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小学数学作为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学习与未来成长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计算教学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借此发展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对教学与学生个人终身发展都意义重大。文章结合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及对策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今后成长成才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普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要对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为其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
(一)忽视计算教学,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部分教师与学生群体中存在对计算教学不重视,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如今综合育人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目标理解不透彻,主要仍旧依靠教材与教辅资料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培养,仍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自身的思维特点与数学的抽象性存在一定的冲突,在缺乏有效方法引导时,学生由于无法成功解题而产生的挫败感都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影响主动发展计算能力的积极性。
(二)教学缺乏灵活性导致思维定势的产生
在实际的小学生计算解题过程中,存在部分小学生表现出无法成功解题时也不会转换思路化解难度的现象。教学形式的单调以及对学生计算解题方法传授的单一性,会导致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不愿主动思考其他更多可能的计算方法,限制了数学思维的提升,不利于个人成长。
(三)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而言是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提高计算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实际情况是小学生往往由于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好动、爱闹等特点,导致在主要由数学符号组成的计算教学中,更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自控力明显不足。在不良计算习惯影响下,例如不验算、主观运用看似简单实则错误的运算法则计算等,直接限制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重视计算教学,增强计算积极性
教师应当在以教材与教辅资料为主的教学之余,更要围绕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来灵活地融入进更多适合学生进行学习与训练的教学内容,尤其是计算教学内容。要通过提升计算教学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来增强小学生进行计算与发展计算能力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对于提升计算能力的重视程度,驱使他们更加自愿地去主动发展计算能力。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加法结合律”教学中,教师可将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设计成一道趣味数学题,让学生通过参与趣味活动来进行解题,从而快速准确地对运算律进行掌握,并能够激发对计算的兴趣。例如“2+7+3”,可用PPT或视频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进行分别结合相加来直观展示,也可请12个小朋友,通过“好朋友手拉手”的游戏,分为2、7、3个小团队,然后教师引导他们分别通过“7+3”、“2+7”的方式来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结合律的应用。
(二)打破思维定势,教授多种计算方法
小学生在掌握某一计算方法后,如若缺乏其他方法的启迪,或教师有意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将很容易在长期使用同一方法做题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势。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丰富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增强计算能力。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结尾,涉及到数学文化关于“格子乘法”的数学知识。教师则借助格子乘法的范例,为学生进一步讲解其具体的应用,通过格子的直观图形来有效降低学生通过列竖式或验算时由于忘记进位、相加时错位、抄错竖式答案等计算问题发生。或将一些特殊或常见的三位数乘乘法的例题所涉及到的巧算、速算技巧传授给学生。例如导入部分的145×12,则可提前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而不是概念),将其看做(10+2)个145相加,然后分别用145×10和145×2计算。
(三)及时查漏补缺,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小学生而言是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提高计算水平的重要因素。但越到高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月难以纠正。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暴露出的不足,及时通过查漏补缺纠正存在的错误计算习惯,并且要有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有学生在“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如14.7-1.01,总是下意识地按照整数计算的方式,将两个加数或减数的小数最后一位对齐,将其算作14.7-10.1的结果。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彻底弄清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具体影响,做题时通过列竖式、在小数点下方做标记等方式来避免问题。平时教师也要有意要求学生除了列竖式验算之外,还要在计算之后养成对照横式与竖式计算过程及要素是否抄错的习惯,而不是只看两者的答案是否一致。平时也可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搜集一些巧妙的计算方法,当学生的方法正确应用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产生更主动探究多种计算方法的动力。
结语
生活处处是数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对于今后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通过打破思维定势、发展计算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等途径着手,引导学生从被动计算到主动计算、喜欢计算的转变,培养其自主训练计算能力的意识,为其数学核心素养与个人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纳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对策探究[J].读写算,2020(16):74.
[2]巩建文.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68):65-66.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及对策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今后成长成才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普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要对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为其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
(一)忽视计算教学,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部分教师与学生群体中存在对计算教学不重视,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如今综合育人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目标理解不透彻,主要仍旧依靠教材与教辅资料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培养,仍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自身的思维特点与数学的抽象性存在一定的冲突,在缺乏有效方法引导时,学生由于无法成功解题而产生的挫败感都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影响主动发展计算能力的积极性。
(二)教学缺乏灵活性导致思维定势的产生
在实际的小学生计算解题过程中,存在部分小学生表现出无法成功解题时也不会转换思路化解难度的现象。教学形式的单调以及对学生计算解题方法传授的单一性,会导致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不愿主动思考其他更多可能的计算方法,限制了数学思维的提升,不利于个人成长。
(三)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而言是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提高计算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实际情况是小学生往往由于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好动、爱闹等特点,导致在主要由数学符号组成的计算教学中,更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自控力明显不足。在不良计算习惯影响下,例如不验算、主观运用看似简单实则错误的运算法则计算等,直接限制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重视计算教学,增强计算积极性
教师应当在以教材与教辅资料为主的教学之余,更要围绕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来灵活地融入进更多适合学生进行学习与训练的教学内容,尤其是计算教学内容。要通过提升计算教学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来增强小学生进行计算与发展计算能力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对于提升计算能力的重视程度,驱使他们更加自愿地去主动发展计算能力。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加法结合律”教学中,教师可将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设计成一道趣味数学题,让学生通过参与趣味活动来进行解题,从而快速准确地对运算律进行掌握,并能够激发对计算的兴趣。例如“2+7+3”,可用PPT或视频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进行分别结合相加来直观展示,也可请12个小朋友,通过“好朋友手拉手”的游戏,分为2、7、3个小团队,然后教师引导他们分别通过“7+3”、“2+7”的方式来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结合律的应用。
(二)打破思维定势,教授多种计算方法
小学生在掌握某一计算方法后,如若缺乏其他方法的启迪,或教师有意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将很容易在长期使用同一方法做题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势。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丰富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增强计算能力。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结尾,涉及到数学文化关于“格子乘法”的数学知识。教师则借助格子乘法的范例,为学生进一步讲解其具体的应用,通过格子的直观图形来有效降低学生通过列竖式或验算时由于忘记进位、相加时错位、抄错竖式答案等计算问题发生。或将一些特殊或常见的三位数乘乘法的例题所涉及到的巧算、速算技巧传授给学生。例如导入部分的145×12,则可提前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方法(而不是概念),将其看做(10+2)个145相加,然后分别用145×10和145×2计算。
(三)及时查漏补缺,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小学生而言是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提高计算水平的重要因素。但越到高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月难以纠正。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暴露出的不足,及时通过查漏补缺纠正存在的错误计算习惯,并且要有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有学生在“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如14.7-1.01,总是下意识地按照整数计算的方式,将两个加数或减数的小数最后一位对齐,将其算作14.7-10.1的结果。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彻底弄清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具体影响,做题时通过列竖式、在小数点下方做标记等方式来避免问题。平时教师也要有意要求学生除了列竖式验算之外,还要在计算之后养成对照横式与竖式计算过程及要素是否抄错的习惯,而不是只看两者的答案是否一致。平时也可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搜集一些巧妙的计算方法,当学生的方法正确应用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产生更主动探究多种计算方法的动力。
结语
生活处处是数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对于今后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意义重大。教师必须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通过打破思维定势、发展计算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等途径着手,引导学生从被动计算到主动计算、喜欢计算的转变,培养其自主训练计算能力的意识,为其数学核心素养与个人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纳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对策探究[J].读写算,2020(16):74.
[2]巩建文.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6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