其受教育人群的多样化又要求政策的制定及落实需因地制宜,更加大了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难度。也正是因为农村教育改革难度大,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所以必须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一块短板。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农业技能培训;问题;对策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教育问题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社会民生的重要议题,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衡量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区域性的贫困是在以城市化、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东部发达地区富裕之后,国家也一度采取多样措施帮助不发达地区致富。目前,农村的风貌已然发生重大改观,但教育资源的缺失依旧是一大问题。一位学者曾说过,当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开始现代化时,农民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就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限制性因素。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
早在2008年,上海财经大学就曾进行了以农村教育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千村调查报告”。调查员深入乡村与村民、干部交谈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到六岁的孩童,学龄前教育多为空白。在城镇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培养其音乐、舞蹈特长时,农村孩子则大多和同龄孩子在一起玩耍。七到十二岁的儿童面临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后,农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地域及经济等因素限制,城乡文体设施与优秀师资力量在不少地区仍存在巨大差距。十六到十八岁的学生则面临初中毕业,升学就业两难的问题。乡村师资力量不强以及部分家长为眼前利益催促孩子早日工作而辍学也成为农村学生升学比例低的原因之一。十八岁及以上的成年人除去升学的学生,其他成年人则渴望接受诸如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农业技术培训。这是因为农业的生产已经不再是只依靠天气和世代相传的经验,已愈发依赖科技、市场信息以及经营管理知识。但强烈的需求与相关政策、培训的力度仍有较大差距,造成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较缓,农村务工人员也因缺乏一技之长而待遇普遍不高。这些问题在数年前已凸显出来,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导致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存在的认识问题,也有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大致则可分为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专业技能缺失面临的就业劣势以及农村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不足等几方面。
(一)义务教育目标单一且脱离地域实际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普遍存在着 “离农性”与“仿城市性”,不能针对自身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我国农村教育自开始便始终与城市教育保持着同向同元的发展,即致力于为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然而这种与城市教育完全一致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农村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方法论上,就要求注重“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现行城乡统一的教育目标导致未生升学的农村学生在经过多年与城市教学完全一致的教育后,各种应试技能均有所涉猎,唯独没有学习到留在农村务农特别急需的农业科技知识。因此,要在认识到农村与城市差异的基础上,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长处于一体,使我国农村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更加切合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二)新生代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缺失,外出务工处于劣势
前文已经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教育缺乏对农村实际的考量,而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的缺乏则使农民无处学习专项职能,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来提高自身的技能。这样,在农闲时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就因缺乏相应的技能从而缺乏竞争力,只能从事那些“脏、苦、累、险”的工作,沦为城市低收入者。我国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未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力度普遍不足,另一方面,办学条件和师资不够完善等问题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在资金与政策倾斜的同时,还应把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收入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普遍认可的技能资格证书,确保农村劳动力城镇务工不处于劣势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收入状况。
(三)农民农业技能教育缺乏,致富少路
在我国,就农村农业技能工作涉及的领域而言,它既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又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还是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农业和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而农村想要改革、想要致富就必须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现实中,我国农业技能培训往往因农民观念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而导致诸多阻碍农村发展的问题。因此,学习农业技能首先要克服农民观念上的问题,进而资金与师资等配套措施积极落实形成合力,攻克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三、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涉及领域众多,因限于文章篇幅,不可一一叙说。仅针对文章第二部分所述问题,我们试着从农村的义务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农业技能培训这三方面给予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农村义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在东、中、西部,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为主差别。过去为让适龄儿童普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普适的教育目标与规范。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种忽视了地方性差异的举措也产生了一系列弊端。所以,农村义务教育应具有本土特色:这既包括对本地区基础地理环境以及必备知识的掌握,也包含对地方特色物种和史志的了解。例如,云南省部分地区就将生物课中生物菌的知识与当地丰富的菌类资源结合起来,既教会学生如何学生辨别食用菌与毒菌,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与特色。
(二)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科学文化知识向生产力的转换。温家宝就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地方政府应加强与本地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利用他们现成的资源,采用协议的方式培养输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并在政策上给予补助,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择业力与收入。务工人员自身也要克服错误的观念,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做到学有所精,学有所长,依靠技能发家致富。
(三)注重对从事农业劳作人员的农业技能培训
发展农村教育不能将目光仅集中在在校学生和务工人员身上,农业与农村的发展还是要靠农民自身技能与素质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现代农业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技术,我国农业还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问题,各个地区的农业院校和政府农业部门则要加强合作,将技术与知识下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成效化。对于表现优秀的院校要给予政策奖励,对于成效明显的地区亦要总结经验广泛学习,力争将这块短板尽早补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2]张乐天.我国农村教育政策30年的演进与变迁[J].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8(6).
