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征精神是第一代共产党人带领工农红军铸就的,它是我们伟大的精神财富,也是现时代的一种精神引领。本文以长征精神为抓手,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对长征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加以阐释和分析,旨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精神引领和思想柱石。
【关键词】;长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当代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这种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总体上归纳,长征精神的内涵可提炼和概括为“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顾全大局”。[1]
一、心系群众、依靠群众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
首先,心系群众、依靠群众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灌输和教化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服务;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是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的。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共同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启发疏导、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可见,无论是部队这个特殊的群体还是普通社会成员群体,他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元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群众”(在不同的领域和群体中,“群众”的概念有不同的释义。
比如部队群体中,官兵就是“群众”;社会群体中,成员即“群众”。本文所谓群众,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内的基础构成,代表绝大多数)。只有心系群众,才能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如前文所说,“群众”是不同社会群体的基础构成,代表绝大多数,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而言,“使社会群体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的目的。从这一目的出发,通过逆向思维判断,“社会群体”或者说“群众”当前的思想品德素质决定着未来某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施加思想品德影响的需求和方向。“当前的思想品德素质”可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件体现得出,也可能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交流互动体验得出,但总是相对于未来某一阶段的当前;“未来的某一阶段”可能是宏观上的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也可能是微观上的几个月、一个月甚至是几个小时,但总是相对于当前群众思想品德素质的现状而言,且能对群众施加影响的阶段。
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关键
其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关键。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不同的阶级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不一样。[3]当今,信息网络在以西方占据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高速发展,群众信息来源日趋多样化,未经过滤和选择的思想、观点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思想政治教育“唯我独尊、唯我独真”的封闭模式被打破。这种条件下,群众知识迅速积累、记忆效率大大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逐步改变,对群众的人文创新精神和传统伦理道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仅造成了群众情操陶冶缺乏的现状、弱化了深邃思辨能力,更疏远了伦理情感、减弱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力。[4]
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外和国内两个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以此作为认识基础,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实事求是地对待海量信息、国外各种思潮或者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得出其外在表现和内在规律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为我所用;同时独立自主地坚持并创新发展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以及文化,扩大其影响力,开展独具特色且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民主团结、顾全大局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然选择
最后,民主团结、顾全大局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系统:只有当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时,才会被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5]而所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促进因素,以充分发挥其对受教育者的感染熏陶作用。[6]
结合这两个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笔者认为,优化环境的关键是从宏观入手,在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前提下,确定环境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评判标准的同时,应用系统思维方法,对系统要素、结构、功能、调控、历史等加以分析研究,明确区分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促进环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化。而顾全大局的精神,就是在宏观上对环境系统的一种把握与理解,这是分别环境中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前提,也是应用系统思维方法的基本前提。
注释:
[1]李传兵、刘文科:《刍议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520期。
[2]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8页。
[3]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02页。
[4]李新农、张伟主编:《信息网络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第49-73页。
[5]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88页。
[6]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1页。
【关键词】;长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当代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这种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总体上归纳,长征精神的内涵可提炼和概括为“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顾全大局”。[1]
一、心系群众、依靠群众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
首先,心系群众、依靠群众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灌输和教化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服务;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是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的。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共同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启发疏导、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可见,无论是部队这个特殊的群体还是普通社会成员群体,他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元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群众”(在不同的领域和群体中,“群众”的概念有不同的释义。
比如部队群体中,官兵就是“群众”;社会群体中,成员即“群众”。本文所谓群众,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内的基础构成,代表绝大多数)。只有心系群众,才能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如前文所说,“群众”是不同社会群体的基础构成,代表绝大多数,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而言,“使社会群体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的目的。从这一目的出发,通过逆向思维判断,“社会群体”或者说“群众”当前的思想品德素质决定着未来某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施加思想品德影响的需求和方向。“当前的思想品德素质”可能通过一些具体事件体现得出,也可能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交流互动体验得出,但总是相对于未来某一阶段的当前;“未来的某一阶段”可能是宏观上的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也可能是微观上的几个月、一个月甚至是几个小时,但总是相对于当前群众思想品德素质的现状而言,且能对群众施加影响的阶段。
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关键
其次,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关键。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不同的阶级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不一样。[3]当今,信息网络在以西方占据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高速发展,群众信息来源日趋多样化,未经过滤和选择的思想、观点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思想政治教育“唯我独尊、唯我独真”的封闭模式被打破。这种条件下,群众知识迅速积累、记忆效率大大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逐步改变,对群众的人文创新精神和传统伦理道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仅造成了群众情操陶冶缺乏的现状、弱化了深邃思辨能力,更疏远了伦理情感、减弱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力。[4]
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外和国内两个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以此作为认识基础,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实事求是地对待海量信息、国外各种思潮或者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得出其外在表现和内在规律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为我所用;同时独立自主地坚持并创新发展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以及文化,扩大其影响力,开展独具特色且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民主团结、顾全大局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然选择
最后,民主团结、顾全大局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系统:只有当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时,才会被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5]而所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指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促进因素,以充分发挥其对受教育者的感染熏陶作用。[6]
结合这两个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笔者认为,优化环境的关键是从宏观入手,在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前提下,确定环境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评判标准的同时,应用系统思维方法,对系统要素、结构、功能、调控、历史等加以分析研究,明确区分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促进环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化。而顾全大局的精神,就是在宏观上对环境系统的一种把握与理解,这是分别环境中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前提,也是应用系统思维方法的基本前提。
注释:
[1]李传兵、刘文科:《刍议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520期。
[2]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8页。
[3]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02页。
[4]李新农、张伟主编:《信息网络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第49-73页。
[5]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88页。
[6]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1页。