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这是新课标的第一理念,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就成为贯彻这一理念的题中之义。为此,我结合教学实践,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学能力;自主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大多数学生辛辛苦苦地在学习,但是效果不好,质量不高,能力也较差,原因何在?经过几年教学探索,我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自学能力,而要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就是要有自学能力,因为也只有有了这种自学的能力,学生才会从课堂上悟出知识的本质,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那么怎样培养这种自学能力,以下就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积极构建高中数学“自学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环境和对自我的理解。学习过程对学习者来说,应是愉悦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本,构建“自学探究”教学模式,自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程序分为五步。
组织教学→自学探究→解疑设疑→练习反馈→小结作业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通过复习提问,复习已学知识,以达到知识的链接;讨论解疑,组织学生讨论已学知识,挖掘学习中的疑、难点,提出质疑,以澄清模糊认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教师设疑,创造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式组织教学。
(二)自学探究。
要充分体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认知的潜能,以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三)解疑设疑。
所谓解疑就是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谓设疑是教师站在学科知识的制高点上,通过对教材、教学大纲的感悟和钻研,系统地、分层次地、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四)小结作业。
即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归纳和提炼,同时让学生通过作业消化吸收新知识,完成认知过程。
二、自学中注意阅读能力培养
在这方面,老师的合理引导、详细说明、和认真指点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着力于学生应该“读什么”及“怎样读”。“读什么”主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然后是对其练习和课外读物的选择。“怎样读”是这部分的核心。好方法多种多样,但往往离不开“查”、“思”、“练”三个方面:
所谓“查”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概念,较为生疏的问题,比如:符号“x∈J”中的“J”表于什么?“三面角”是什么样的角?复数与点与向量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这时要学会在向别人请教前,自己先去查找相应资料,尽量通过对不同种样、不同层次的书籍,来对它进行了解和把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查”是自学体现的第一步,是开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
所谓“思”是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读而不思,无异于囫囵吞枣,只有所读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思考融合在一起,才会学有所得。但这种对数学的理解,也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现出差异,表现为机械的、联系的、逻辑的、创造性的四种层次的理解水平。由此,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水平进而作不同程度的指引。
所谓“练”是指将阅读到的知识加以巩固,更深一层地掌握所学内容。老师可以在学生“练”后,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并学会现实中的运用,使学生懂得了数学本身是从量和形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积累知识,为实现由知识到素质,进而发展成为能力做好准备。
三、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一)培养把握自学的内外条件的能力把握自学的内外条件对于高中生学习数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说来,学习数学需要安静的环境;但客观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我们现在是班级授课制,一个班五十人左右,教室的学习环境未必安静。而在家里也会有诸如电视、朋友来访等的干扰。老师指导自学的水平,教学的水平也未必如人意等,这就需要培养自治能力。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待教师和他人约束、监督便能自觉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学会闹中取静,如在环境“不宜”时,手脑并用且多动手,解决问题要难易适当。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留在“好环境”下进行。
(二)培养监控自学活动过程的能力自学目标要通过自学过程来实现。高中生应具有完整的高效的自学过程,并有主动驾驭自学过程的能力。自学的监控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学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意志能力。自学能力的情意要素优化与自学能力的智能要素的优化是相辅相存的。一个人只有克服自身的盲目冲动,克服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才能全身心地进行学习,全面发展。在自学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干扰,这就需要对自学活动进行强化,以不致使自学活动中断。然而。数学自学活动有时遇到一个稍难的问题也会使其中断,甚至使学生丧失信心。此时,应尽快让学生继续自学活动。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让学生胸中有目标,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排除干扰,磨练意志。
(三)培养反思、评价自学活动结果的能力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能力在训练中提高。任何知识的学习和任何能力的掌握程度都需要一定的评价手段来检验。学习高中数学也不例外。比如学习了某章某节,要求学生关上书本回顾知识体系,进行自我反思。自己从另一本参考书中选出一些题来组成自测题,或者用别人拟好的自测题来检查自学的结果。既可达到强化的目的,又能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拟定自学计划提供借鉴。我们在进行“由教到导”的实验时,让学生一题多变,或自编题目,然后自己给出解答,或者指出无解的原因,效果较好。