[3]曹东勃.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农业技能培训;问题;对策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教育问题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社会民生的重要议题,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衡量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区域性的贫困是在以城市化、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东部发达地区富裕之后,国家也一度采取多样措施帮助不发达地区致富。目前,农村的风貌已然发生重大改观,但教育资源的缺失依旧是一大问题。一位学者曾说过,当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开始现代化时,农民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就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限制性因素。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
早在2008年,上海财经大学就曾进行了以农村教育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千村调查报告”。调查员深入乡村与村民、干部交谈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到六岁的孩童,学龄前教育多为空白。在城镇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学龄前教育,培养其音乐、舞蹈特长时,农村孩子则大多和同龄孩子在一起玩耍。七到十二岁的儿童面临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后,农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地域及经济等因素限制,城乡文体设施与优秀师资力量在不少地区仍存在巨大差距。十六到十八岁的学生则面临初中毕业,升学就业两难的问题。乡村师资力量不强以及部分家长为眼前利益催促孩子早日工作而辍学也成为农村学生升学比例低的原因之一。十八岁及以上的成年人除去升学的学生,其他成年人则渴望接受诸如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农业技术培训。这是因为农业的生产已经不再是只依靠天气和世代相传的经验,已愈发依赖科技、市场信息以及经营管理知识。但强烈的需求与相关政策、培训的力度仍有较大差距,造成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较缓,农村务工人员也因缺乏一技之长而待遇普遍不高。这些问题在数年前已凸显出来,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导致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存在的认识问题,也有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大致则可分为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专业技能缺失面临的就业劣势以及农村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不足等几方面。
(一)义务教育目标单一且脱离地域实际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普遍存在着 “离农性”与“仿城市性”,不能针对自身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我国农村教育自开始便始终与城市教育保持着同向同元的发展,即致力于为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然而这种与城市教育完全一致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农村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方法论上,就要求注重“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现行城乡统一的教育目标导致未生升学的农村学生在经过多年与城市教学完全一致的教育后,各种应试技能均有所涉猎,唯独没有学习到留在农村务农特别急需的农业科技知识。因此,要在认识到农村与城市差异的基础上,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长处于一体,使我国农村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更加切合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二)新生代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缺失,外出务工处于劣势
前文已经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教育缺乏对农村实际的考量,而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的缺乏则使农民无处学习专项职能,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来提高自身的技能。这样,在农闲时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就因缺乏相应的技能从而缺乏竞争力,只能从事那些“脏、苦、累、险”的工作,沦为城市低收入者。我国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未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力度普遍不足,另一方面,办学条件和师资不够完善等问题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在资金与政策倾斜的同时,还应把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收入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普遍认可的技能资格证书,确保农村劳动力城镇务工不处于劣势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收入状况。
(三)农民农业技能教育缺乏,致富少路
在我国,就农村农业技能工作涉及的领域而言,它既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又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还是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农业和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而农村想要改革、想要致富就必须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现实中,我国农业技能培训往往因农民观念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而导致诸多阻碍农村发展的问题。因此,学习农业技能首先要克服农民观念上的问题,进而资金与师资等配套措施积极落实形成合力,攻克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三、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涉及领域众多,因限于文章篇幅,不可一一叙说。仅针对文章第二部分所述问题,我们试着从农村的义务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农业技能培训这三方面给予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农村义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在东、中、西部,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为主差别。过去为让适龄儿童普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普适的教育目标与规范。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种忽视了地方性差异的举措也产生了一系列弊端。所以,农村义务教育应具有本土特色:这既包括对本地区基础地理环境以及必备知识的掌握,也包含对地方特色物种和史志的了解。例如,云南省部分地区就将生物课中生物菌的知识与当地丰富的菌类资源结合起来,既教会学生如何学生辨别食用菌与毒菌,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与特色。
(二)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科学文化知识向生产力的转换。温家宝就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地方政府应加强与本地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利用他们现成的资源,采用协议的方式培养输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并在政策上给予补助,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择业力与收入。务工人员自身也要克服错误的观念,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做到学有所精,学有所长,依靠技能发家致富。
(三)注重对从事农业劳作人员的农业技能培训
发展农村教育不能将目光仅集中在在校学生和务工人员身上,农业与农村的发展还是要靠农民自身技能与素质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现代农业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技术,我国农业还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问题,各个地区的农业院校和政府农业部门则要加强合作,将技术与知识下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成效化。对于表现优秀的院校要给予政策奖励,对于成效明显的地区亦要总结经验广泛学习,力争将这块短板尽早补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2]张乐天.我国农村教育政策30年的演进与变迁[J].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8(6).
[3]曹东勃.滞留在现代化中途:“三农”问思[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