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并悼念我国改革蓝图的参与者于光远同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闻于老日前驾鹤仙逝,不禁想起于老对自己心情常用的一句概括:亦悲亦喜。
  悲的是于老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年春节将至时,都一定会给老朋友们飞鸿传书。至少与我,已经连续25载逢春不辍……他在信中说的通常是一年来都做了什么大事,如访问哪些省市、编写哪些著作等,晚年则经常会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好让朋友们安心(参见附文)。如今,仅仅还有不到一年,他就将高寿百岁,但却就此人生止步——我和朋友们在春节再也收不到他的信了,岂非憾事!又岂能不悲?
  然而,我喜的又是他老人家已属高寿之年,历经坎坷风雨,慨然走到99周岁,对于我们人生而言,又绝对是万幸!绝对是值得羡慕的。更何况,于老所走过的这99年,以及他所做的那些不平凡的贡献,对于我们的国家,又是何等的重要啊!
  光远同志的告诫:“创新”时警惕“创旧”
  说到这里,我想后面都称于老为光远同志,以示尊敬。
  光远同志的一生可谓光辉不朽的一生,坦荡直言的一生,开诚布公的一生,同时充满智慧,而贡献卓著的一生。
  光远同志一生思考不辍,著作等身。他把一生中大部分时光用在了写书直言上。虽然环境变幻莫测,但他从不隐藏自己的观点。不论他的书,还是他的报告,内容涉猎都很广,但不管是经济理论,还是生活哲学,都是一看就懂,一听就明,深入浅出,辞短意长。他从不保留半句真话,而且智慧的火花不断,叫人看着、听着痛快极了。
  光远同志对我们的活动,从领导科学、科学学、交叉科学、战略学,再到管理学,不论是学术性的还是实践性的,都一直特别支持。任社科院副院长时,他曾积极推荐我参加社科院学部委员会,以便委员们更加了解管理科学。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每年的官产学恳谈会他都几乎一请便到,一到就一定会讲话,而每次他讲的内容都很具体务实,新鲜有趣,令人难忘。比如,他曾讲:“什么是企业家?就像一个小国的当家人。”在他最后一次参加我们恳谈会时,他曾掷地有声地提醒我们:“现在大家都爱讲创新。这是对的。但是要注意,比我们无法创新更坏的,是我们反而能‘创旧’!”当时因为时间原因,光远同志没能就他所创造的“创旧”一词展开解释。但是我后来由此感悟:当我们对一些现状不满意时,往往以为只要改变了,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就进步了。其实不然,我们往往在改变中会忘记过去的教训,重复过去的错误。
  在生活中,我也有机会经常和光远同志接触。在他每年春节给我写信的同时,我也每年春节都给他送花,并趁机与他敞开心扉长谈,请教各种问题。他也是谈笑风生。有一次和光远同志一起吃饭,他自嘲说:“我不吃鱼。大概和我姓于有关系。”而当他年过九旬时,曾开玩笑说:“以前毛主席老批判我,但是现在我可以批评他了。因为他不在了,而我还在!他是我的小弟弟!”然后孩子般地笑起来。我想这都是光远同志可亲可爱的地方。
  时光不留情,后来他说话已经很不方便了。而当我最后一次看他时,他紧握着我的手吃力地说:“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了……”那次探望时间很短,我已预感到下一个春节,我们很可能再见不到了。
  可以说,光远同志文如其人,言如其人。这种魅力是他的性格所决定的。
  光远同志的贡献:与小平同志促膝创改革
  但是也有“例外”,我唯一的一次见到光远同志不够“坦荡透明”。
  说到这儿,就要涉及光远同志这一生对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那就是他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和小平同志一起围绕十一届三中全会设计关于中国改革蓝图的人。也许正因为他一贯的坦荡和智慧,小平同志才会在关乎民族命运的大事筹划上,选择和他促膝长谈。而当年他们一起商量中国将怎样开启改革时,两人曾在几张纸上随谈随画——而那几张一字千金的草稿纸,光远同志一直珍藏着!但是,那次他和小平同志都谈了些什么,那几张纸上当时又都写了些什么,他却始终没有对外界一吐为快,而是一语带过。即便是他多年的挚友,包括我在内,他也只是小心地把一个抽屉慢慢打开一半,还没等别人看清楚,他又立即把抽屉关上了,然后向我们会心一笑。因而,至今没有人能有机会一睹那几张纸上的奥秘。据说,有关部门曾希望将其收藏,他也不肯在自己的余生中出让。由此可见,改革大业在他心中那种独一无二的分量。
  如今,光远同志虽然走了,但在我心中,他好像还在和我谆谆谈话。他的一生“自述”,我是看了又看……如今,又适逢新一届三中全会,我们改革大业处在新一轮重启的关键点上,他作为当年改革开放总设计的深度参与者,对于警惕“创旧”的锵锵告诫,将会始终在我们耳边回响。最后,把光远同志晚年给我的一封春节信件和大家分享,表达我的一份思念。
  我今年已是82岁的人,写东西难免罗嗦,请谅解我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其他文献
公司就是为了创造顾客——“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一言九鼎。  而如今也许倒过来才是真理,是顾客创造了品牌和公司。  以手机行业为例,昔日三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和黑莓纷纷陨落,苹果和三星却在5年之内实现了行业大逆转,其原因简单明了:因为后者创造了真正的客户需求。  今天,个性化的消费者已不再任人摆布,他们通过社会化媒体等渠道来表达和分享个人需求,完全能够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从而,他们已成为企业
期刊