总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配合,相信高中数学教学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学能力;自主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大多数学生辛辛苦苦地在学习,但是效果不好,质量不高,能力也较差,原因何在?经过几年教学探索,我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自学能力,而要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就是要有自学能力,因为也只有有了这种自学的能力,学生才会从课堂上悟出知识的本质,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那么怎样培养这种自学能力,以下就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积极构建高中数学“自学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环境和对自我的理解。学习过程对学习者来说,应是愉悦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本,构建“自学探究”教学模式,自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程序分为五步。
组织教学→自学探究→解疑设疑→练习反馈→小结作业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通过复习提问,复习已学知识,以达到知识的链接;讨论解疑,组织学生讨论已学知识,挖掘学习中的疑、难点,提出质疑,以澄清模糊认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教师设疑,创造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式组织教学。
(二)自学探究。
要充分体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认知的潜能,以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
(三)解疑设疑。
所谓解疑就是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谓设疑是教师站在学科知识的制高点上,通过对教材、教学大纲的感悟和钻研,系统地、分层次地、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四)小结作业。
即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归纳和提炼,同时让学生通过作业消化吸收新知识,完成认知过程。
二、自学中注意阅读能力培养
在这方面,老师的合理引导、详细说明、和认真指点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着力于学生应该“读什么”及“怎样读”。“读什么”主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然后是对其练习和课外读物的选择。“怎样读”是这部分的核心。好方法多种多样,但往往离不开“查”、“思”、“练”三个方面:
所谓“查”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概念,较为生疏的问题,比如:符号“x∈J”中的“J”表于什么?“三面角”是什么样的角?复数与点与向量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这时要学会在向别人请教前,自己先去查找相应资料,尽量通过对不同种样、不同层次的书籍,来对它进行了解和把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查”是自学体现的第一步,是开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
所谓“思”是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读而不思,无异于囫囵吞枣,只有所读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思考融合在一起,才会学有所得。但这种对数学的理解,也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现出差异,表现为机械的、联系的、逻辑的、创造性的四种层次的理解水平。由此,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水平进而作不同程度的指引。
所谓“练”是指将阅读到的知识加以巩固,更深一层地掌握所学内容。老师可以在学生“练”后,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并学会现实中的运用,使学生懂得了数学本身是从量和形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积累知识,为实现由知识到素质,进而发展成为能力做好准备。
三、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一)培养把握自学的内外条件的能力把握自学的内外条件对于高中生学习数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说来,学习数学需要安静的环境;但客观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我们现在是班级授课制,一个班五十人左右,教室的学习环境未必安静。而在家里也会有诸如电视、朋友来访等的干扰。老师指导自学的水平,教学的水平也未必如人意等,这就需要培养自治能力。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待教师和他人约束、监督便能自觉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学会闹中取静,如在环境“不宜”时,手脑并用且多动手,解决问题要难易适当。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留在“好环境”下进行。
(二)培养监控自学活动过程的能力自学目标要通过自学过程来实现。高中生应具有完整的高效的自学过程,并有主动驾驭自学过程的能力。自学的监控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学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意志能力。自学能力的情意要素优化与自学能力的智能要素的优化是相辅相存的。一个人只有克服自身的盲目冲动,克服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才能全身心地进行学习,全面发展。在自学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干扰,这就需要对自学活动进行强化,以不致使自学活动中断。然而。数学自学活动有时遇到一个稍难的问题也会使其中断,甚至使学生丧失信心。此时,应尽快让学生继续自学活动。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让学生胸中有目标,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排除干扰,磨练意志。
(三)培养反思、评价自学活动结果的能力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能力在训练中提高。任何知识的学习和任何能力的掌握程度都需要一定的评价手段来检验。学习高中数学也不例外。比如学习了某章某节,要求学生关上书本回顾知识体系,进行自我反思。自己从另一本参考书中选出一些题来组成自测题,或者用别人拟好的自测题来检查自学的结果。既可达到强化的目的,又能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拟定自学计划提供借鉴。我们在进行“由教到导”的实验时,让学生一题多变,或自编题目,然后自己给出解答,或者指出无解的原因,效果较好。
总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配合,相信高中数学教学会迎来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