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卿的“火”看教师读书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fzqgkvbav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初识董卿,是在春晚的舞台上。那个万众瞩目的主持人董卿给人的感觉是优雅大气、洒脱自如,但那些经过一次又一次排练、修正之后预设的台词,使她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足。
  而《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的董卿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瞬间成为了“秒杀”无数美女明星的“国民女神”,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个不同于春晚的、更有魅力的董卿。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董卿和点评嘉宾、选手、百人团的互动自然,诗词歌赋、名著典故信手拈来。一颦一笑,轻柔软语,都能赢得阵阵掌声,让这个节目提升了一个层次。
  近乎完美的现场表现,真正展现出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难怪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真是气质美如兰,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能力,若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进行支撑,根本无法有这样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的应变能力。
  董卿,为什么会有今天的高度?
  这跟她爱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学时,董卿就开始读名著了。上大学时,形体课不过关,董卿本想牺牲读书的时间去练形体,但经过深思熟虑,她放弃了这个念头。功成名就之后的她,依然保持着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的好习惯。
  她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果不其然,所有读过的书,都如隐形的翅膀,让董卿更加迷人地飞翔于中国诗词的星空,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在全民热议董卿又“火”了的时候,我暗自进行比较:其实,教师在某些方面也需要主持人的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现场互动的应变能力,点评、鼓励和串联节目的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肩负传道解惑、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师是教书的人,教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肯定说不过去。纵观全国,但凡有点名气的教师大多是由读书成就的。
  有一本书叫《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些名师的读书史和成长史。读书的教师和没读书的教师相比,说出来的话是不一样的,教育学生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教育教学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于永正说:一辈子做个读书人。
  闫学说:阅读,生命中最重要的遇见。
  王崧舟说,关于读书,他有三句话——
  第一句:为己读书。
  第二句:天天读书。
  第三句:随性读书。
  他家的藏书有六千多册,书房里全都是書。他贴了对联在书房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上联是:明月一帘无心照;下联是:诗书半斋随意读。
  王崧舟老师随性读书。他读流行的书,也读不流行的书;他读入世的书,也读出世的书;他读教育类的书,也读非教育类的书;他读语文专业类的书,也读非语文专业类的书;他读西方经典的书,也读儿童的书。正是这样随性读书,天天读书,读尽天下书。所以读书成就他从小学老师华丽转身为大学教授。
  福建名师何捷也是一个博览群书之人。童年时代午后窃读的经历,奠定了他扎实的写作水平。海量阅读的编辑父亲,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三个书橱的藏书,成了他富足的“精神食粮”。师范时“读尽天下可读之书”的经历,为他的名师成长之路助力。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他的读书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再到“醉心沉迷”的全方位颠覆,从专一主题的阅读到广泛的阅读,他自然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出版了三十余部个人专著、专辑,撰写了一千五百多篇论文发表在《人民教育》等期刊上。
  书读多了,骨子里流淌的是文化的味道,说话妙语如珠、恰到好处,如一首唯美的诗,如一曲动听的歌,百听不厌。如董卿,如王崧舟,如何捷……
  教师,如主持人;教师,更甚主持人。一个好的主持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必定是一个好的主持人。
  主持人都读万卷书,教师有何理由不读书呢?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泰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补白”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常用方式,对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补白”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将“补白”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的概念界定和其价值入手,著重梳理出常用的“补白”形式,进而提出“精准选点”“巧抓时机”“把准深度”的具体实践原则,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补白  一、
期刊
【摘要】建立和运行学校发展共同体是近年来促进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新样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唯亭实验小学、跨塘实验小学、娄葑学校四校共同体通过理念融合、优势互补、分层互助等举措,促进了联动发展,也为学校协同发展提供了一份可复制样本。  【关键词】学校 共同体 合作 发展  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学校之间办学理念的交流、管理经验的分享、学校文化的影响、优质资源的互用等形式
期刊
【摘要】“全语文”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于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及以后的发展,其特点是“全”。只有从全语文的视野出发,发挥语文学科的全价值,即生长性价值、熏染性价值、慧智性价值,才能使语文课程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落实。  【关键词】全语文 文本的全价值 原生价值 教材价值  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不能只是教师经验主义的产物。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否适切?这是我们必须经常审思的问题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的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为切入点,从板块的内容、教师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教师对这一板块的理解和解读,最终通过对比教学的人文性这一核心目标,力求找到教学Culture time这一板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 人文性 中西方文化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从五年级起就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學情分析】  本课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分数表示的条件和方法:条件是必须平均分;方法是先看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再看要表示的是几份,分子就是几。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
期刊
教学背景: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学生学了不少课文,但是他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却不尽人意。我认为:这与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很大关系。现在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基本上是以理解课文内容来组织教学的,即在内化内容上下功夫。只有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学生才能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习作中去。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期刊
【摘要】档案清晰、完整地反映出一個人一生工作经历的轨迹。教师档案则记述了教师的工作学习情况、德才情况、活动情况等等。档案管理工作者如能真正做到关注“人”,尊重人的“不同”,这样,档案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鉴于此,笔者对当前教师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作了适度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力求提高学校的档案管理水平。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现状 对策  “档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分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很多英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对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课堂教学缺少趣味性。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教学现状,本文提出将问题教学法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并从问题教学法的内涵、理论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步骤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试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 问题教学法 问题  一、研究概述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教学法是根据
期刊
如果教师要成为一名勤于阅读者,善于阅读者,乐于阅读者,那么在阅读问题上,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一是要把握阅读的深刻含义。阅读,就是关起门,静下心,与所感知的文本兑换思想的过程。信息输入、信息输出,这一进一出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键全在一个“兑”字。换句话说,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或是简单地复述等,充其量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很难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二是要跳出狭隘性阅读。提到阅读,人们
期刊
在有着“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稱的江苏省仪征市,坐落着一所“面朝田野,春暖花开”的小学——仪征市陈集镇第二中心小学。该校创办于2011年,近年来,学校立足本土,立身乡野,进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确立了“三香育人,香远益清”的办学目标,建设了“书香、茶香、泥土香”的“三香”活动课程。学校将“三香”活动课程进行模块化实施,整体推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书香”“茶香”“泥土香”这三项课程中选择一项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