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员工内在鲜活力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HR为了提升管理效率,组织效能,纷纷引入各种管理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制定各种管理机制,试图从自身的改善来获得整体组织绩效的提升。然而,事与愿违,自从80后、90后走入职场,HR发现,无论公司怎样做,似乎都会有员工抱怨和不满,要怎么统一目标、文化,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呢?
  俗话说:“没有不合适的父母,只有不懂事的孩子。”如今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则是“没有不合适的孩子,只有没有办法的父母。”
  其实,无论哪个时代,员工内心的渴求都是有共性的,HR就是要寻找这种共性,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员工内在活力,变员工被动成长为主动成长。就好像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破壳是孵化生命。因此,HR运作组织的关键,是从内部突破,增强员工内动力。
  不妨以智立方为例,来看看提升员工内生动力的六大方法。
  风向:企业文化白皮书
  智立方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白皮书。首先开宗明义,表达我们是谁,要去哪里,有哪些规则是需要遵守的,什么是公司反对和抵制的。比如,公司尊重知识、尊重想法和创意、尊重实践,始终明确这样的主导风向。但这其中尤其要注意语境和表达方式,语言不能采用教导式的,而是要引导和熏陶,比如把所有公司的理念包上“故事的外衣”,春风化雨式地深入人心,让它在员工内心产生共鸣,使员工对公司逐渐信赖、依赖。
  熏陶:组织环境建设
  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在周围的环境中充满一些潜在语言,会慢慢地影响他的行为和思考。因此,在做组织环境建设时,要避免纯标语式的口号,这样很难进入人心。试着让它有创意,所有的大道理都可以转化成轻松幽默的文字,更容易让大家记住。
  比如小会议室写着“捞干的唠”,洗手间卫生纸边上写着“人生就像卫生纸,没事的时候少扯”,大会议室的钟表上写着“少说废话”等。
  评估:员工成长看得见
  在智立方,称员工为伙伴。让员工伙伴负责任地成长,看得见隧道那边的光。而不同的伙伴要的东西不一样,基层伙伴是要有所学,中层伙伴是要有所长,高层伙伴是要有所成就。
  人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被鼓舞的信心,公司每季度都有提名奖,看到员工快速负责任地成长,就要让他显现出来,每季度有成长之星、成长之组。员工受到鼓励后自然激情万丈。有个团队为宝马发布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配合,高标准严要求地工作,被评为季度成长之组,他们组获奖后把合影挂在墙上,写上“致没有遗憾的青春”。
  集训:激发团队创造力
  学习一定要变成一种信仰。公司每两周举行一次午餐交流会,业务系统的叫“教你三招”,创意系统的叫“口活一个钟”。一起午餐时分享各自创意的想法,如此持续坚持,就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创意中心的几个85后员工自己参赛“ONE SHOW”国际创意奖,拿到了中国区的创意金奖,把四块奖牌淡定地轻轻放在主管桌上,吓了主管一跳。
  集训时,智立方会把各地的伙伴,还有链条上的合作伙伴集中在一起,让大家集群作战,这时要把原有团队打散,突破部门界限,重组之后设同一个主题进行比武,目的是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企业实践中,常常会发现集团越来越大时,却“集而不团”,经常是20%的人扛着80%的责任,所以专业互补,合作经营会很重要。
  另外,智立方还有对外的大学生职前公益训练营,通过两周的课程,把职场必备素质的观念技能传达给学生,播撒未来快速成长的种子。
  关怀:家外之家计划
  在企业中,与其说大家在一起工作,不如说在一起生活。很多员工离职往往不是因为公司的大气候,而是因为团队的小环境。所谓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智立方在很多小地方设计彼此生活的互动感。
  比如“家外家计划”,公司力争“做事到位,作秀到点,做人到家”,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为人知的过去,或难以言表的苦衷,有可能是单亲家庭,可能母亲要住院,这些情况,公司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关怀和考虑到。
  一般公司能在母亲节时送个小礼物就不错了。但智立方的HR会打电话给员工的母亲说,“您的孩子在公司做得很好,同事都很喜欢他……”这是为了让每个母亲感觉她的孩子在这个组织中很放心,孩子的成长跟她的爱心是同步的。
  鼓励:给员工正能量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给员工带来新的正能量。对HR而言,首先要持续地、多角度地了解员工;其次是认同员工。员工没有天生的信心,外界的夸奖对他来讲很重要,即便是批评,也是建设性的,不能说你不好,而要说你可以更好。有时员工的信心就像一个气球,扎一下就会破,所以要呵护好。
  此外,公司还要感恩员工。像很多公司经常采用的方式一样,智立方在三周年时给一起工作了三年的伙伴每人定制了一枚铜制勋章。这看似作秀,但对新人来说却是树立榜样,对老人来讲则是一种安慰和满足,表达你对他的肯定、认同和感谢。
  成功从来不应该只是功成名就,而应该是成就功德。将公司的目标深入员工内心,让员工知道应该去哪儿,明白该做什么,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发自内心地对他好,情深不露,他终会明白,你和他走过的这段旅程是多么地珍贵。
  (本文作者系智立方董事长,本文摘编自作者在第九届HRBAR人力资源峰会的演讲)
  责任编辑:静 恩
