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注重挖掘一些土特产包装中蕴含的文化和趣味,从中寻找有关地域和人文的感受。本文主要分析了土特产包装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地域性材料、地域文化元素、地域性形态、地域性色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土特产包装中地域设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土特产包装;地域设计;探究
要提高土特产的销量,便离不开充满当地特点和元素的包装。而要为土特产设计出适合的包装,就一定要了解其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等。土特产包装不但可以对产品起到保护作用,还能传播并弘扬当地文化,吸引更多消费者及游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土特产包装和地域之间的关系
土特产一词中,“土”字指的便是本土所固有的,原汁原味的事物,而土特产即是一个地域所独有的,知名度较高的产品。地域文化和当地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地域特色为土特产罩上了一块充满神秘感的面纱,使其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诱惑力。因此,必须要在土特产包装上充分展示出当地的地域特点及文化,使包装具备较强的地域性、文化性等特征,以吸引受众的注意。
国内不少有名的旅游胜地,就是借助了极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及其外包装,起到全面推广自己的作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象征着当地人们的素质及文化品位,乃至于成为了当地特色的主要代表。比如讲到“瓷器”时,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景德镇,而谈到“风筝”时,就会立即联想到烟台,提到“惠山泥人”,就会想到江苏无锡。所以,土特产能够成为代表一个地域的“名片”,帮助人们认识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特点。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效用。所以,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加入地域特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特产的销售效果。
二、土特产包装中地域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采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包装
使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土特产包装,可以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增强土特产的地方特色。一般土特产的包装都能够就地取材,只需将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就可以直接利用。在选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包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材料的就地性特点
在进行土特产包装时,可以采用当地产出的自然包装材料,以此打造个性化品牌。比如,可选用竹子、木头、稻草、泥土、柳条、藤、棕、茎叶、玉米皮等,对土特产进行包装。较为典型的例子有:福建用竹笋皮包装茶叶、海南用椰子壳包装纪念品等,也有的地区采用烧制的陶器或是玻璃制品包装土特产。在挑选包装材料时,需要重点考虑包装的适用性,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民族地区特有风俗习惯的适应性。我国疆域广阔,有众多少数民族,且城乡差异较大,各地审美及文化皆有不同。所以在土特产设计中,应遵循当地的文化特点,不可张冠李戴。比如不能将南方的竹子用于北方水果的包装,也不能用易拉罐包装四川泡菜等。
2、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文化内涵
对土特产进行包装是为了突出其视觉形象,因此需要在其包装中加入地域文化内涵。比如梅花象征高洁,荷花代表清廉,葫芦谐音福禄,兰花象征典雅等。在国内土特产的自然包装材料当中,竹子属于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绿色的竹子可以为土特产包装增添自然的色彩,并且竹子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韧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长寿、气节等。
3、利用材料的自然肌理
材料的肌理可以营造出土特产包装的视觉、触觉等效果,向消费者传达各式各样的讯息。比如日本设计师所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就是采用了视觉和触觉相融合的理念,将猕猴桃的表皮肌理运用到包装中,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商品的信息。材料肌理并非需要覆盖全部包装,有时候也可以局部使用。土特产包装除了采用自然材料之外,还可以运用塑料、纸张等,借助一些加工工艺在其上面制作出仿真的石纹、木纹等,打造出亲近自然之感。
(二)吸收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包装
吸收地域文化元素,首先需要了解民间美術形式。地域性是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民间美术形成并发展的核心途径。民间美术属于糅合在人民实际生活当中的艺术模式,其诞生、发展、传播都离不开特定地域中各类因素的影响,如人文因素、生产因素等,都会使得民间美术构成独有的地域风貌。因此,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也必须要与民间美术相融合。从形式角度讲,需要使包装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民俗色彩;从品牌化角度讲,需要使包装形成因地制宜、独具风情的艺术特色。
其次,吸收地域文化元素,还必须要挑选出适当的传统图案纹样。我国的传统纹样受到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讲求“天人合一”、“意必吉祥”,其形态丰富圆满,空灵洒脱,能够充分表达出我国民族的思想及情感。所以,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当中,也要融入美好与祥和的寓意,让包装设计倍增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厚重感。例如“龙威酒”以及“中国龙酒”,就是采用了“龙”字的图案作为包装设计主题,着重强调中华民族特有的“龙图腾”形象。
(三)结合地域性形态进行包装
利用地域性形态进行土特产包装时,可以模仿当地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比如参考豆荚的形态进行分隔式包装;参考橘子、椰子的形态设计创意包装等。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形态,借鉴并模仿各类生物的原型,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