你可能不知道喜达屋,但一定听说过喜来登或者威斯汀。实际上,后者只是喜达屋旗下9个酒店品牌中的两个代表而已。  在世界酒店与休闲服务行业中,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堪称佼佼者,旗下逾千家酒店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中国,更比其他国际酒店品牌领先一步。早在1985年,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便首次亮相,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进驻中国的国际品牌酒店。而那时,它的大多国际同行尚在中国的大门外四下张望
期刊
近日,有关诺基亚被收购的消息再次传出。这一次,收购者换成了微软。有消息称,诺基亚与微软曾启动了关于收购交易的谈判,但最终未能在价格上达成一致。  自从这个昔日的手机业霸主失势以来,关于其将被收购的传言便一直未曾停歇。此前传出华为公司有意收购诺基亚的消息还一度使诺基亚的股价大幅上涨。此外,三星、联想、苹果和Facebook等,也都是传闻的主角。  虽然上述传闻大多不实,但由此可见,市场上明显隐含着一
期刊
听上去难免有些不可思议,整整20年来,这个从张家口的一个小县城路边起步的企业始终保持盈利,不声不响,一步步做成了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的冠军。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发展亦没经历过折角。  从早期简单的瓷砖销售到拓展至卫浴产品,乃至近年从陶瓷代理商向家居卖场品牌拓展。是什么推动他们在这个被公认为鱼龙混杂、变化多端的行业中,稳步前行?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从事零售服务,始终抱有一个虔诚的态度。
期刊
许多HR为了提升管理效率,组织效能,纷纷引入各种管理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制定各种管理机制,试图从自身的改善来获得整体组织绩效的提升。然而,事与愿违,自从80后、90后走入职场,HR发现,无论公司怎样做,似乎都会有员工抱怨和不满,要怎么统一目标、文化,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呢?  俗话说:“没有不合适的父母,只有不懂事的孩子。”如今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则是“没有不合适的孩子,只有没有办法的父母。”
期刊
普通销售人员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什么?  销售过程是一个“三部曲”。第一,关系建立。让客户对销售人员感觉良好;第二,需求诊断。在前一环节基础上,了解客户有什么需求和问题,这时客户对销售人员的感觉会更好,认为销售人员真是来帮我解决问题的人;第三,才是给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荐产品和服务。  然而,普通销售人员常出的问题是:前两个环节都没有,直接进入第三步,对客户一开口就讲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会引起
期刊
组织提升篇  被抱怨声包围怎么办?  如果你管理着一个团队或者一个组织机构,你可能会发现闲聊总是在进行。但是,你能做什么呢?  1.承认一些抱怨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年轻时,第一份工作是在广播站工作,那时曾被警告士气低落。10年后回头再看,却可以把那段时间看做是黄金时期。聪明人总是在抱怨,因为他们在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  2.从问题的表面找到问题的实质。很多抱怨都是关于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的:停车和工作
期刊
或者正处于持续经济衰退中,或者正面临衰退,眼下全球的经济大环境真让人不得心安。而从被誉为“蓝色巨人”的世界级企业,到春笋般蓬勃兴起的私企,老板在危机之时首先想到的,永远是如何减员增效。于是,裁员风暴一轮紧似一轮。  而与以往不同,美国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数据表明,学历和工作能力已不再是企业决定谁去谁留的最重要因素。相反地,企业更倾向裁掉高薪职工,这让中高层管理者常常难逃厄运。  而如果你正好是一个脾
期刊
上一期我们一起剖析了合伙人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其实也就容易找到避免合伙人分道扬镳的办法,尤其是有效解决青春期企业分家危机的方法。为此,我将分期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要短梦,也要长梦  没有共同的目标,一定不能并肩远行。如果当初设计好了短期干什么、中期干什么、长期干什么,几个合伙创业者永远有干不完的事,就不会闹分家。我接触的很多能够做大做强的企业,就是最初想清楚了企业长期的目标,并制定了明确的中期
期刊
当个性化的消费者已能够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影响企业产品设计、研发、销售、服务,甚至成为企业战略的“决策者”时,企业该如何做?  也许你早就听说过沃尔玛把啤酒和尿布摆在一起的经典案例,这一做法最新的升级版是,让手电筒和蛋挞挨在一起。  啤酒和尿布紧邻,是为了满足照看孩子还要看足球比赛的爸爸。而这次把手电筒和蛋挞放一起,则是针对飓风季节来临时匆忙采购的顾客。他们需要一系列急救物品,但同时往往会希望及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