其他文献
在美国,企业销售工作特别讲究建立一整套销售流程。曾有一位公司CEO说,他朝思暮想的就是建立起一套规范的销售流程。因为,如果流程建立起来,即使他在睡觉,也能知道销售人员在有步骤、有方向地开展工作。而且,还可以轻松地判断销售人员的工作进展到了哪里?又卡在了哪里?以及未来最有可能实现的销售额是多少。  通常,销售人员有自己的销售方式,喜欢自由发挥。可统计发现:如果企业有一整套固定的销售流程,那么,销售人
期刊
2012年农历大年初六,何慧和婆婆高高兴兴地回到大连。  何慧是大连鼎新集团的董事长,工作非常忙,这回借着假期带婆婆到海南玩了几天。回到大连,婆婆的三个儿子和儿媳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宴迎接她们。可是,尽管饭菜满桌、香味扑鼻,何慧却感觉气氛异常紧张,她发现婆婆有几次欲言又止,而三个儿媳还交替着给婆婆使眼色。  终于,婆婆开口了:“何慧,你能不能先把老四遗产中属于我那份的3亿元支付给我,你三哥做生意被人
期刊
我为什么接手日航?  大约2009年年末,日本政府再三要求我出任日本航空董事长,当时日航已深陷经营危机。因我年事已高,又是航空业的外行,所以我拒绝了。后来在2010年1月,日航申请破产重建。有关当局再次强烈邀请我出任日航董事长。当时我虽然坚决推辞,但后来还是接受了。一半是出于侠义之心吧。另一半,如果对日航员工及日本社会有利的话,我想我应该试一试。但因为高龄,加上我还有别的工作,不能百分之百投入日航
期刊
经常听到有人苦恼关于如何培养下一任领导者。有学者指出,我实行的“阿米巴经营”就是一种培育领导人的机制。在此我想从根源上谈谈有关批评、表扬以及教育的问题。  所谓教育,包括批评和表扬在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期待并促使对方进步。  “坚定的意志”无需天资  关于优秀领导者的素质,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类型。说到先天的才能,在朋友集会等团体活动中,有一类人自然而然就能够成为团体的中心,从而具有领导能力。这类
期刊
管理是系统,管理是细节,管理是人文  当大众视角都聚焦在曾成杰之死时,我们不应忘记反思面对芸芸众生的日常管理。  风云变幻的盛夏时节,总是民航投诉的高发期。日前更曝出乘客盛怒下打晕地勤的极端事件。而且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民航是更能体现一个社会总体人文关怀程度的试金石。  郑州机场的荒诞剧  前一段,我去郑州出差,搭乘南航班机返京时出了不少花絮。  赶到机场时,已赫然看到值机工作台上贴着一张纸,手写
期刊
激情,首要生产力  让员工爱上自己的工作,让他们焕发自我的激情,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  文/马小琳  1990年,加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正式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革命性理念,20多年来风靡全球,在中国,这早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管理者必谈的管理话题。  实际上,现在,在更破碎、更动态的商业环境中,哈默再次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指引方向。他大声质问,“决定组织未来兴衰、成败的根本挑战是什么?”答案不是
期刊
公司就是为了创造顾客——“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一言九鼎。  而如今也许倒过来才是真理,是顾客创造了品牌和公司。  以手机行业为例,昔日三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和黑莓纷纷陨落,苹果和三星却在5年之内实现了行业大逆转,其原因简单明了:因为后者创造了真正的客户需求。  今天,个性化的消费者已不再任人摆布,他们通过社会化媒体等渠道来表达和分享个人需求,完全能够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从而,他们已成为企业
期刊
你可能不知道喜达屋,但一定听说过喜来登或者威斯汀。实际上,后者只是喜达屋旗下9个酒店品牌中的两个代表而已。  在世界酒店与休闲服务行业中,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堪称佼佼者,旗下逾千家酒店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中国,更比其他国际酒店品牌领先一步。早在1985年,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便首次亮相,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进驻中国的国际品牌酒店。而那时,它的大多国际同行尚在中国的大门外四下张望
期刊
近日,有关诺基亚被收购的消息再次传出。这一次,收购者换成了微软。有消息称,诺基亚与微软曾启动了关于收购交易的谈判,但最终未能在价格上达成一致。  自从这个昔日的手机业霸主失势以来,关于其将被收购的传言便一直未曾停歇。此前传出华为公司有意收购诺基亚的消息还一度使诺基亚的股价大幅上涨。此外,三星、联想、苹果和Facebook等,也都是传闻的主角。  虽然上述传闻大多不实,但由此可见,市场上明显隐含着一
期刊
听上去难免有些不可思议,整整20年来,这个从张家口的一个小县城路边起步的企业始终保持盈利,不声不响,一步步做成了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的冠军。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发展亦没经历过折角。  从早期简单的瓷砖销售到拓展至卫浴产品,乃至近年从陶瓷代理商向家居卖场品牌拓展。是什么推动他们在这个被公认为鱼龙混杂、变化多端的行业中,稳步前行?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从事零售服务,始终抱有一个虔诚的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