此外,设计师要对当地的自然动植物进行解构,从自然界汲取养分,创造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设计形态。大自然可以为人类的各种设计带来灵感,通常最贴近自然的形态就是最美的形态。而人们对自然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大多数都来自于从不同角度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及了解。设计师要利用解构的方式创造出崭新的形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局限,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及逆向思维,对自然进行再次解读,从而设计出一些可以给人们带来奇妙观感的包装。
(四)利用地域性色彩进行包装
1、色彩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不同地域的人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喜好,也形成了固有的观点和审美。每个国家、民族的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都有所差异,所以在设计土特产的包装时,也必须要先了解各地区人民对色彩的偏好与忌讳。
2、利用地域色彩进行包装,要注重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产品自身的颜色会对其包装造成一定影响,有些土特产的包装直接运用了产品本来具有的色彩。而在包装设计中,不仅要学会利用具体的颜色,还应当适当采用抽象的色彩。颜色可以体现出冷暖、动静、软硬、口感、性别等,此外还能反映出不同的性格、气质特征。因此,在包装设计时,要注意把具体色彩和抽象色彩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孔府家酒的包装,就是使用了红、蓝、黑的颜色搭配,不但强调了该产品的特点,还取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3、要把握好颜色和意境之间的关系。多数情况下,土特产都能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当今城市里的人们,也有不少来自农村,土特产能勾起他们对家乡的回忆,让其怀念其老家的独特风味。而如果在外地旅游或出差时,为亲朋好友带上一些当地土特产,也能让人十分高兴。因此,土特产的包装也需要用色彩进行意境渲染,要讲求明快、和谐,打造出“美而不俗,浓而不腻,淡而不薄”的效果。
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土特产包装已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上升到了艺术品位的层次。土特产包装越是具有地域特征,就越容易走向世界。而品牌化的包装设计,也能够使产品赢得更多消费者与更广阔的市场。所以,土特产包装设计必须要全面发掘地域色彩及元素,推动土特产包装朝着品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星.地域文化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演绎[J].大众文艺,2012,03:58-59.
[2]张旗,吕林雪.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民间美术因素研究[J].包装工程,2012,10:1-4.
[3]贾琳琳,赵绍印.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品牌形象塑造[J].大众文艺,2012,10:56-57.
[4]潘阿芳.谈土特产包装的地域性设计[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12:92-94.
【关键词】:土特产包装;地域设计;探究
要提高土特产的销量,便离不开充满当地特点和元素的包装。而要为土特产设计出适合的包装,就一定要了解其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等。土特产包装不但可以对产品起到保护作用,还能传播并弘扬当地文化,吸引更多消费者及游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土特产包装和地域之间的关系
土特产一词中,“土”字指的便是本土所固有的,原汁原味的事物,而土特产即是一个地域所独有的,知名度较高的产品。地域文化和当地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地域特色为土特产罩上了一块充满神秘感的面纱,使其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诱惑力。因此,必须要在土特产包装上充分展示出当地的地域特点及文化,使包装具备较强的地域性、文化性等特征,以吸引受众的注意。
国内不少有名的旅游胜地,就是借助了极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及其外包装,起到全面推广自己的作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象征着当地人们的素质及文化品位,乃至于成为了当地特色的主要代表。比如讲到“瓷器”时,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景德镇,而谈到“风筝”时,就会立即联想到烟台,提到“惠山泥人”,就会想到江苏无锡。所以,土特产能够成为代表一个地域的“名片”,帮助人们认识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特点。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效用。所以,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加入地域特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特产的销售效果。
二、土特产包装中地域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采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包装
使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土特产包装,可以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增强土特产的地方特色。一般土特产的包装都能够就地取材,只需将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就可以直接利用。在选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包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材料的就地性特点
在进行土特产包装时,可以采用当地产出的自然包装材料,以此打造个性化品牌。比如,可选用竹子、木头、稻草、泥土、柳条、藤、棕、茎叶、玉米皮等,对土特产进行包装。较为典型的例子有:福建用竹笋皮包装茶叶、海南用椰子壳包装纪念品等,也有的地区采用烧制的陶器或是玻璃制品包装土特产。在挑选包装材料时,需要重点考虑包装的适用性,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民族地区特有风俗习惯的适应性。我国疆域广阔,有众多少数民族,且城乡差异较大,各地审美及文化皆有不同。所以在土特产设计中,应遵循当地的文化特点,不可张冠李戴。比如不能将南方的竹子用于北方水果的包装,也不能用易拉罐包装四川泡菜等。
