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南“五大调”是山东地区的一种大型的民间音乐题材,目前已经申请为国家和省级的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仅是山东地区的声乐文化精粹,更是我国的声乐文化精粹,是地方性民歌的继承。本文所探析的是主要是他所具备的艺术特点及其风格韵味,鲁南“五大调”作为我国的地方性民歌更需要我们去继承他其中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不仅对于研究我国的地方性民歌有重要作用,这也对我国的民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丰富我国的声乐艺术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鲁南五大调;艺术特点;风格韵味
一、鲁南五大调简介
鲁南五大调是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为核心的地方歌曲,活跃在“郯城镇”“马头镇”一带,所以有些人把他叫做“郯马调”,本地人也把他叫做“五大调”。80 多岁的老艺人张怀春曾说,清朝康熙年间,郯城马头镇就有“马头调”和“满江红”了,并且也有了专门从事演唱的艺人。后来又传来了“淮调”、“大寄生草”等大调调。按此推算,鲁南五大调在郯城与马头镇演唱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鲁南“五大调”的范围很广泛,在整个鲁东南地区都有他的余韵,是齐鲁之音重要的一部分。鲁南“五大调”的产生也是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以山东日照为主的日照“满江红五大调”一说,还有一种更为贴切的说法就是在江苏一带传至而来,因为鲁南“五大调”中的音与江浙一带的小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这一种说法被普遍认同。鲁南“五大调”现存有130多首歌曲,之所以称呼为“五大调”是是因为他其中包含有五种曲牌,分别为“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这五种曲牌中每种曲牌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五种曲牌以“满江红”这一曲牌最为流传,在山东一带流传着有《满江红·四盼》最为流传,也为“五大调”增光添彩。鲁南“五大调”在他的结构上也是别具风采,其创作的结构较为复杂,但同时也有与歌词相关联形成了细腻婉转,悠悠流长,高扬低垂,跌宕起伏,旋律婉转含蓄的特点,且字少腔多,擅长用拖腔来展现其独特的风格。
二、鲁南五大调艺术特点
鲁南五大调的艺术特点有鲜明的表演形式,可分为群唱和坐唱两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子什么的特点。伴奏乐器也是鲁南五大调的一大特点,他的伴奏乐器与乐曲的整体结构相联结,并利用多种手法来展现以及他的唱腔咬字来体现他的特点下面两点来具体介绍鲁南五大调艺术特点。
(一)鲁南五大调的表演形式
“五大调”的表演形式与唐代的坐立伎和站立伎是有几分相似的。鲁南五大调的表演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群唱,主要活跃在日照等地区,参与的演奏者多是乡土百姓。群唱的表演者一般有10人左右,他们是并排或者站成两排表演,第一排的表演者手里分别持有筷子和碗或者是酒盅,第二排表演者则是用二胡,三弦等演奏乐器,演唱者则是边伴奏边演唱。他们的演唱爽朗生动,热情豪放,听者感觉像是远方到来的客人被热情的款待一般。另一种表演方式是坐唱,而坐唱主要活跃在郯城等地,参与表演的人数为3-5人左右不等,而他们专门演唱的表演和则为两人,剩余的表演者都作为伴奏者。坐唱的伴奏以是三弦为主,其次是二胡,其他的乐器视情况而定,可增可减。而筷子和碗碟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坐唱的表演形式是他们围成一个圆形,或者坐在桌子周围相视而唱,这种表演的方式如同在戏楼里表演的曲艺一般,生动且贴切的感觉。
