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社会对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人才)的需要急剧上升。能听会说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现在的英语教学却普遍存在“聋哑症”。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学英语改革重点是改变过去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忽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一、中学生英语听力薄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知识的掌握
(1)没有掌握正确的语音。一些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单词的发音不正确。这影响了他们的听力,遇上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音的时候,他们就无所适从,对于同音异形词,他们更是没有能力辨别,另外,英美语音的差异也对他们构成了障碍。
(2)词汇量不够。词汇量的大小以及对词义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
(3)语法知识掌握不好。听力差的学生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所以对所听内容无法理解,对他们而言,听到的只是断续的单词,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或者篇章的意义。
2、逻辑知识
(1)在听力理解中,单有辨音能力是不够的。要对连续语流进行同步释义和反应,还必须具备依照语法和逻辑知识识别句中词语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例如,当听到/hiz red e?buk/这串语音信息时,正确的理解是He has read the book,而不会理解为He is red the book。作出这种正确判断的不是辨音能力,而是语法和逻辑认定能力参与了对语音信息的判断。这种判断是一种直觉反应,是一种语感。但是很多学生却缺乏这种能力。
3、听力技能与听力习惯
重读、弱读、连读、语调、意群等的技巧对听力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读、语调的变化会改变语句的意思,给句子带来不同的理解,意群的分辨也会影响听者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如下列各组句子用词相同,但由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使句子意思起了完全不同的变化,读起来意群自然有别:
A1.John said,“My father is here.”
A2.“John”,said my father,“is here.”
B1.Jerry said,“The boss is stupid.”
B2.“Jerry,”said the boss,“is stupid.”
在听力过程中,不同的听力习惯会导致不同的听力效果。良好的听力习惯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心平气和。它要求听者集中心智,排除杂念,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二是速记习惯。它要求听者边听边将所听到的重要信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速记,以免遗漏;三是弃“前”保“后”原则,即如果漏掉某题后,应暂时跳过而让思维随听力材料继续,不能为了一题而放弃后面内容。
好些学生没有正确的听力方法,他们不懂得在做听力理解的时候从整体上把握语音信息内容很重要。他们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成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他们力图把每个句子甚至每个单词都弄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和单词便停下来思索,或者感到十分恐慌。
4、听力材料的类型
对话、新闻、故事等由于其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对听者听力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同时,听力过程受许多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即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民族、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了解),信息量的掌握程度和知识面的寬窄(即对基本常识和其它学科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心理因素(即情感、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提高听力的教学策略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丰富知识并同时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和实践过程。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1.从营造语言环境入手,强化听力意识。
(1)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创设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外语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努力排除母语的干扰,老师用学过的英语讲解新词、新句型和课文。
(2)鼓励学生课外多听英语录音、广播、英语电视节目。语言能力的发展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因而,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利用原版原声资料,开辟英语会话角,举办听力、朗读、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创造一种听外语的氛围,对提高听力很有帮助。
2.从培养听力入手,充分协调语音、语法、词汇等因素的功能。
众所周知,影响听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涉及语音、语调、语法及词汇等诸多方面。因单词发音不准确、语法运用不熟练、词汇量不足及对句子重音的各种语调表意功能的不理解,均会对提高听力带来困难。
(1)过好语音、语法关。有的学生在听听力材料比他们的实际阅读水平及口语水平低时,仍感觉困难,一看听力材料又恍然大悟,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忽视语音、语调、语法的学习,经常把won’t-want,listen-lesson等简单的词混听,造成听力的失误。
(2)过好词汇关。要能顺畅地接收和理解言语信号就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否则,一切技能训练将成为空话。心理学研究表明,词汇量的增加,不是靠孤立、机械地记忆单词,而是通过各种语言场景去接触它,运用它。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3.从加强技巧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听力。
影响当今学生听力的另一障碍是心理过分紧张。有的学生把听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细节上,在某个词、句、音上纠缠,而不是在内容上及大意上。因此在做听力训练时,要求学生放松精神。拿到听力材料时,抓紧把题目要求及各选项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即使有个别词卡住,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对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关键词及时记下。要特别注意听首句、尾句,因为首句往往是说明说话者的目的及主要内容,尾句是对内容的小结。
4.从拓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入手,提高学生听力。
听力材料所涉及的知识,并不一定是单向的,通常是诸方面知识交织在一起。有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知识,也有英美历史背景知识。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科技等知识,才能触类旁通,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同时也要掌握口语交际项目及常用的套语。