2、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文化内涵
对土特产进行包装是为了突出其视觉形象,因此需要在其包装中加入地域文化内涵。比如梅花象征高洁,荷花代表清廉,葫芦谐音福禄,兰花象征典雅等。在国内土特产的自然包装材料当中,竹子属于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绿色的竹子可以为土特产包装增添自然的色彩,并且竹子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韧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长寿、气节等。
3、利用材料的自然肌理
材料的肌理可以营造出土特产包装的视觉、触觉等效果,向消费者传达各式各样的讯息。比如日本设计师所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就是采用了视觉和触觉相融合的理念,将猕猴桃的表皮肌理运用到包装中,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商品的信息。材料肌理并非需要覆盖全部包装,有时候也可以局部使用。土特产包装除了采用自然材料之外,还可以运用塑料、纸张等,借助一些加工工艺在其上面制作出仿真的石纹、木纹等,打造出亲近自然之感。
(二)吸收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包装
吸收地域文化元素,首先需要了解民间美術形式。地域性是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民间美术形成并发展的核心途径。民间美术属于糅合在人民实际生活当中的艺术模式,其诞生、发展、传播都离不开特定地域中各类因素的影响,如人文因素、生产因素等,都会使得民间美术构成独有的地域风貌。因此,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也必须要与民间美术相融合。从形式角度讲,需要使包装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民俗色彩;从品牌化角度讲,需要使包装形成因地制宜、独具风情的艺术特色。
其次,吸收地域文化元素,还必须要挑选出适当的传统图案纹样。我国的传统纹样受到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讲求“天人合一”、“意必吉祥”,其形态丰富圆满,空灵洒脱,能够充分表达出我国民族的思想及情感。所以,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当中,也要融入美好与祥和的寓意,让包装设计倍增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厚重感。例如“龙威酒”以及“中国龙酒”,就是采用了“龙”字的图案作为包装设计主题,着重强调中华民族特有的“龙图腾”形象。
(三)结合地域性形态进行包装
利用地域性形态进行土特产包装时,可以模仿当地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比如参考豆荚的形态进行分隔式包装;参考橘子、椰子的形态设计创意包装等。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形态,借鉴并模仿各类生物的原型,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
此外,设计师要对当地的自然动植物进行解构,从自然界汲取养分,创造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设计形态。大自然可以为人类的各种设计带来灵感,通常最贴近自然的形态就是最美的形态。而人们对自然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大多数都来自于从不同角度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及了解。设计师要利用解构的方式创造出崭新的形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局限,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及逆向思维,对自然进行再次解读,从而设计出一些可以给人们带来奇妙观感的包装。
(四)利用地域性色彩进行包装
1、色彩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不同地域的人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喜好,也形成了固有的观点和审美。每个国家、民族的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都有所差异,所以在设计土特产的包装时,也必须要先了解各地区人民对色彩的偏好与忌讳。
2、利用地域色彩进行包装,要注重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产品自身的颜色会对其包装造成一定影响,有些土特产的包装直接运用了产品本来具有的色彩。而在包装设计中,不仅要学会利用具体的颜色,还应当适当采用抽象的色彩。颜色可以体现出冷暖、动静、软硬、口感、性别等,此外还能反映出不同的性格、气质特征。因此,在包装设计时,要注意把具体色彩和抽象色彩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孔府家酒的包装,就是使用了红、蓝、黑的颜色搭配,不但强调了该产品的特点,还取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3、要把握好颜色和意境之间的关系。多数情况下,土特产都能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当今城市里的人们,也有不少来自农村,土特产能勾起他们对家乡的回忆,让其怀念其老家的独特风味。而如果在外地旅游或出差时,为亲朋好友带上一些当地土特产,也能让人十分高兴。因此,土特产的包装也需要用色彩进行意境渲染,要讲求明快、和谐,打造出“美而不俗,浓而不腻,淡而不薄”的效果。
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土特产包装已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上升到了艺术品位的层次。土特产包装越是具有地域特征,就越容易走向世界。而品牌化的包装设计,也能够使产品赢得更多消费者与更广阔的市场。所以,土特产包装设计必须要全面发掘地域色彩及元素,推动土特产包装朝着品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星.地域文化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演绎[J].大众文艺,2012,03:58-59.
[2]张旗,吕林雪.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民间美术因素研究[J].包装工程,2012,10:1-4.
[3]贾琳琳,赵绍印.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品牌形象塑造[J].大众文艺,2012,10:56-57.
[4]潘阿芳.谈土特产包装的地域性设计[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1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