(二)鲁南五大调的伴奏乐器
鲁南五大调的伴奏乐器也是一大亮点。鲁南五大调是有伴奏的民间歌曲演唱,在郯城县的马头镇,五大调演唱的伴奏乐器很多,如三弦、扬琴、二胡、琵琶、笛子、苼、柳琴、阮、大小花鞭、云锣、小鼓、竹板、撒拉几等等。上世纪 40、50 年代,扬琴也进入了五大调的伴奏行列。三弦为主弦,定弦法也很特殊,
为小字组的5,6和小字一组的3,即合四工,听老人讲这是前人流传下来的方法。击打碟子酒盅也是伴奏乐器。在全国范围内,从民间歌曲到曲艺演唱,击打碟子和酒盅的也不算少,而鲁南五大调的敲碟、打碗、击酒盅是很讲究的,鲁南“五大调“的敲击则是别有一番风格的,他们敲击轻重均匀,节奏平稳且衬托出曲调的跌宕起伏,令人有着无限的遐想。因为鲁南“五大调”中经常运用拖腔的手法来进行演唱,所以曲调的伴奏乐器的主要功用就是托腔和保调。 (三)鲁南五大调的唱腔咬字
语言是民间歌曲的载体、民间歌曲是音乐化了的语言。民间歌曲的歌词与唱腔的关系历来十分密切,歌词表义、唱腔表情,二者共同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思想。而鲁南五大调所用的唱腔正属于山东方言。
鲁南五大调唱腔咬字中有着的衬句应用。五大调中经常有一些没有意义的衬词(例如:哎、咳、呀、哟----),和旋律结合构成了带有一定粉饰性的乐句、乐节,我们把它们叫做衬句,分大、小两种。然而他又与劳动号子中的“哎咳哟----”不一样,因为这些字词在有的劳动号子中就是它的主要歌词,而在别的民间歌曲中就是起陪衬的作用。山东民间歌曲中的衬句很繁盛,有各种表演方式,它是民间音乐中音律的一种展开方式,这对构成民间歌曲的格调起非常重要的功用性。
总的来说,五大调的唱腔咬字中的拖腔在民间歌曲中的用法虽然不一样,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点,拖腔是旋律發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民歌的情感有着进一步的延伸;第二点,拖腔的旋律有着及高的总结性,格调上的性能最突出;第三点,拖腔的音域比较宽,节奏的变化很多,需要较高的技术来表演。
参考文献
[1] 绪红霞:鲁南五大调的演唱风格与音乐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 刘清,蔡际洲:鲁南五大调考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03)。
作者简介:
郭那那(1992-),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关键词:鲁南五大调;艺术特点;风格韵味
一、鲁南五大调简介
鲁南五大调是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为核心的地方歌曲,活跃在“郯城镇”“马头镇”一带,所以有些人把他叫做“郯马调”,本地人也把他叫做“五大调”。80 多岁的老艺人张怀春曾说,清朝康熙年间,郯城马头镇就有“马头调”和“满江红”了,并且也有了专门从事演唱的艺人。后来又传来了“淮调”、“大寄生草”等大调调。按此推算,鲁南五大调在郯城与马头镇演唱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鲁南“五大调”的范围很广泛,在整个鲁东南地区都有他的余韵,是齐鲁之音重要的一部分。鲁南“五大调”的产生也是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以山东日照为主的日照“满江红五大调”一说,还有一种更为贴切的说法就是在江苏一带传至而来,因为鲁南“五大调”中的音与江浙一带的小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这一种说法被普遍认同。鲁南“五大调”现存有130多首歌曲,之所以称呼为“五大调”是是因为他其中包含有五种曲牌,分别为“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这五种曲牌中每种曲牌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五种曲牌以“满江红”这一曲牌最为流传,在山东一带流传着有《满江红·四盼》最为流传,也为“五大调”增光添彩。鲁南“五大调”在他的结构上也是别具风采,其创作的结构较为复杂,但同时也有与歌词相关联形成了细腻婉转,悠悠流长,高扬低垂,跌宕起伏,旋律婉转含蓄的特点,且字少腔多,擅长用拖腔来展现其独特的风格。