总之,听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反复循环的过程。听力能力的提高要以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为基础,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前提。
一、中学生英语听力薄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知识的掌握
(1)没有掌握正确的语音。一些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单词的发音不正确。这影响了他们的听力,遇上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音的时候,他们就无所适从,对于同音异形词,他们更是没有能力辨别,另外,英美语音的差异也对他们构成了障碍。
(2)词汇量不够。词汇量的大小以及对词义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理解。
(3)语法知识掌握不好。听力差的学生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所以对所听内容无法理解,对他们而言,听到的只是断续的单词,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或者篇章的意义。
2、逻辑知识
(1)在听力理解中,单有辨音能力是不够的。要对连续语流进行同步释义和反应,还必须具备依照语法和逻辑知识识别句中词语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例如,当听到/hiz red e?buk/这串语音信息时,正确的理解是He has read the book,而不会理解为He is red the book。作出这种正确判断的不是辨音能力,而是语法和逻辑认定能力参与了对语音信息的判断。这种判断是一种直觉反应,是一种语感。但是很多学生却缺乏这种能力。
3、听力技能与听力习惯
重读、弱读、连读、语调、意群等的技巧对听力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读、语调的变化会改变语句的意思,给句子带来不同的理解,意群的分辨也会影响听者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如下列各组句子用词相同,但由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使句子意思起了完全不同的变化,读起来意群自然有别:
A1.John said,“My father is here.”
A2.“John”,said my father,“is here.”
B1.Jerry said,“The boss is stupid.”
B2.“Jerry,”said the boss,“is stupid.”
在听力过程中,不同的听力习惯会导致不同的听力效果。良好的听力习惯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心平气和。它要求听者集中心智,排除杂念,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二是速记习惯。它要求听者边听边将所听到的重要信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速记,以免遗漏;三是弃“前”保“后”原则,即如果漏掉某题后,应暂时跳过而让思维随听力材料继续,不能为了一题而放弃后面内容。
好些学生没有正确的听力方法,他们不懂得在做听力理解的时候从整体上把握语音信息内容很重要。他们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成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他们力图把每个句子甚至每个单词都弄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和单词便停下来思索,或者感到十分恐慌。
4、听力材料的类型
对话、新闻、故事等由于其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对听者听力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同时,听力过程受许多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即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民族、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了解),信息量的掌握程度和知识面的寬窄(即对基本常识和其它学科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心理因素(即情感、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提高听力的教学策略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丰富知识并同时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和实践过程。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1.从营造语言环境入手,强化听力意识。
(1)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创设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外语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努力排除母语的干扰,老师用学过的英语讲解新词、新句型和课文。
(2)鼓励学生课外多听英语录音、广播、英语电视节目。语言能力的发展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因而,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利用原版原声资料,开辟英语会话角,举办听力、朗读、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创造一种听外语的氛围,对提高听力很有帮助。
2.从培养听力入手,充分协调语音、语法、词汇等因素的功能。
众所周知,影响听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涉及语音、语调、语法及词汇等诸多方面。因单词发音不准确、语法运用不熟练、词汇量不足及对句子重音的各种语调表意功能的不理解,均会对提高听力带来困难。
(1)过好语音、语法关。有的学生在听听力材料比他们的实际阅读水平及口语水平低时,仍感觉困难,一看听力材料又恍然大悟,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忽视语音、语调、语法的学习,经常把won’t-want,listen-lesson等简单的词混听,造成听力的失误。
(2)过好词汇关。要能顺畅地接收和理解言语信号就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否则,一切技能训练将成为空话。心理学研究表明,词汇量的增加,不是靠孤立、机械地记忆单词,而是通过各种语言场景去接触它,运用它。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3.从加强技巧训练入手,培养学生听力。
影响当今学生听力的另一障碍是心理过分紧张。有的学生把听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细节上,在某个词、句、音上纠缠,而不是在内容上及大意上。因此在做听力训练时,要求学生放松精神。拿到听力材料时,抓紧把题目要求及各选项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即使有个别词卡住,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对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关键词及时记下。要特别注意听首句、尾句,因为首句往往是说明说话者的目的及主要内容,尾句是对内容的小结。
4.从拓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入手,提高学生听力。
听力材料所涉及的知识,并不一定是单向的,通常是诸方面知识交织在一起。有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知识,也有英美历史背景知识。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科技等知识,才能触类旁通,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同时也要掌握口语交际项目及常用的套语。
总之,听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反复循环的过程。听力能力的提高要以学生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为基础,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