二、鲁南五大调艺术特点
鲁南五大调的艺术特点有鲜明的表演形式,可分为群唱和坐唱两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子什么的特点。伴奏乐器也是鲁南五大调的一大特点,他的伴奏乐器与乐曲的整体结构相联结,并利用多种手法来展现以及他的唱腔咬字来体现他的特点下面两点来具体介绍鲁南五大调艺术特点。
(一)鲁南五大调的表演形式
“五大调”的表演形式与唐代的坐立伎和站立伎是有几分相似的。鲁南五大调的表演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群唱,主要活跃在日照等地区,参与的演奏者多是乡土百姓。群唱的表演者一般有10人左右,他们是并排或者站成两排表演,第一排的表演者手里分别持有筷子和碗或者是酒盅,第二排表演者则是用二胡,三弦等演奏乐器,演唱者则是边伴奏边演唱。他们的演唱爽朗生动,热情豪放,听者感觉像是远方到来的客人被热情的款待一般。另一种表演方式是坐唱,而坐唱主要活跃在郯城等地,参与表演的人数为3-5人左右不等,而他们专门演唱的表演和则为两人,剩余的表演者都作为伴奏者。坐唱的伴奏以是三弦为主,其次是二胡,其他的乐器视情况而定,可增可减。而筷子和碗碟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坐唱的表演形式是他们围成一个圆形,或者坐在桌子周围相视而唱,这种表演的方式如同在戏楼里表演的曲艺一般,生动且贴切的感觉。
(二)鲁南五大调的伴奏乐器
鲁南五大调的伴奏乐器也是一大亮点。鲁南五大调是有伴奏的民间歌曲演唱,在郯城县的马头镇,五大调演唱的伴奏乐器很多,如三弦、扬琴、二胡、琵琶、笛子、苼、柳琴、阮、大小花鞭、云锣、小鼓、竹板、撒拉几等等。上世纪 40、50 年代,扬琴也进入了五大调的伴奏行列。三弦为主弦,定弦法也很特殊,
为小字组的5,6和小字一组的3,即合四工,听老人讲这是前人流传下来的方法。击打碟子酒盅也是伴奏乐器。在全国范围内,从民间歌曲到曲艺演唱,击打碟子和酒盅的也不算少,而鲁南五大调的敲碟、打碗、击酒盅是很讲究的,鲁南“五大调“的敲击则是别有一番风格的,他们敲击轻重均匀,节奏平稳且衬托出曲调的跌宕起伏,令人有着无限的遐想。因为鲁南“五大调”中经常运用拖腔的手法来进行演唱,所以曲调的伴奏乐器的主要功用就是托腔和保调。 (三)鲁南五大调的唱腔咬字
语言是民间歌曲的载体、民间歌曲是音乐化了的语言。民间歌曲的歌词与唱腔的关系历来十分密切,歌词表义、唱腔表情,二者共同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思想。而鲁南五大调所用的唱腔正属于山东方言。
鲁南五大调唱腔咬字中有着的衬句应用。五大调中经常有一些没有意义的衬词(例如:哎、咳、呀、哟----),和旋律结合构成了带有一定粉饰性的乐句、乐节,我们把它们叫做衬句,分大、小两种。然而他又与劳动号子中的“哎咳哟----”不一样,因为这些字词在有的劳动号子中就是它的主要歌词,而在别的民间歌曲中就是起陪衬的作用。山东民间歌曲中的衬句很繁盛,有各种表演方式,它是民间音乐中音律的一种展开方式,这对构成民间歌曲的格调起非常重要的功用性。
总的来说,五大调的唱腔咬字中的拖腔在民间歌曲中的用法虽然不一样,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点,拖腔是旋律發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民歌的情感有着进一步的延伸;第二点,拖腔的旋律有着及高的总结性,格调上的性能最突出;第三点,拖腔的音域比较宽,节奏的变化很多,需要较高的技术来表演。
参考文献
[1] 绪红霞:鲁南五大调的演唱风格与音乐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 刘清,蔡际洲:鲁南五大调考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03)。
作者简介:
郭那那(1992-),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